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岳秀像)
陝西省蒲城市人,字嵩生,辛亥革命先驅井勿幕之兄,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生於 1879年9月6日。1936年2月1去世。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井岳秀與井勿幕兄弟倆分家後,井岳秀胞弟井勿幕因債務無法應付,離陝赴渝,投靠父親的朋友在重慶讀書,次年冬赴日留學。
光緒三十一年(1905),井勿幕在日本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後帶上孫中山給其胞兄岳秀的親筆信,回陝進行革命活動。井岳秀遂在這時參加中國同盟會,兄弟共同走上反清革命道路。同盟會的秘密文件多存放他家;他在西安竹笆市開設的“公正和”紙店,是勿幕在西安活動時寄居之所,也是同盟會人員秘密聚會的地點之一。
光緒三十三年(1907),同盟會會員常自新等組織蒲城縣教育分會,井岳秀任評議員。次年9月,知縣李體仁藉故迫使常自新辭職,隨後又逮捕常自新和學生40余人,嚴刑審訊,史稱“蒲案”。其時,井岳秀外出,其夫人聞變,急將同盟會秘密文件埋藏於庭院菊花叢中,官府搜查井宅終無所得。井岳秀當夜回家,盡焚同盟會名冊、檔,保護了陝西革命党人的安全。
清宣統元年十月初四(1909年11月16日),陝西諮議局成立。井岳秀任駐局議員,藉以聯絡同志。井家本富商,為革命捐款,無所顧惜。他在諮議局的辦公室(今西安市西大街西段路北兒童公園處),也成為同盟會的秘密活動據點。
宣統三年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在西安的同盟會員回應武昌起義,聯合新軍、哥老會于省城發動武裝起義。井和李仲三、李襄初等率眾奪取軍馬,會攻滿城。隨後赴渭北督辦民團。他的侄子井溥文招募遊俠300余人,要求井岳秀接管,他從此掌握了兵權。10月31日,秦隴複漢軍政府委任井勿幕為北路宣慰安撫招討使,不久改為河北(渭河以北地區)安撫使,經略同州一帶軍務,井岳秀、胡景翼、曹世英、鄭庠等在其部下分任統帶。12月30日,秦隴複漢軍政府應山西革命党人景梅九等的請求,派井勿幕和陳樹藩率部支援山西民軍。1912年1月初攻克蒲州(今屬山西永濟)、解州、安邑(解州、安邑,今均屬山西運城市鹽湖區),井勿幕守茅津,井岳秀守平陸。不久,陝西西路告急,井勿幕率井岳秀、胡景翼等回師,轉戰乾州(今乾縣)、禮泉間,在保衛乾、禮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22年7月,靖國軍第一路司令楊虎城兵敗退入陝北休整,經井改編為陝北鎮守使署暫編第二團。此後,井任陝西陸軍第一師師長、西北路聯軍總司令、陝西軍務幫辦等職。陝西靖國軍長達數年的反段(祺瑞)驅陳(樹藩)鬥爭轟轟烈烈,其弟勿幕為此獻出了生命,他坐鎮陝北,以“保境安民”為藉口,沒有參加,但卻派人將殺害勿幕的李棟材由漢口捕解回榆,親手斃之。
1924年10月北京政變後成立國民軍,胡景翼任國民軍第二軍軍長,12月又被任命為河南督軍。劉鎮華怕國民軍雄據河南、進攻西北,遂令駐潼關的鎮嵩軍師長憨玉琨東進豫西,佔據洛陽,阻止胡景翼督豫。為準備迎戰憨軍,胡景翼派井的好友楊仲平去榆林,勸井將所部改編為陝北國民軍,並請井派楊虎城南下,配合國民軍第二軍與憨軍作戰。當時,國民革命的口號響徹全國,在各方民主勢力推動下,井同意了胡的提議,很快就任陝北國民軍總司令,委任楊虎城為陝北國民軍前敵總指揮,指揮由井的基本部隊編成的第一支隊和楊帶到陝北的部隊編成的第二支隊,於1925年2月移師耀縣,配合國民軍第二、第三軍在豫西打敗了憨玉琨。1926年冬西安解圍後,井被任命為國民軍聯軍第九路總司令,次年1月又被任命為聯軍駐陝總司令部副總司令仍兼第九路總司令。
