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3-21 21:20:29| 人氣1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法王噶瑪巴於史丹佛大學發表演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15年3月17日
地點:美國加州 史丹佛大學

今天一整日,法王噶瑪巴在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度過:白天參觀校園,會見史丹佛的教授和學生;晚上發表演說,講題為「關愛相連:慈悲、科技和環境」(Caring Connections: Compassion, Techn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演講前幾個小時,持有入場卷的幸運觀眾已在門口排隊,希望覓得一席好位。加州當地的藏人則扶老攜幼,虔心恭候,盼能一睹法王尊容。

關於這次演講場卷的發行時間,史丹佛大學並沒有預先通告,但所有的入場卷卻在一天內告罄。演說當天,史丹佛大學紀念館內1700位的學生、教授、校友和信眾,座無虛席。此外,會場實況經史丹佛大學轉播,多國語言同步翻譯,線上聞法觀眾更是高達3000人。

法王的這場演說由史丹佛大學「慈悲與利他研究和教育中心」(Center for Compassion and Altruism Research and Education)和麻省理工學院(MIT)「達賴喇嘛倫理與價值觀研究中心」(Dalai Lama Center Center for Ethics and Transformative Values)聯合主持。

史丹佛「慈悲與利他研究和教學中心」主任詹姆斯.多提博士(Dr. James Doty) 以慈悲的相關科學研究,為今晚的演說預做暖身。他介紹,慈悲的行為可以影響深層的生理現象,例如降低血壓、提升免疫系統、增加壽命和促進平靜等。

接著由麻省理工學院「達賴喇嘛倫理與價值觀研究中心」主任——尊貴的丹增.普亞達西(Tenzin Priyadarshi)為大眾簡介法王,他並以「世界之導師」的尊稱恭迎法王上台。

法王在開場白中表示:「雖然這是我第三次訪問美國,但卻是我第一次在外國的長期訪問。此行一開始,我便感到極大的自由。我覺得,這是我人生中一個特殊的機會,是我踏入未來的關鍵性一步。」

接著,法王探討「慈悲」一詞和它對個人所代表的意義。藉由分享自己所珍視的童年記憶,法王說明慈悲如何深刻的融入他在西藏的成長過程:

「我的父母養育我的環境,是一個充滿慈悲的環境。而它的原因之一,不過是我們生活空間的親密性。我們住在一個以犛牛毛搭建的帳棚內,全家都在同一個房間;你稱它為客廳也好,稱它是廚房也行,總之就只那麼一個房間。

在全家住在一起的這個親密空間裡,我記得每天早晨父母念誦祈願文的聲音,願一切眾生免於痛苦,願一切眾生獲得快樂。之後晚上,我也是在這樣的祈願聲中入睡。因此,我確實感覺自己是在一個慈悲的環境中長大的。

法王接著說明,慈悲如何與我們相互依存的現實緊密交織:

「對於慈悲一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詮釋。如果以另一種方式來談慈悲的話,我想我們可以這麼說:慈悲是基於相互依存的現實所產生的一種責任感。

檢視真實生活中事情的發生,我們會發現,環境和性別歧視等許多問題的產生,都是因為沒有覺知現實中相互依存的本質。反而,或者是無知地,我們採取一種約定俗成的自私態度,基本上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而諸多這類問題的肇因便在於此。」

引用日常生活的實例,法王指出,眾生與大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強力事實:

「科技領域中,我們尤其可以看到相互依存的展現。在科技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人類不僅愈來愈依賴科技的進步,也對它寄予更多的厚望。但科技必須不斷更新、改善,而這持續的更新和改善,有賴大量的自然資源。

但對於科技,我們就只看眼前,例如只會看到自己手中有的,或是即將購買的 iPhone,而無法用自己的眼睛,直接看到製造 iPhone 所消耗的自然資源和人力。就算有辦法取得製造 iPhone 的資源耗損等所有資訊,我們的注意力還是慣於維持在表相,只在自己眼睛看得到的範圍,我們就是不會以更長遠、更廣大的眼光,來審視事物的來源。」

以另一個日常生活中的有力例子,法王說明我們的互依關係,以及我們希求獲得快樂和遠離痛苦的共同願望:

