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02 15:17:27| 人氣322|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簡介與「性傾向」相關的理論

簡介與「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相關的理論

【緣起】
幾天前,在線上遇到朋友 ,他問我:「為什麼到現在還有這麼多人在詢問有關同性戀的成因?這樣的詢問有怎樣的意義?」

簡單說了一些我的搌k後,他要我把這些東西寫下來。然而,自認學術淺薄,實不敢在大夥面前班門弄斧。不過,後來想想,也許可先做個引子,以收拋磚引玉之效。所以,我就寫了下列一長串的東西了。

【正文】
在回答「為什麼到現在仍有這麼多人在詢問有關同性戀的成因」前,我認為有必要先針對現今學術圈中與「性傾向」相關的理論做一個基本介紹,以及這些理論與說法間的相關演變做個了解,進而對於原先的問題可有更清楚的理解與掌握。

壹、「同性戀、異性戀」此些概念與名詞的出現

西元1869年,匈牙利醫生柯本尼(Kertbeny)參考德國反常性交法(German Sodomy Laws ),創造了同性戀(Homosexuality)這醫學上專用的名詞。

這名詞出現後,同性戀由以往被基督教或天主教視為「反自然、變態」的狀況,過渡到被性學家視為是種「遺傳性疾病、或心理缺陷的狀況」。這轉變意味著,同性戀不再是需要被懲罰的一種行為,而是一種需要被治療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同性戀」這概念於1869年被建構後,「異性戀」這概念卻晚至1900年才被建構。

雖然,同性戀這概念的被建構是出於性學家針對某種特殊「需要被治療」的行為做界定。然而,也因「同性戀」這名詞的出現,促使「了解自身有同性情慾的人」、或「有同性性行為、卻不知該如何界定自己的人」產生了「集體意識」,並以此名詞說明他們自身的獨特背景。之後的同性戀平權運動、及相關的學說與論述都是從此歷史上的偶然開展出來的。

貳、與「性傾向」相關的論術與說法
台灣現今關於「同性戀」的論述與態度大致可分為「保守主義、自由與人道主義、女性主義、與同志主體論述」四大類,其中又以保守論述為四種論述中的主流(我忘了這是誰說的。反正不是娟芬、就是美里)。

然而,全世界學術圈(或歐、美學術圈)當中關於「性傾向」的論述,基本上則分五類:病理論(pathology)、本質論(essentialism)、生理決定論(biological determinism)、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onism)、以及幻象建構論(fantasmatic constructionism)。

(請注意,「關於性傾向的論述」與「關於同性戀的論述」這兩個用法是相當不一樣的。)

(另外,我還必須強調一個觀念:這五種說法到現在都只能算是說法與論述,並沒有辦法稱某種說法比較真、或比較好。也許,我們可以用某種說法被現今學術圈或整體社會視為主流論述。但是,主流論述不一定就是一個比較好的論述。有可能只是因為更好、或更完備的論述還沒有出現,因此只好在種種論述中,選擇一個比較好、比較能夠接受的論述。當然,如果某種論述已經很久沒有被提及,那我們就可以承認這論述基本上沒價值。)

(壹)病理論簡介
此種觀點將同性情慾視為異性情慾的變易與不正常狀況,因此相關學說都是以「如何將同性情慾(或同性戀)矯治回異性情慾(或異性戀)」為其主軸。
在病理論的觀點下,助人專業最常提的部分即是「同性戀者的成因」、及「同性戀者的分類」此兩部分。在「同性戀者的成因」部分,則有我們所熟悉「先天說」(基因的不同、腦突變、荷爾蒙分泌的不同、腦受傷等)、「後天說」(異性交往不順、所處情境異性的缺乏、同性戀者的引誘等)等說法。在「同性戀者的分類」部分,則有「情境式同性戀、假性同性戀、暫時性同性戀」等說法。

(貳)本質論簡介
本質主義認為同/ 雙/ 異性戀身份(或行為)必定是某種特定的存在、行為與性慾模式,不會因時、地、文化與其他差異因素而有極大之不同。就像人格特質一樣,是種特定的存在。

