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越英裕著,蕭志強譯,《喝茶吃飯好修行》。台北市:圓神,1997年。
典座,是指在佛門中負責備辦大眾飲食職務的人。道元禪師入宋習法期間,幾度得到典座的啟發。
最初,是道元隨師明全及師兄等人搭商船抵達明州(浙江會稽道鄞縣),因掛錫手續問題,師父明全先前往天童山代為處理,道元留守船上三個月,並偶而到附近山寺參觀。五月初某日,阿育王山廣利寺擔任典座的老僧,來船上採買香菇,與道元相遇。道元邀請老僧住下,受其供養,請教佛法。老僧表示必須趕回山寺,備辦齋粥。道元說「座尊年,何不坐禪辦道,看古人話頭?煩充典座,只管作務,有甚好事」。典座笑回:「外國好人未了得辦道,未知得文字在」。道元聞言「發慚驚心」,老僧表示能司典座之職即是修行福緣,留下「照顧腳下」的話語(道元將此一語雙關的話語帶回日本普及傳播,後來日本僧院或一般所在,都可常見「照顧腳下」或「小心足元」的警醒木牌),並約好改日相會,再談辦道與修行。七月初,當時道元已掛錫天童山,老典座將離開廣利寺返鄉,兩人再度會面,問答間,典座回答道元,文字是「一二三四五」,辦道是「遍界不曾藏」,道元深有體會。兩次會面、談話經過,俱載道元《典座教訓》書中。(電影《禪 ZEN》也依書中所載呈現,不過將兩人初識改為路途中偶然相值)道元初到中土,即受益於無名老僧,開展他修證一如、行持道環、祇管打坐等等獨特的禪學觀點。而遍界既不曾藏,則處處是道場,砍柴搬水,無非妙道。
另一樁與典座有關的,也記載在《典座教訓》中:
「山僧(道元自稱)在天童時……典座在佛殿前曬苔(或謂即今之乾木耳)。手携竹杖。頭無片笠。天日熱。地磚熱。汗流徘徊。勵力曬苔。稍見苦辛。背骨如弓。龍眉似鶴。山僧近前。便問典座法壽。座云。六十八歲。山僧云。如何不使行者人工。座云。他不是吾。」道元再問「老人家如法,天日且恁熱,如何恁地?」典座答云「更待何時?」(這是另一位典座,電影裡可能要將戲集中在同一演員身上,把此段也歸為前段之無名老僧)
「別人不是我」的觀點,就是從此而來,別人做了甚麼,都不是我,修行是自己的事,只能親力親為,自力辦道;而「無常迅速,生死事大」,更應修行及時。六祖以來強調日日生活實踐即是修行辦道的古風禪燈,竟在兩位無名的老典座身上體現不墜,令道元著實驚訝與感動。
道元回日本後,撰寫了《典座教訓》,明示典座為佛道重要修行之一,須以辦道之心備辦飲食供眾,日本僧團叢林無不以此書為典座依歸。
回到《喝茶吃飯好修行》。作者村越先生,是沼津臨濟宗龍雲寺住持之子,雖然從小就感嘆「一出生就被認定得死守這間寺院,實在有點無奈啊」,
(日本神道信仰毀佛之際,僧侶被迫還俗,他們為保持佛教信仰延續,採取折衷之法,雖「回」家娶妻生子,仍主持寺院、代代延續,所以日本佛教中,和尚是可以結婚生子或吃葷的,雖然叢林寺院或近代日本有些出家人回歸力行不婚及吃素,但大多數仍屬「在家和尚」,村上春樹的父親,就是和尚,村上稱之為「兼職和尚」,因為他父親的另一項工作是國(日)文老師,而村上並未承寺院)。
村越也和一般人一樣長大,心裡卻有「既然身為住持之子,理當出家」的信念。在他24歲那年三月,研究所畢業後,覺得也該是時候了,於是落髮出家,到臨濟宗中興之祖白隱禪師開山的龍澤寺修行(我小時也讀了一些白隱禪師的著作及相關紀錄,影響至今猶在)。龍澤寺是戒規嚴明的禪寺,在此修行當然得益多,同時也極辛苦,本書就是紀錄作者1982至1986修行的部分過程,從入門開始到後來擔任典座的時期。入寺後,他拜鈴木宗忠為師,法名玄龍,通稱為「龍師」;宗忠師父的老師是宋淵,村越入寺時,宋淵師還在,與作者也有許多互動。
寫到這,忽然想到那年去高野山聽除夜鐘時,投宿在無量光院,招呼、照顧我們飲食起居的侍子中,有一位正是群馬附近長野某寺院的住持之子,他到高野山修行,一方面,在高野山大學研習佛理,一方面在無量光院「工作」(不知該稱甚麼,印象中好像擔任侍子可免除學費和食宿),同時學習將來繼承住持時,如何與檀越信眾互動。因他曾短期來過高雄佛光山,所以會說一些中文,人非常的聰明穩重大器,將來想必是家鄉很好的住持。不知他是否完成學業,回家鄉去了。(上次日本地震時,群馬、長也受輻射影響甚劇,我還頗為記掛,特別為他祈禱祝福)
本書作者在入寺修行前,一直過著一般年輕人的生活,忽然接受嚴峻的訓練,不免會考慮到要不要堅持下去;僧團是集體生活,有時也想「自己一個人」在哪裡安安靜靜喝一杯熱熱的咖啡;這些,他都如實寫下來。因為書名是「喝茶吃飯」,主要還是寫他在龍澤寺擔任典座的過程,也就一再提起、以及引用道元禪師的《典座教訓》,包括道元禪師提到的「三種技巧」和「六種持心」。
三種典座技巧:
1.自己動手
2.即使是一滴水,也要當做是自己生命般地重視
3.一切以無心為之
六種持心
1.道心、2.供養心、3.功夫心、4喜心
5.老心(指體貼對方之心)6、大心(無差別之心)
至於種種做飯菜的過程,都非常有意思,不管是傳統料理,或他發明的油炸UFO、人造衛星「栗子號」、「銀杏號」等等,都可看到他努力實踐道元法師的提醒。從典座寮子到寮長(廚師長),以及結束典座階段,進入另一階段修行,還有和幾位師父、長輩的相處,歷經宋淵禪師的過世,及離寺回到龍雲寺後,得知宗忠師父涅槃的訊息……,是雲水僧堂生活素樸又精彩的描述。
宋淵師父自號「如月之自在翁」,有徘句曰:
明月何幽遠,曾照無數古人身,我亦愛清輝
借以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