1927年7月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後,井依附南京國民政府,積極反共, “圍剿”紅二十四軍。1929年部隊縮編,井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暫編十八師師長。十年內戰的前期,井沒有捲入國民黨新軍閥之間的混戰。1932年夏井赴南昌謁見蔣介石之後,情況開始變化。井向蔣表示願意拼死“完成反共大業”,蔣授他以第八十六師師長。
生平事蹟
多年來井岳秀一直被中國大陸描繪成反動軍閥,甚至被演義、醜化,這有失歷史的公正。做為一個中華民國歷史人物,他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貢獻應予以肯定:
鎮守榆林
1916年至1936年,井岳秀任陝北鎮守使、86師師長鎮守榆林。其間,配合時任剿匪總司令的張學良對紅軍進行圍剿,他一面又圍剿一面滅段茂功等盜匪,毛周跟井岳秀聯繫,井並不理會,雙方也並沒有大規模交火。除此之外他還在進步將領楊虎城落難之際好給予保護。
井岳秀在榆林倡興教育,啟用民主人士杜斌丞任榆林中學校長,支持創辦榆林女師和榆林職業學校,資助學生外出深造,支持創辦《上郡日報》和建立陝北地方實業銀行,鼓勵民眾合股辦工廠並設立炮廠,引進機器、技術,引進火力發電,從而開創了榆林近代工業。
“蒲案”辛亥,舉義“同盟”
井岳秀父親去世後,家道逐漸中落。1902年兄弟分家後,井勿幕因債務無法應付,在井岳秀的幫助下,離陝赴渝,投靠父親的朋友在重慶讀書。次年冬與吳玉章同行赴日本留學。1905年7月24日,井勿幕在日本東京加入同盟會。同年冬,井勿幕奉孫中山之命並帶上孫中山給井岳秀的親筆信,回陝進行革命活動。在井岳秀的幫助下,井勿幕奔走西安和渭北各地,秘密活動,數月之間發展同盟會會員30余人,正是這期間,井岳秀參加了同盟會,走上反清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以後同盟會的秘密檔經常存放在井家,井家在西安竹笆市開設的老商號公正和紙店,也成了同盟會的秘密機關和井勿幕在西安活動時的寄居之所,也是同盟會人員秘密聚會之地。
1907年,同盟會會員常自新等組織蒲城縣教育分會,井岳秀擔任評議員,宣傳民主思想,進行革命工作。
次年9月發生“蒲案”時,同盟會的秘密檔正是藏在井岳秀家中,當時井不在家,井夫人隨機應變情急之中將同盟會秘密檔埋藏於院中菊花叢中。官府搜查終無所得。晚上,他回到家裏焚燒同盟會名冊檔,保護了陝西革命党人的安全。
1908年冬天,在井勿幕的親自主持下,成立同盟會陝西分會,1909年成立了陝西省諮議局,井岳秀被選為常駐議紳。
為了籌措革命活動經費,兄弟倆商量,把家中多年珍藏的名人字畫,挑選出兩箱,交付張奚若帶赴日本換購軍火。為革命捐款,無所顧惜。
辛亥武昌首義後,1911年10月22日的西安民黨起義回應,井岳秀、李仲三和李襄初等參與發起,從此井岳秀掌握了兵權。他英勇善戰、指揮有方,身受革命官兵擁戴。
靖國蒙難,救助楊虎城。
1918年冬,井勿幕被害(時任陝西靖國軍前敵總指揮)。在北洋軍閥圍剿下,靖國軍逐漸兵敗。
1922年陝西靖國軍三支隊司令楊虎城兵敗率殘部退入陝北,井對楊有鄉誼友情,深交至厚,欽佩楊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和堅強意志,竭力維護楊的安全,頂著巨大壓力,堅決抗拒北洋政府的通緝令,收留楊部,並上報省方說楊脫離軍隊,在榆林閑住。從此兩人朝夕相處,親如兄弟。楊在榆林期間,突患傷寒,發高燒,昏迷不醒,病情嚴重時,井岳秀每日必親自探視,詳閱中醫處方,並派人細心護理,直至病癒,才放心。
1925年為回應北伐,井岳秀在榆林組織陝北國民革命軍,自任陝北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楊虎城以陝北國民革命軍前敵總指揮的身份率兩團兵力南下西安,其後才成就了一番歷史功勳。
1933年,井應楊和省主席邵力子的邀請到西安,楊在歡迎井的大會上說:“沒有井師長的全力支援,就沒有十七路軍的今天。”
阻獨內蒙,保護成陵
井岳秀鎮守榆林23年,一直將維護蒙漢團結, 捍衛邊疆統一當做其最重要的職責,而竭盡全力。
