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上演內心戲。覺得心中總有千言萬語。
可是千言萬語之外,可曾「覺察」此刻的心在哪裡?
有一天晚上,社團平台上看見一段話,撰文者看見某一發人省思的情境對立著,簡單轉述後的他,問起其他人的想法。
於是很多想法就在下面的留言開展了出來,包含我的,大家的,每個人針對撰文者所看見的情境,表達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位的留言似乎從批評的角度切入成毀謗了,我突然間感到很好奇,我很好奇每個人的內心戲。
就在此時,自己的內心生起法王曾經在夢中和我說過的話:「你的心呢?你的心跑到哪裡?你找到你的心了嗎?」是啊,我的心呢?當我看著外境起伏,我的心在哪裡,在做甚麼?
於是我想起「覺察」兩字,而非觀察。
觀察別人一舉一動或大軍壓境時,內心戲真是太豐富了,我常常沉醉在其中無法自拔,任由這些妄念成就我的快樂、我的哀愁,我的祕密花園。
於是我很難專注在自心上面。
就像是撰文者一直看著外境,想著外境可能具有的啟示。我們跟著撰文者,透過撰文者看見的外境,發表其所帶來的啟示。
但是,我的心呢?心在做什麼?
原來我分心了。
這是我在閱讀了聽聞了許多次之後,第一次真切體悟到「覺察」是怎麼回事。
覺察自心,關鍵在於覺察自己的念頭生起。
我們很容易就分心,被外境所吸引,以外境幻象為執為真,以自我的概念勾勒擴大著。想要從外境中看到真相,其關鍵是覺察心,不要被分心。練習覺察心,把心栓在正知正念之上。
「我看著這漸漸遠去的背影,內心感覺很淒涼,我回想起我們曾經的美好,你的笑容是我快樂的來源,如今你的笑容離開了我,而我的快樂又該何去何從?」就這樣一段形容中,回頭想想自心在哪裡?在你的笑容上,在你的遠離上,還是在我的淒涼、我失去的快樂上?
念頭生起時,覺察這念頭,不管這念頭好壞,覺察它是為了解脫它,把心安住在心性上,而非念頭上。
念頭如同泡泡啊,它可以很大很大、很多很多,但它如同泡泡一樣,畢竟終會消散。真正值得專注的是心的本性。
電話鈴響起了,接吧,回到心性上。
公車來了,準備上車,回到心性上。
同事討論公事,這次沒有共識,回到心性上。
甚至更短,念與念之間,回到心性上。
我們太習慣分心,關注許多與自我感官快樂有關的事件上,反而忽略了如何解脫這些執迷不悟。
真正的修行是在心念上的專注,是在心性上的安住。是放鬆的、寬坦的、開放的。
以前,緊盯著心,卻更容易把心丟失。
如今醒著,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保持心的清醒與開放,而不是陷入各種情緒各種交錯中迷失,讓所有的呈現如是的顯現,我們如是的對應與作息。
覺察念頭,覺察心,培養出對應這世界萬象的智慧,不是求勝也不是求敗,而是不求。在往下發展成一種感覺前,止步。
這世界令我們分心的事情太多了,但感恩的是,我們只要有一絲覺察,就能斬斷那層層衝不破的迷惑,就算一絲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