(參)生理決定論簡介
生理決定論在觀念上類同本質主義,但差異點在於:生理決定論所探索的重點在於「是生理構造上的不同,如大腦腺體、內分泌、細胞基因等,所以有同/ 雙/ 異性戀者等不同群體的劃分」。

(肆)社會建構論簡介
建構論認為同/ 雙/ 異性戀身份會隨歷史變遷、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性傾向的身份認定在不同時空下存在著不同意義。這世界上,並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同/ 雙/ 異性戀者的身份。

在(貳)到(肆)這三種觀點下,助人專業在提及性傾向議題時,則直接說明如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性別角色(gender role )、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等名詞,取代原先有關「定義」的內容。也不再針對「同性戀分類與成因」做著墨,而將工作重點擺在「同性戀的生活與壓力適應」等相關議題。

(伍)幻象建構論簡介
身體與性別主體都不是自然天生的,而都是特定文化中所建構出的幻象。同性戀行為並不是所謂異性戀行為的翻版,異性戀本身也是「異性戀想像」所建構出的翻版與模擬。因此,所謂的性別身分、或性傾向都是翻版、翻版之後的結果。

(幻象建構論出自於文化評論界,算是人文學科當中相當新穎的說法,因此現階段的相關社會科學還沒有直接引用幻象建構論作為思考相關議題的理論核心。然而,就我的看法,如同社會建構論也是在被人文學科提出來後,才逐漸被引進社會學科當中、甚至是助人專業學科當中,幻象建構論也會逐漸被引入社會學科當中。只不過,需要時間。因此,現階段,並沒有任何一門助人專業採用幻象建構論作為其工作時所採用的理論核心。)
(連社會建構論,在助人專業相關學科中,都可算是相當新穎的概念。更遑論幻象建構論了。)

參、為什麼到現在仍有這麼多人在詢問有關同性戀的成因
在簡略地說明了全世界(或歐美)關於「性傾向」的論述後,回到原先的問題點上:「為什麼到現在仍有這麼多人在詢問有關同性戀的成因」。這邊,我想從病理論、以及本質或生理決定論兩方面來說明:

如前所述,關於同性戀成因的探討,主要是來自於病理論。由於病理論視同性情慾為異性情慾的變易與不正常狀況,因此「如何將同性情慾(或同性戀)矯治回異性情慾(或異性戀)」則是其主要思考重點。所以,探討病理的成因(就像醫生了解感冒的原理,進而處理感冒,是相類同的觀念。)

由於病理觀採取此種角度,在其基本預設上「已經預設了同性戀是種不正常、偏異」,帶有強烈的價值判斷成份。所以,病理觀後來受到相當多的批判與質疑。(這部份,是很多人所熟知的觀念,就不再多述。)

然而,這邊,我必須要提提本質論或生理決定論。

雖然,現今學術圈中,社會建構論是主流論述。但是,就如前面所說的,主流論述會成為主流論述,有可能只是因為更好、或更完備的論述還沒有出現。

此外,關於性傾向這議題,社會建構論有一個很大的限制:社會建構論沒辦法處理「為什麼有這麼多同雙性戀者會認為:『我們會這樣,也許是先天的。』」(別忘了,我們有多少人也是抱有這樣的想法。)

按照社會建構論的邏輯,即同/ 雙/ 異性戀身份會隨歷史變遷、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性傾向的身份認定在不同時空下存在著不同意義。那我們現今這群同性戀者早該不存在。因為當我們出生的時候,整體社會只有一種被承認與被鼓勵的性傾向身分:即異性戀身分。那麼,我們這群同性戀者為什麼會認為社會上原先這樣的限定、身分與我們所要的東西或生活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我們會對於自身性傾向抱持著與社會不同的看法?依照社會建構論的邏輯,我們都必須接受整體社會所給予的價值與意義呀。

