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動千萬富翁 ──全美首席理財大師的一步致 富法
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 A Powerful One-Step Plan to Live and Finish Rich
作者:大衛.巴哈
譯者:葉家興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06 年 01 月 01 日
這本書也是在博客來網路書店上看到的
網站上提供的部分精彩內容也深深吸引了我
因此我也跑去書店找這本來看看啦~
不過因為時間因素看得比較趕
一開始真的很吸引人呢~
節錄網頁上提供的內容跟大家分享~
章名:遇見自動千萬富翁
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遇上自動千萬富翁的情景。
那時候,我二十多歲,
在一個社區成人教育推廣班教授投資課程。
我班上有位52歲的學員名叫吉姆.麥金特,
在當地一家電力公司擔任中階經理。
有一天他問我是否可以幫忙評估一下他和他太太的財務狀況。
「我們兩人都覺得,現在是做點財務規畫的時候了。
我正打算下個月退休。」
這下子我真的吃驚了。
我知道他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十年,
年收入從未超過四萬美元,
他形容自己為「超保守派」,
因此確信他不可能在股市中發財。
也許吉姆繼承了大筆遺產?
●平凡無奇的年收入
麥金特夫婦看起來就是那種「勤勞努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人。
過去幾年裡,我見過好幾百個想退休的人,
可是沒有幾個人真的能夠在五十歲出頭退休
我問道:「你們為什麼這麼確信自己能夠負擔退休生活?
十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能夠在六十五歲退休,
且勉強維持就業期間的生活水準。
在你現在這個年齡退休簡直是個壯舉。」
他遞給我一大疊文件。
去年,吉姆和蘇珊合併收入為五三、九四六美元。
這不算富裕,但也確實不錯了。
我將資產證明瀏覽一遍,想知道他們欠了多少錢,
卻無法找到一條欠債款項。
我問道:「你們沒欠債?」
●付清所有貸款
「麥金特夫婦不欠債。」
我重新瀏覽那份資產證明,上面列有兩棟房屋。
第一棟是他們現在住的,價值四十五萬美元;
第二棟用於出租,價值三十二萬五千美元。
這兩棟房子現在都沒有貸款
我接著看退休金帳戶。
吉姆的401(k)帳戶目前結餘為六十一萬美元(注一),
而蘇珊的兩個退休金帳戶則總計有七萬兩千美元。
另外,他們還擁有十六萬美元的政府債券,
以及存在銀行儲蓄帳戶裡的62,500美元。
上述的這些資產加上他們其他的個人財產
(包括一艘遊艇和三輛車,款項全部付清),
淨資產高達近兩百萬美元。
不論用什麼標準來衡量,麥金特夫婦都是有錢人。
他們不僅擁有大量資產
而且還持續地從投資中獲得股息和利息收入,
同時每年還能夠靠出租第二棟房屋,
得到兩萬六千美元的收入。
另外,吉姆有資格獲得一筆小數目的退休金。
至於蘇珊,則因鍾愛美容師的工作,
而準備繼續工作到六十歲才退休(儘管她並不需要)。
吉姆的五十二歲退休計畫完全是可行的。
●繼承理財知識
一般來說,人們不論擁有多少財富,
都不至於讓我瞠目結舌,
但麥金特夫婦確實有令我印象深刻之處——他們的富裕是看不出來的。
他們兩人似乎是不折不扣的平凡人,
就像一般友善而勤勞的夫婦。
他們怎麼可能在這樣相對較年輕的年紀,
就累積了如此一筆財富?
那時候,二十多歲的我儘管所賺的錢不算少,
然而生活也僅僅入能敷出。
有幾個月我確實能夠存下一點錢,
然而很多時候,我若不是工作太忙,
就是開銷劇增,結果一毛錢也沒存。
在許多月份裡,我不但無法把錢留給以後,
還弄得當月的薪水也不夠花,
於是不斷拚命賺錢,以便讓收支平衡。
(這似乎是大部分時下年輕人的寫照…讓我想起我老哥)
身為財務顧問的我,專門教別人如何投資,
但自己卻經常掙扎求「錢」。
更尷尬的是,麥金特夫婦在他們收入最多的那些年裡,
也未必賺到我一半的收入,
可是如今他們已成為千萬富翁,
而我卻越來越深陷在欠債的泥淖中。
「你們是不是繼承了什麼遺產?」
「我們只繼承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知識。
我們的父母教我們一些理財常識,
我們則照著他們所說的去做。」
麥金特夫婦原本是要向我請教的,如今我倒想向他們求助了。
●真假富翁
我說:「我每週都會見到一些人,
情況卻與你們完全相反。
這些人看起來很有錢,
實際上卻窮得叮噹響。
就以今天早上我會面的一位先生來說,
他開全新的保時捷,戴純金的勞力士錶。
可是,當我細閱他的資產報告時,
卻發現他其實沒剩下多少財產了。
個人存款不足十萬美元,信用卡還欠七萬五千美元,
連那輛保時捷都是租來的!」
(這情形有點像是某些卡奴全身名牌卻負債累累…)
●自動千萬富翁的故事
「當我們結婚時,他24歲,我22歲
兩家的父母親告訴我們,
每賺一塊錢都要保證先付錢給自己。」
決心先付錢給自己
「大多數的人領到薪水時,第一個動作就是付帳單,
如果付清後還有餘錢,就把錢存起來。
爸媽說,要把順序顛倒過來,
先為自己留些錢,然後才去付帳單。」
「我們必須學會存錢。
起初,我們試著編列預算,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所賺和所花的數目總是算不對,
於是我們開始爭吵。
我媽媽告訴我,以前她和爸爸也試過編列預算,
可是換來的只是沒完沒了的爭吵,
於是他們決定把預算表扔到一邊,
改成每個月從薪水裡拿出10%,
在沒看到、沒花掉這些錢之前,
就先把它們存進儲蓄帳戶。
她告訴我:『妳會驚訝地發現,
妳很快就能夠適應沒有這10%的生活。
同時,這10%在銀行裡悄悄地積聚起來。』
「最初我們只把收入的4%存起來,然後慢慢增加。
現在,我們會存15%。不過,平均來說,大約占10%。」
「我們的錢是優先為退休而存的。
退休金計畫如果想多存些錢,還可以額外提撥一點錢。
(有點類似台灣現行的勞退新制)
很多朋友並未多存一些,但我們做了。」
「我們第二個目標就是存錢買自己的房子。
但關鍵是,要盡快付清所有貸款。
當身邊的朋友都在裝潢上砸錢時,
我們應該儘可能注意自己的開銷和儲蓄情況。
有許多人是在小東西上花掉大筆錢。」
「要在理財上走在前頭,
並非意味著要過得窮兮兮或苦哈哈,
而是要注意小東西——戒掉一些能讓人變得更寬裕的消費習慣。
「對我們來說,主要的『小東西』是香菸,
爸媽提醒我們,如果不買香菸
兩年內就能夠存到一棟房子的頭期款,
同時還可以挽救健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