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該對誰說呢?當然是泛藍。雖然泛藍值得同情,但是激情過後,身為基督徒觀察選戰的重點則是:為何泛藍總得票比四年前少了134萬票?這不是小數字,執政黨表現很差是無庸置疑的,但是這樣泛藍更應該大贏啊。在泛藍尋求絕處逢生之際,很可能會忘記這才是重點,沒辦法,大家都太想贏了,小弟只好出面潑潑冷水。當然,以現在的情勢來批評泛藍輸不起絶對有不人道的尖酸刻薄之嫌,但是我擔心泛藍自己會不會因為自憐,因為懊惱,因為不滿,因為不公,反而失去了自我反省,反而太快原諒自己。這…就是台灣知識份子非常容易犯的錯。
在我繼續我的論述之前,容我對整個選舉背景做個小小的說明。
台灣是個很特別的地方,教育水準雖然很高,但是真正具思考性的人跟文憑完全不成正比。台灣因為地窄人稠所以視野本來就小,這是很自然的,再加上特殊的政治背景,就形成非常強烈的主觀意識,正是所謂「上至校長,下至工友」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台灣,標準化很難,就連棒球、籃球這種運動類也是各有一套,更不用說市面上學英文的教材有多麼琳瑯滿目了。說通俗一點就是台灣人很固執(俗稱鐵齒),很難改變,很難被說服(難怪福音這麼難傳)。但是固執的好處就是一旦認定也不會輕易改變,從這次大選沈富雄委員的處境就可以理解,他跟泛藍可以很熟悉,但不必奢望他會昧於政治現實而叛黨,掌握了其中的訣竅就可以看清台灣政治現實。因為這個特質也很容易被利用。這其實也算是一種「草根性」。很可惜,這些「土味」跟華人傳統知識份子的特性不是很合,這也是泛藍族群一直抓不住「土本路線」的主因。
如果台灣很有自己的文化,上述的固執就會變成一種特色,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有自己的文化光環。但是很遺憾,台灣的文化基本上是屬於聖經說的那種土淺石頭地,發芽很快隨即死去的狀況,看青少年一下模仿歐美,一下哈日,一下哈韓,就知道是淺碟型文化,非常善變,這也是缺乏文化認同的結果。所以有識之士一直希望擺脫對岸的歷史情結創造台灣自己的東西,不過這條路還很漫長而且充滿變數。於是,在這種土地上生活了幾十年,限於生活經驗,真正有深度思考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們可以說,台灣的文化落差非常之大,這也註定成為知識份子心中最大的痛。那就是----看的清楚的人不多,但是他們卻看得非常清楚。這時候,對周遭容易受騙的人會由同情轉為無奈最後淪為挫折。而在這次大選裡,這種情緒是不能不宣洩了。
好了,插播完畢,回到正題。泛藍是比較接近中產階級與知識份子的理性的,這與省籍無關,純粹是指生活經驗與思考模式,但是就是因為佔有太過明顯的理性優勢結果反而容易誤判情勢。泛綠一直以來的優勢不在於「是非對錯的明辨」而在於「人間疾苦的掌握」,其實,公投只是用來操作台灣基層老百姓長期壓抑的鬱卒,誰管你合不合法,誰管你題目好不好?但是泛藍就受不了,這是知識份子的特性。選舉過了,誰管公投啊,台灣基層民眾的情緒已經奇妙地被轉移到「險勝」泛藍上面,而且還有槍聲可以津津樂道,這一仗已經成為傳奇,所以泛藍的理性抗爭註定惹人厭(除非抓到泛綠作弊的有效證據)。至於「公投」,先丟一邊,下一次還是可以拿出來用。這一切都令泛藍抓狂,不是因為輸,而是因為程序正義,知識份子最在乎的東西。泛綠的操作,泛藍寧可吃屎也幹不出來。這就是雙方一種永恆的差距,始於台灣文化中知識份子與基層民眾在「質」與「量」二方面的高聳落差。(真正高品質的知識份子太少,用文憑冒充高級知識份子用以招搖撞騙的人太多,尤其是政客)
