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就業率流失,部分原因與企業外移人事緊縮有關,經濟部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近四成對外投資的廠商,近年在海外僱用的人力已超過國內僱用人數。儘管政府加速擴大就業方案,並創造逾十萬個就業機會,但事實上並未紓解長期失業的問題,其中失業逾一年的長期失業人數,十月份高達十萬三千人,已創歷年同月新高,並有年輕化趨勢。政府拼經濟的成效,或許能從國內產業縮減、就業機會的流失,看出一絲端倪。
經濟部對國內產業的轉型連帶影響就業機會的嚴重性,已加緊因應當中,並希望未來能協助傳統產業轉型的同時,能延緩企業外移的速度。該部分析,企業海外事業僱用人力的增長,是因企業海外投資、營業規模擴大,這是自由貿易分工市場必走的路,政府無法禁止。
學界針對近年國內就業市場委縮,失業率攀高相當憂心,認為能力競爭要雖靠市場,但機會均等必須靠政府,政府應調整財稅制度,對高所得者增加稅收,並將該經費進行移轉性支出,協助失業者重新站起來。
數十年前,每一大學畢業生平均約有六個工作,現在是六個人搶一個就業機會,而首次進入勞動職場的待業時間,平均長達九個月,外界不禁質疑政府的失業對策是缺乏中、長程規畫。
經濟部最新出版的「九十二年製造業對外投資概況調查報告」指出,國內三九.九%的對外投資企業,在海外所僱用的人數已超過在本國僱用的人數;海外事業員工人數多於國內者所占的比率,以越南六二.九%最高(一百家對越南投資的企業中有近六三家在海外僱用人數多於國內僱用人數),印尼五二%、泰國四七%、中國大陸四五.九%分居二至四名。
目前平均每家對外投資企業在國內外總僱用員工數五百七十八人,其中國外所僱用的人數二百八十八人,幾乎占了五成。若依投資地區,以中南美、非洲、越南、中國大陸及加拿大為最,而在國內僱用的員工數所占比重已不到五成,明顯看出企業外移已縮減國內的就業機會。
搶救失業,有企業界人士說得很白,意指民進黨政府不如把七百億經費,用來協助七百家倒閉的工廠,並提供貸款,讓投資者重新站起來,或許部分失業勞工可以重回職場,而不是像目前只能做幾個月到不超過一年的臨時性工作。如果民進黨政府可以在一年內花掉六十億,卻看不出對失業勞工有多少的實質幫助,「錢用在刀口上」的用錢哲學,或許只是一淌流水。 (台灣新生報92/12/10)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