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10 00:22:53| 人氣3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修行是一條孤獨之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下載自臉書。細看,有隻小黃狗在前頭翹首。

修行之道是一條很孤獨的個人之道。這句話來自於《突破修道上的唯物》一書。最近很有這樣的感觸。(同樣的境界,馬老師在課堂上也曾提及很多次)

一一剝除自我感很痛苦,把「我」這個概念去除,讓身為無明眾生者之一的我,很不舒服。然,回頭去看,那個曾經(目前仍在)在輪迴裡周而復始地苦悶感與窒息感,也令人同樣很痛苦,很不舒服。於是,我不得不承認,這條修行之道,不僅孤獨,而且苦楚。我開始不禁想問,佛法所說的快樂在哪裡?

在禪定的當下,或是看穿的當下,還是放下的當下?

若說現階段,我大概還是多學習著放下,有點幫助吧!

去除我很苦,執有我也很苦,但苦並不真實,可以改變。最近我發現,若想深入貫徹佛法,如果沒有空性,沒有「諸法無自性」做為見地,恐怕只是另一種執有的投入吧!成為斷見,不是佛法。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寫道:所謂「中道」,即是一種「如實存在」的完整境界。想想如實,聽起來很簡單,真想去做了,就很難,最難就是在這念「想做」的心。

正當覺得剝除自我是很痛苦的,幸運的是,閱讀了一部份的《突破修道上的唯物》,深覺有些內容,解開我的困惑。

p37~39

歸服(前譯放下)也意謂承認「我」的生澀、粗野、笨拙、和令人憎惡的品質,然後把這些都放棄。一般而言,我們覺得交出和放棄自我的粗野品性很難。我們雖然會恨自己,但同時也把恨自己當作一種職業。儘管我們會討厭自己的真相,而且覺得自責很痛苦,我們還是不能完全放棄自責。一旦放棄自責,我們便會有失業的感覺,好像自己的工作被人搶走了。什麼都放棄,便是不再有職業,也就是沒有寄託了。自我評估和自我批評,基本上是神經質的傾向,是自信不足的結果。所謂「自信」是指如實看清自己、如實了知自己,曉得自己有敞開的能力。我們的確有能力放棄那粗野、神經過敏的自我性質,而走出迷戀和成見。

我們必須放棄期望和期待,同時也要放棄恐懼,直接進入失望、處理失望、投入失望,讓失望成為我們的生活之道。這件事做起來很睏難。失望是根本明智的好徵象,無可比擬;失望是那麼敏銳、精確、明顯和直接。我們若能敞開,便會突然發現自己的期望跟當前的實情是兩回事。這自然會令我們感到失望。

在佛法之道上,失望是最好用的車乘。它不確認「我」及「我」的美夢之存在。

然而歸順屈服,並不包含準備輕緩著陸;而是意謂直落下去,不管落處是一般的硬地,還是多岩石的原野。我們一旦敞開自己,那就隨處可落。

閱讀中~

後記:或許我還是太珍愛自己,太多為自己合理化的想法與做法,我對於放棄所謂的自性感,仍充滿了不捨與恐懼。我對於表現如同修行者,太多矯飾與裝腔。願上師加持,我能擺脫對這些習性的眷戀。

 

台長: 小V
人氣(3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法思惟 |
此分類下一篇:依附,從何而來
此分類上一篇:佛法不是電影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