1913年,適值外蒙受帝俄沙皇蠱惑而獨立,並暗中鼓動內蒙古六盟脫離中央。河套伊盟七旗同時受到影響,烏審旗大喇嘛紮木薩聞知井部到達榆林,便請井會商大計。井岳秀憑藉自己與蒙族首領的關係、超凡武藝、騎術及為人坦誠的態度,在會上陳述不可外附的七條理由,說服、勸阻王公內附。他的真摯,感動了王公貴族,隨將檄文和宣言發出。從此,盟旗王公們與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互不干擾,和睦相處,蒙漢人民往來交易更為活躍。
1925年在楊虎城率部南下西安遭遇圍城後,井本欲率部南下解圍,不期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宣佈獨立後,內蒙又欲獨立,為制止內蒙獨立,維護蒙漢團結,只能留守陝北,為捍衛邊疆統一,不惜愧對摯友。
1931年“9.18”事變後,偽滿州國成立。為防止偽滿蒙勢力染指“成陵”,再次挑動內蒙獨立,井岳秀派重兵守護“成陵”,並意將“成陵”由額爾多斯草原遷往榆林保護。抗戰開始後(時井已去世)鄧寶珊將成陵由額爾多斯草原遷往榆林,後由榆林遷往蘭州,才使這一中華民族的歷史瑰寶得以保護至今。
1935年冬,張學良和楊虎城飛往榆林,會晤井岳秀,密談實現西北大聯合,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問題,井岳秀表示贊同。後雖因其於1936年春早逝,未能親歷西安事變和七七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但他在維護民族團結,捍衛國家統一這一大是大非問題上,頭腦始終是清醒的。
、
助學重教,興業利民
井岳秀駐防陝北20年中,宣導地方教育,支持杜斌丞籌措經費,擴充榆林中學,創設女子師範、職業中學、榆林道立初級師範學校。還資助了一大批優秀青年在北京師大學習、出國留學(300餘人),有的畢業後回榆林任教,擔任各中學校長。並曾為蒲城堯山中學捐出大量書籍。這些都促進了陝北及蒲城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為了促進陝北的經濟發展,他創辦了陝北地方實業銀行、榆林惠記工廠、太原惠記軍衣社、神木官堿廠等地方實業。本人還辦起了榆林裕惠號商行。1926年在榆林炮廠安裝了發電機、榆林職中實習工廠安裝起紡毛、制革機器,把現代化機器生產引進陝北,奠定了陝北毛紡、制革工業的基礎。
在“延榆”公路的建設中,井岳秀任“陝北建築汽車路工程委員會”委員長,對陝北公路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井岳秀生平歷史重大事件
(现存中華民國國民黨黨史館 )
1896.入陝西武備學堂學習。
1906.受井勿幕影響參加“同盟會”。
1908.震驚中外的“蒲案”發生,清府大肆搜捕革命黨人,搜至井家,其妻趙雁雲臨危將同盟會文件封入壇中,埋於院中菊花下,他回後盡焚之件與名冊,保護了革命党人安全。
1910.陝西省咨儀局成立,任常駐議員,負責籌措革命活動經費。
1911.10.參加反清起義,被陝西軍政府委任為北路軍統領,不久改為全省遊擊統帶。後任陳樹藩部下工兵營長。
1913.當外蒙在俄國沙皇策動下獨立並暗中蠱惑煽動內蒙叛國和河套伊克昭盟七旗首鼠兩端時,通過交友、賽馬、拜把子,力陳外附“七不可”,說服了內蒙各旗,使沙皇與外蒙陰謀未能得逞。
1915.二赴榆林處理陝秦麻澗神團教案及鏟煙苗事件。
1916.升任步兵團長。1917.被黎元洪任命為陝北鎮守使。
1918.2.19.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授予井岳秀陸軍少將。
1922.12.在榆林冒險收容撤至陝北的靖國軍楊虎城部,力拒北洋政府的通緝。
1923.1.13.中民民國授予井岳秀陸軍中將軍銜
1923.11.27.陝西陸軍第1師,任西北聯軍總司令,受賜“岳威將軍”。
1924.10.14.被孫中山先生任命為中央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