而這個,社會建構論所無法回答的問題,則是本質論與生理決定論所想要了解、以及試著回答的問題:會不會就是因為本質上與生理上,同性戀、異性戀本就是不一樣的人種,就像,人的性別、膚色、生理狀況等等,是種先天上、本來就有的差異。所以雖然整體社會,異性戀人口佔了絕大多數,整個社會的氛圍與價值也是鼓勵異性戀情慾,但由於這先天上的不同與差異,使得同性戀仍會不願意接受這社會原先所設定好的價值與氛圍,而寧願順著自己的本意過活?那麼,是怎樣的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差異呢?這樣的提問,使得本質與生理決定論,明顯區隔出他們與病理論基本出發點的差異與不同。

所以,對本質論與生理決定論者而言,關於「同性戀的成因」、或者「關於性傾向為什麼存有差異」,則是一個極有意義與價值的詢問。

社會建構論曾經試著用「吃東西」這種生理本能,來解釋性傾向也是種生理本能,只不過不同的社會對不同的性傾向有不同看法與解釋,造成性傾向的身份認定在不同時空下存在著不同意義,所以,無須特別將異性戀、同性戀與雙性戀等不同性傾向的狀況做所區隔與劃分;例如,社會上就不曾將吃牛肉的、吃羊肉的劃分成牛肉人、羊肉人等等。但是,本質論與生理決定論則訊問:如果社會建構論認為性傾向是種生理本能,那麼,請問是怎樣的生理本能?關於吃東西或飢餓這種生理本能,人類有很充分的了解;那麼,關於性傾向,不能用相類似的態度與觀點去研究嗎?

當然,本質論與生理決定論也有其現今無法回答的問題,這也是社會建構論批評本質論與生理決定論的地方。

此外,由於,本質論、生理決定論與病理觀之間充滿著太多相似之處,例如其都在試著在詢問成因,也讓本質論與生理決定論受到許多同志團體的批評與質疑。

(關於社會建構論與本質、生理決定論的辯論、質問,可是相當精彩的,這邊,就先不多述了,有興趣的人可自行參考Journal of Homosexuality等期刊的部份文章。)

(另外,現今,相關論述或介紹性傾向的書籍中,雖然社會建構論是主流論述,但是還沒有人敢完全不提本質與生理決定論。從這樣的現象,就可知本質與生理決定論還是有一定學術影響力。)

(在這邊我雖然把本質論與生理決定論放在同一邊一起討論,看似是相同的論述,但是此兩類論述有其基本上的差異與不同。然而,在這個討論脈絡下,這些差異可先不必提。)

肆、小小結論
繞了一大圈,回到原先朋友問的問題:「為什麼到現在仍有這麼多人在詢問有關同性戀的成因?」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在前面的段落中,我先試著將「本質與生理決定論、病理論」此兩者間,其問問題基本態度上的區隔與不同做些澄清與劃分。因為,在不同脈絡下,詢問相類似的問題有不同的意義與重要性。

不過,有一點要澄清的是,本質與生理決定論其主要詢問的問題是在於:「是怎樣的因素造成了不同性傾向之間的差異性?」而只有病理論才會詢問「哪些因素是同性戀的成因?」

所以,關於原先的問題,我的看法是:「會詢問有關同性戀成因的人,他(她)們腦筋中仍存有著病理觀的因子在。他(她)們並沒有跟著歐美學術圈的論述,轉換其看法成為社會建構論或本質、生理決定論。」或者,「他(她)們也許有接觸過社會接構論、或本質、生理決定論,但他(她)們是用病理觀的觀點去解讀社會接構論、或本質、生理決定論。」

那另一個問題則是:遇到抱持病理觀的人詢問關於同性戀成因的問題時,該怎麼處理?