「在美國穿的衣服多數不在美國製造,通常是在其他國家如發展中國家製造的。那麼拿自己身上所穿的衣服來說,培養慈悲心可能就是對生產它的工廠環境與其中工人的艱苦,生起更大的覺知。而相對於我們愉悅的環境,慈悲意味著對他們艱困的環境更具覺知。就購買衣服這件事,似乎是我們得甜頭,他們嘗苦頭;我們日子好,他們生活苦。」

同時,法王提醒,慈悲不只是閒坐旁觀,還必須付諸行動。

我們也可以看到,有時我們會將自己抽離出來,坐視世界的痛苦,猶如悠哉看戲一般。例如,我們知道中東國家正遭受的痛苦和困難,但我們就只是閒坐旁觀,好像在看秀一樣,不會真的挺身而出,採取行動,改善局勢。

慈悲指的是更多的參與,更多的行動,更多的投入,也代表更多的冒險。但人類的習氣似乎讓很少人可以享受冒險,我們會覺得在自己習慣的環境中,事事安穩平順,這樣比較舒服。我們看似與他人是分開的,但實際上卻非常親近。這在當今的世界更是如此:我們的世界變得愈來愈小,我們與世界上每個人愈來愈親密,與他人共享的痛苦和快樂也愈來愈多。

這時多提博士回到台上,向法王提出幾個切中時事的重要問題,希望獲得法王的洞見。他的第一個問題是,法王何時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的急迫?

法王說明,他對大自然的深刻感情,始於他在西藏偏遠地區度過的早期童年。那裡的人們過著與大自然非常親近的傳統生活。

「當時我們居住的地區非常清淨無染,一點都沒有受到大量開發的影響。這給了我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讓我與大自然有直接親密的接觸,啟發我瞭解並欣賞大自然的美麗。但我離開西藏快15年,也聽說那裡的環境發生變化,例如冰雪快速的消融造成環境的巨大衝擊,這自然會讓我想為環保盡一分心力。有時我會悲觀地想,如果再回到西藏,那裡的風光可能已不復記憶中的美麗。」

多提博士提出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人父母的人,如何正面地影響孩子的成長過程,讓他們具有環保意識,並在科技的時代中培養慈悲?法王以自己父母的智慧來回答這個問題。

「小時候,我們當然沒有太多科技產品可供玩耍。我的玩具多半不是土造,就是石造或木造,我們沒有這些可以用拇指玩的帶鍵盤的裝置。但我確實記得我的父母給予我們的身教,尤其是如何對待其他的生命。他們真的對每一個生命都非常尊重與愛護,教導我們就連小昆蟲的生命都要去保護,提醒我們走路要小心,避免踐踏到它們。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影響。

因此,關於現代孩子的教育,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父母本身要儘量修持慈悲,增長慈悲。如果父母這麼做,那麼肯定會對孩子有自然、強烈而正面的影響。為人父母的能將對下一代的責任感,當成是自己培養慈悲的動機之一,我認為這很重要。」

接著,多提博士的問題回到具行動力的慈悲,以及許多人無法為受苦的人挺身而出的恐懼。他遺憾的指出,許多人不願意採取行動,是因為害怕可能招致的後果。對於這縱貫人類歷史的大難題,他敦請法王給予忠告。

「關於你的問題所指,我有一個很好的例子,那就是許多藏人正面臨與忍受的鎮壓。」法王分析:「很多人不願涉入,把問題推到一邊,他們覺得自己不該插手,因為這是很難的政治問題,很困難的情況,似乎沒有轉圜的餘地。但是我認為,如果認真思索什麼是我們可用的最善巧方法,那麼更多能讓我們涉入的管道便會出現。有些人會說:『那是政治問題,我才不搞政治。』但事實上,它不只是政治問題,它是精神修持的問題,它是文化的問題,也是環境保護的問題。」

最後,多提博士對法王的演說表示感謝。他贈與法王史丹佛大學的T-恤、校徽等紀念品,法王則回贈一幅親筆簽名的四臂觀音唐卡。

這時,法王的消息和法照,在這群矽谷觀眾於微網誌Twitter的推動下,一股持續的噶瑪巴熱潮已蔚然成風。

附註:法王演說的完整錄影,將刊登在史丹佛大學的網站上。

台長: 小V
人氣(1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噶瑪巴 |
此分類下一篇:難得夢見法王
此分類上一篇:達賴喇嘛尊者首訪八蚌智慧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