起初,我以為是一對男同志的故事,所以定在電視機前期待男男激情戲(當然有,只是尺度不大,而且當時我媽來了,後來她問我看的是什麼片),到了中段的時候,我才知道是一部關於母親的故事。大綱是一名為「艾草」的母親(好像叫吳艾草吧?姓我忘了),當年不顧母親反對,與外省人私奔,後來當她也成了單親母親時,在國外攻讀學位的女兒有一天突然帶回來她與黑人私生的女兒,而她也漸漸發現心愛的兒子是個GAY,經由吵架、溝通,他們才慢慢放下憤怒,轉而諒解與接受。其實算是滿精彩的一部片,雖然媽媽相對於現實生活中,是冷靜沉澱諒解的太快了些,但心情轉折與掙扎表露無遺。是潘麗麗演的喔!以前我家在吃飯時都會看「親戚不計較」,那時我就滿喜歡她的了。薑是老的辣,呵呵呵。
當中的姐弟面對問題也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姐姐選擇直接面對,不怕衝突,也許她相信,媽媽是理解她的,而她在做了母親之後也更了解母親,她知道母親都是堅強且勇敢的。相對於此,弟弟則是採取逃避來解決問題。其男友說出出櫃過程鼓勵他向母親出櫃,他說「不是每一家都是一樣的。」我相信這句話是傷了他的男友的,他很怕母親傷心,善良且溫柔,他知道父親死去以後,姐姐又出國念書,家裡他陪母親,即母親所有的關愛都在他身上,他當然不能為了自己快活,而讓母親傷心。他看見了身為母親,在孩子身上展現的極為脆弱的地方。因此,母親勇敢與脆弱的兩個面向也藉姐弟而展現。
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子女與父母間的問題。很多時候都不是誰對誰錯,是立足點不同所致,可是如果照道德標準來看,做子女的縱使在事件上看來沒錯,但忤逆父母不照他們的期望走好像就是不孝。有時候子女也很為難吧(對啦我是在說我哈哈哈),既不想傷父母的心但又不想違背自己的心。逃避不是一個好辦法,不得不解決的時候就是炸彈威力最大的時候。
雖然小孩常說大人不了解他們,可是其實他們也沒有從父母的角度來看;父母常說他們也曾經是個小孩,所以他懂,可是他仍是以一個大人的角度去看小孩的。說了解,往往就是最不了解也最不想花時間了解的。可是,就算了解又怎樣呢?缺少了包容,還是沒法解決。可是有時候包容是不是就等於讓步呢?會不會帶來失落呢?被包容的,會不會有罪惡感呢?這些情感交織在一起,就是人性最複雜而瑰麗的地方吧。
(以下是摘自公視網站的影片簡介)
【艾草】
曾玉潔、吳瑞豔
台灣從單一族群幾十年間轉變為多種族的國際社會化,上一代傳統的價值觀一代極度個人主義的對立,對多數的家庭來說都在承受著這個世代的價值衝突。艾草這一代的母親是最大的轉折點。面臨選擇與接受的當下,開放一半的思想是充滿矛盾的,是否每個母親甚且每個人都面臨到自己人生的限制? 要如何勇敢的迎戰呢?
吳艾草58歲,生長於保守排外的閩南村落,年輕時為了跟大她二十歲的外省籍老師談戀愛,不顧她單親母親的反對,嫁去台北。38歲時丈夫過逝,獨立撫養一女一兒長大。好不容易把孩子拉大了,堅苦的日子過去了,退休後享享清福,每天練練八段錦,讀讀英文。每隔些日子去照顧照顧鄉下唯利是圖的母親楊乖。
楊乖78歲,35歲時丈夫癌症死亡。在北海岸的村落開雜貨店,人生以賺錢和存錢為目的。三個兒子都在大陸經商,雇用一外籍勞工照顧她,平時都是艾草及兩個媳婦輪流顧她。她覺得人生最可悲的是窮,遠離貧窮是第一要件。名譽是其次,名譽不好可以靠錢補充。她每天都懷疑她的傭人偷她的錢。
艾草受不了母親的價值觀,常常意圖教育楊乖,她認為自己獨立堅強,讓兒女受良好教育,對自己身為母親的角色滿意又自傲。直到發現一向乖巧孝順的兒子是同志,才藝縱橫在法國留學的女兒帶回和黑人生的私生女,艾草長年建立的價值觀,被迫瓦解。她發現兒女跟她並不處於同一個世界,她孤獨、無助、憤怒。
她的子女在思想行為衝鋒陷陣之餘,回頭接母親渡河,戰鬥痛苦時,知道母親是最大補給站。兩代之間永遠必須透過艱難的溝通來取得諒解,正如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艾草看到母親的保守封閉是與現實相抗衡的,金錢下的世界反而更加荒謬不實,她決定做個母親戰士帶著孫女,一同面對人類生存永不停止的挑戰。
文章定位:
人氣(103)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