我的看法是:「從四個面向來評估,你要採取怎樣的方式來面對這樣的詢問,你的處理態度、以及自己想花多少時間在回答這個詢問者這個問題」:
第一、先問自己有多少時間、多少精力?
第二、在自己的生活中,這個詢問者是個怎樣的人?學術圈中的老師、家人、朋友(多熟的朋友?)、剛近同性戀圈子的菜鳥?
第三、詢問者的動機?他(她)是隨口聊聊?認真地想要了解相關議題?還是抱持種挑釁的態度來踢館?
第四、這個詢問者是否能夠理性地審核各種可能的證據與說明,進而能夠進行理性地思辯與討論?」

不過,就我的經驗,在二十一世紀的如今,會詢問這個問題,通常都是「不理性、抱著一種挑釁、或病理論態度的人」。這種人,現在的我通常不會想要花時間在他(她)們身上。

(不過,這還是要看對象與時機,如果是有人花錢請我演講、上課或做訪問,那當然要另當別論。這可是教育的好機會。)

所以,我現在的做法(一般的情況),給他(她)們一個微笑,問他們有沒有聽過「社會建構論」?如果沒有,保持溫良恭簡讓的形象,輕聲說聲:「你也許該自己先去多讀讀書喔。」至於上面那一大串,我懷疑,他(她)們有那種理解力。

(老娘幹麼要花讀書、工作、談戀愛與打炮的時間在你身上?)

(本來還想要提Journal of Homosexuality、或Journal of Gay and
Lesbian Social Service做為另一種指標;不過,想想,知道這兩個期
刊的人好像也真地不多,這樣的指標太學術、也太冷門了!)

台長: 蘭花楹
人氣(322)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論述 |
此分類下一篇:男同志的血是污毒之血?
此分類上一篇:讓我們聊聊吧!

小草
不會啊 這兩期刊不會冷門啊

還有 journal of gay and lesbian psychotherapy 與 HIV/AIDS and Social Service這兩本期刊耶 XD

這幾本期刊我都還滿愛看的,而且有打算把其中一篇正在準備的文章投到這邊去。我以前在華大時,這四本中除了愛滋與社工那本沒訂之外,在社工圖書館通通都訂了XD 誰叫我們那邊老師中同性戀超多的。 哇哈哈。
2007-10-24 12:40:14
蘭花楹
小草:
很高興在這邊看到你的留言。
先問一個問題:你以前在華大。那麼,這是說,你現在不在華盛頓大學了?那你現在在哪裡呀?你當初不是去華大念博士班的嗎?還是,你已經拿到學位了?

關於期刊冷不冷門,我當初寫這上面這些東西的時候,是奠基於台灣的狀況,在台灣的話,其實有很多期刊不容易取得,甚至也沒有辦法看到摘要。也因此,我才會開玩笑地說那兩本期刊很冷門。

至於華大社工系那邊的同性戀老師多不多,這,這,我們就先不討論了。

希望你一切都好。
2007-10-24 13:54:57
小草
沒想到幾個小時就有回應了~(大心)

沒啦,我當初去華盛頓其實唸的是MSW。如果我當初去紐約州大才是唸博士班。不過因為知道這樣去唸博士班很可能沒有MSW的學位,所以我到最後選華大,從MSW開始念 (再加上華大的老師多,選擇也多)。其實很多人都以為我博士般會繼續留在華大唸(我老闆們也是),但是天曉得,我申請博士班時,因為華大沒錢供養我(我唸的是公校在西雅圖那間),所以最後我沒上,反倒芝加哥大學社會服務行政學院給錢大方,所以就過來了。我剛過來。我選這兩間其實都沒後悔。因為兩邊都有老師在做愛滋。但我更喜歡華大一些,因為我那時的老闆們都是拉子,關係很密切 XD .....(我們現在還有密切的合作關係)

還有,你說到一件令人難過卻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台灣的資源真的很少。我是到美國,發現原來有這麼多期刊。當初我在台灣時,連Journal of AIDS, 或 Journal of HIV/AIDS Prevention and Education 這種基本款期刊都找不到。台灣當時唯一有後面那本期刊的,是CDC。這樣是要怎麼做研究啊? 我是到美國,才開始漸漸知道有各式各樣的愛滋相關期刊。例如: Journal of AIDS Patient Care and STDs, Journal of AIDS care....等等。我真希望台灣也能進類似的期刊。不然實在是嚴重資訊落後..... :(

我很好,只不過學季剛開始,有點忙不過來 XD

也希望你一切都好

Best
2007-10-24 16:59:3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