大家所熟知的知識份子另一個特色也在這次大選顯露無疑,那就是「事前當君子,事後不甘心」,執政黨事前百般設計為勝選是司馬昭之心,從大選綁公投到廢票認定甚至選前一天的槍戰都疑雲重重,泛藍那種濃濃的理性色彩再度自然流露,自侍為泱泱大黨,不想跟這種小動作計較,若是對手同為泛藍倒也罷了,偏偏等選後,泛藍才知道著了道,這個時候來嚷嚷完全落入泛綠的算計與嘲諷,就這樣泛藍從選前直到選後完全居劣勢,連在總統府前的抗爭都還在數落陳總統做的多差,簡直還在競選。整個情勢悲壯到了極點。筆者以為,泛藍之所以這麼不會搞選舉,完全跟士大夫的儒家心態有關,也可以說是武俠小說裡的大俠中了江湖小人物的迷魂香一般,誤以為人家擺出比武擂台就是要跟你鞠躬敬禮,點到為止,殊不知才上台就踩了一地狗屎,還沒回過神對方又射暗器,等自己馬步蹲好,居然先聽到放屁,周遭觀眾也不是省油的燈,滿口亂罵又丟瓶子砸椅子,等你運了氣才發現原來是圍毆,根本還沒出手就給撂倒了,這才醒悟,原來擂台比武是幌子,根本就是生死之搏。
如果泛藍繼續保持這種高姿態,被時代淘汰是免不了的。因為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的處境。輸不起的人只會滿口牢騷外加節目扣應,偶而寫寫文章那都是沒用的,答案其實很簡單,第一條路最容易就是「逃」,老子不玩了,退隱江湖總可以吧。要嘛移民,要嘛從此不問政治,清淨此生。第二條路是「混」,既然要玩,老子奉陪到底,就用你們的調調,什麼戳眼睛,咬耳朵,拔腿毛,反正好玩嘛,也不必太認真,
過去多年來,基督教集中火力在知識份子圈內,所以這次選舉間接讓教會很挫折。但是一名真正的知識份子絶對不是自命清高,而是懂得反省,反省什麼?難不成效法泛綠?不,首先,要反省知識份子對他人的不夠接納,深綠的人討厭泛藍是正常,因為情緒很直接。但是如果身為基督徒知識份子卻跟人一般見識去厭惡泛綠就值得再思了。讀者是否也有「對台灣民眾的愚昧恨得牙癢癢的」這種「自命清高牙週病」?雖然正常卻該調整,讓自己真正瞭解對方。(筆者並非說泛綠都不是知識份子,只是純粹從選舉勝負分析泛藍基督徒某些可議的心態,例如:認為泛綠比較沒水準...)其次,真正的知識份子是會認輸的,是會找出真正的癥結的,所以我認為可以贏最好,但是在一次競爭中找出自己的弱點是更寶貴的,這才是知識份子的可貴,為什麼在這麼多弊案後,群眾寧可含淚投泛綠,也不肯投入泛藍的懷抱?
由於筆者寫的不是政治評論,所以點到為止,筆者期待的是讓大選成為一面鏡子,照出台灣基督徒的盲點。我們是否真的看得出失敗的原因?「勇於面對」絕對需要很大的勇氣,這才是輸得起的風度,也是東山再起的契機。若輸的一方對自己支持的政黨仍有所期待,基督徒也該體會,上帝在我們失敗時仍然對我們有所期待。正如詩歌說:每次的打擊,都是真利益。
最後,筆者要強調,一個人之所以輸得起,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會贏。這才是基督徒的態度。台灣的知識份子必須對真理有所堅持而非妥協,(不從惡人的計謀、不佔罪人的道路)為了勝利不擇手段,只會贏得表面勝利。或許這一次是知識份子的大挫敗,但是若可以謙卑看清差距,調整步伐,堅持理想,未來必可獲致真正的勝利。
在大選傷痕還沒復原的時候這樣批判泛藍實在很殘酷,所以讓我們更殘酷地用同一句話批判泛綠,誰叫他現在是勝利者。掌握優勢、權力和資源的人通常都需要接受更嚴厲的標準與批判。
不擇手段的勝利者只是怕輸?
執政黨贏了,但也可能是大輸的開始。眾所周知,為了非贏不可,執政黨可謂機關算盡。若他將來懸崖勒馬,勤以治國,百姓這可鳥氣也可以活生生嚥下去。就怕執政黨也走上權力使人腐敗的路線,萬劫不復。問題就在一個很怕輸的人真的有能力治國嗎?希望渺茫。聖經裡最著名的例子是以色列第一個王—掃羅。他出身卑微,卻承天命任一國之君,他身材高大卻內向害羞沒有自信,儘管老天厚待他,這位仁兄內心的自卑卻一直作祟,他的運氣向來好,卻仍然克服不了「怕輸」的毛病。最明顯的一次就是大衛打敗巨人烏利亞時,當他聽到「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就崩潰了。他的自卑控制了他,甚至後來到走火入魔的地步。其實大衛只是替他彈琴的小弟,但是「怕輸」的莫名恐懼使他失去最優秀的軍官、最親密的女婿,也是最佳的接班人。他為一得到的是「最具威脅的敵人」。
倘若執政的權力核心完全是因為輸不起而暗中扭曲遊戲規則,是隱瞞不了的。(聖經說:隱藏的事沒有不跑出來的….)如此,就算有50%的支持,但也註定有50%反對他的人。
文章定位:
人氣(72)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