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蘊之自相:變礙。 受之自相:具有苦、樂、捨三種領納之性。
想之自相:執取青黃等外像,與苦樂等內像之差別;「像」為境之細差別。
行之自相:造作,謂除四蘊外餘有為。
識之自相:各別了知色、聲等境。
蘊之自相:苦。
界之自相:能令有情執取於輪迴,如同毒蛇捉取於他而作損害。
處之自相:佛說「能生眾苦,是苦生門。」
緣起之自相:因緣之和合。
布施波羅蜜多之自相:身、受用、善根完全放捨之心。
尸羅之自相:從無有煩惱之熱惱,獲得清涼。
忍辱之自相:不瞋恚,即能忍耐心。
精進之自相:攝持無罪之善法,勇悍為性。
靜慮之自相:攝一切善法故,於善所緣心一境性。
般若之自相:不貪著,為趣涅槃,於任何法都不貪著,破實執故。
四種靜慮、慈等四無量及餘空無邊處等四無色定之自相:具有無瞋恚之相,因為彼等由離瞋恚乃能得故。
三十七菩提分法之自相:能獲得出離解脫。
空解脫門之自相:實執所得諸分別垢不能染故,具有遠離之相。
無相解脫門之自相:由相不可得故,具有寂滅之相。
無願解脫門之自相:於行苦之性正觀為苦,更及以通達真實性之慧觀察諸行之住理,不希願三有盛事,並於出世果位,亦不執為實有而生希願故,具有苦及無癡之相。
八解脫之自相:能解脫諸等至之障。
a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b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之自相:此二是阻礙變化之障之對治。 c淨解脫第四靜慮之自相:此是樂於變淨色、不樂於變不淨色之雜染之對治。 d-g四無色等至解脫之自相:住順解脫道之現法樂住道。 h想受滅等至解脫之自相:住寂滅道之現法樂住道。
力之自相:具有善決擇之自性或義相,因為以善決擇諸境,具有於境無礙而轉之義相故,稱之為「力」。
四無所畏之自相:具有極堅定性為相,因為任何敵者不能動故。
四無礙解之自相:具有法、義、詞、辯等無竭無盡之相。
大慈之自相:與諸眾生利益安樂。
大悲之自相:救護一切苦惱有情。
大喜之自相:具有極歡喜之相。
大捨之自相:具有於此不貪,於彼不瞋,遠離貪瞋,無雜之相。 許佛不共法有十八種,具有不被他奪之自相,何以故?因為佛無有不共法之所治品誤失等事,無隙可乘,不能映奪,不能屈伏故。
一切相智智之自相:具有現見一切所知之相。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