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20 22:54:16| 人氣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2.20筆記(入菩薩行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今年度最後一次上馬老師的入菩薩行論,下期再見到老師與同學們,將是明年六月的時候了。今日上課,格外珍惜。

見和果是同一個東西,但見是概念,而果是證驗。想從見變成果,發菩提心是一種修持的方法之一(我想是最好的方法)把願菩提心放到行為裡,就是行菩提心。所以說,長久的修持佛法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把菩提心變成一種可實踐的習性
 
今日課題重點:
佛法與現代社會的衝突,如何將佛法落實到生活中,成了學佛者的挑戰。因為,真正最後做決定的,終究是自己。
 
現代社會(資訊/科技文明興起,個人/自由主義盛行)的複雜度超過過去幾百年,一旦遇到實際問題,佛法智慧如何對應?
 
課堂同學中的老師父建議「接受」。但人的習性難改(就是不喜歡被欺負),老師問大家說,如何對應與克服關於「忍辱」。同學建議,先忍(如同潛水夫那樣,學習閉住呼吸愈來愈長)將情緒想辦法降下來之後,再想出因應對策。還有同學建議,運用覺察力,觀察自己的情緒,也觀察出問題的徵結,同時不要讓事情延伸下去了。
 
老師點出說,如何將理論運用到生活之中,就是重點。其實很簡單,對自我執著感愈少,那麼自我被冒犯的感覺將愈少。
 
我們所看見的世界,是我們所造成的,由我們的業力所致,因而成就我們所看見的世界。今日,由於個人主義盛行,自我意識膨脹,讓每個人都變得很敏感。事實上是,如果對自我的解讀改變了,對於忍的感覺就改變了,我們就不會覺得有甚麼要忍。換言之,當我們修行到比較好的階段,需要忍的狀況會變少。因為不再執於自我,也就不會這麼在乎自尊。
 
學習寬容,或許可以讓自我感變小,因為把所有都容納進來,就不會這麼強烈的分別心,一切都是一體的。所以,當我被踩在別人腳下時,先思惟,有主客體之分嗎?
 
因為我們覺得有一個我,所以,才需要忍。如果我們體驗出沒有一個我,何來之忍呢?
 
佛法是根據病根來處理的。而現代社會想要快又有效的解決問題,與佛法找出病根,一步步調伏問題是衝突的。這時候的佛法反而被視為是一種不合適,主要還是因為與自我存在價值產生衝突。
 
無法解決自我的問題,因為問題在於我們有一個自我的執有,無法拋棄。
 
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找到或找對病根。病根就是我執。那如何對症下藥?第一帖藥是思惟無常、輪迴之過患,生起出離心;第二帖藥就是發菩提心且不捨棄。 
 
這個世界是我眼裡的世界,如果我發了菩提心,那麼就該我負全責,因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會作用到我自己身上。
 
業的三種特性:
1.自作自受(老師則問我在哪裡?誰承受我的業?)經典,我曾經疑惑過
2.增長廣大(如種子長成稻禾)
3.業果不壞(如果沒有對治)對治業就有可能改變業,改變業力的方式如懺悔、布施行善等
 
相續~有煩惱的眾生就會有相續感(十二因緣即可解說),這就是無明。
關鍵在於~體驗出沒有一個相續的我,就是切掉對我的執有,也就將業的相續給切掉,因為沒有了相續,沒有了我,業就沒有相續(回報)的問題。
佛法最高級的對治就是去掉有相續感的我執。
 
證得阿羅漢果位者,是沒有苦受的(證得無我就已經破了十二因緣法)。但如果仍有業力作用發生,那就是一種顯現。那是我們的解讀,我們解讀成一種業力的顯現。對阿羅漢來說,沒有苦受也沒有業力因果。(這部份我仍然不大理解,那為什麼龍樹菩薩會被一根草給砍了腦袋?這是龍樹菩薩為那名王子所示現的慈悲嗎?)
 
學佛的人如何判定真偽?一是觀察、一是邏輯推理、一是聖教量(古人聖賢的言語)總之,有機會學佛就一定要把握機會!
 
最後,馬老師送給大家:
菩提心是寶
未生令生起
已生不退失
輾轉恆增生
 
本回課程入菩薩行論,學習完畢。
 
 

台長: 小V
人氣(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習感言 |
此分類下一篇:2008.11.29補記(入菩薩行論)
此分類上一篇:2008.12.13筆記(入菩薩行論)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