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換了一個地方上課,之前的一些老同學有些沒看見了(更新:後來又陸續出現)。我想可能是時間上沒辦法安排的關係。看見老師站著上課,感覺有點辛苦。之前老師是坐著上課,一方面可能比較不疲累,另一方面是之前的課程每次是三個半小時。
開宗明義仍提到出離心與菩提心的重要性。
簡單心得如下:
生命本來就是不完美,但大部分的人忽略這個現象。哪個現象,就是生老病死。
接近死亡,可以讓我們活得更有力。知曉痛苦則可以帶我們脫離痛苦。
出離解脫的重點是什麼?是要有意願,有意願最重要,有意願就是最大的善業。
除了菩提心,我們沒有任何能耐可以戰勝惡業。我們以為的自由,只是業力之下,所僅有的、小小的,空間。 每天,當我們的思緒開始流轉,身語意開始行動時,我們就在業力之流中,種下業因。於是,每天,我們也在接收過往的業力。在業力的框架下,我們哪來的真正的自由?
臨終者,更需要依靠菩提心。當臨終者看見觀世音菩薩時,其實我們是看見內在的投射,也就是佛性。
如能養成菩提心的習性,那就是最好的習性。
利生就是把自己變小,藉此來消滅對我的執有。一直以來,沒有一個我可以保護,可以依賴。把心量一直展開,不斷展開,這需要依靠菩提心。
諸法無自性就是中觀。所有的現象都是因緣所生起。
你覺得這個人很美,所以你彷彿愛上他了。其實,那是你的執著,你的認知。所有引起你反應的,都是來自你的執有。因為你對所有的外相都誤以為真實,故而生起分別、分門別類,跟著生起執有,最後生起煩惱。不管是得到或失去。
理解空無自性,看穿本質,很多執有自然會淡然處之,甚至轉身就遺忘。
真好,又開始上課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