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從今年一月底開始的。就在我做完 HIV 的檢查,而 Eric 也準備在一月底去他的醫師那邊做一年一度的健康檢查,他告訴我,因為 winter blue 的關係,他之前的憂鬱症症狀似乎又出現了,他想這次會順便請醫生診斷看看。
其實在一開始交往,他就跟我說過他的憂鬱症;他也不是特別提及,而是我問他跟上一任男友(Jason)分手的原因時,他說兩年前他跟 Jason 在一起半年之後,他因為精神無法集中,睡眠品質很差,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興致,整天覺得很累,經醫生診斷是輕度的憂鬱症。後來的故事就是他服藥(Willbutrin)三個月之後,Jason 忽然有一天不見了,隔一個禮拜留一封信,就搬去加州了。Eric 受傷很重,所以他兩年沒有交男朋友:即使 date 過幾個人,也沒有發展到認真的關係,直到我們相遇。
憂鬱症有很多源頭,目前還找不出一個非常強有力的病因,以及解決方式,而最近的醫學研究顯示出,許多憂鬱症都與大腦當中的化學物質分泌有關。根據我唸的一些醫學資料,以及一位唸生物醫學與心理學的朋友告訴我,每個人都有憂鬱症的潛質,只是每個人的運氣不同罷了。因為當人在遇到事情,處於憂鬱或壓力狀態時,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就開始失衡(這是對比一般心情平靜時的狀態而言)。一般人只要事情過了,雨過天晴就會恢復平常的心情。但是若事情不是哪麼簡單,是特別嚴重,或者是接二連三接踵而來,當人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當中,大腦當中的化學物質一直無法平衡過來,就會導致憂鬱症。Eric 的憂鬱症源頭是因為他十歲時,他母親得了癌症,拖了五年,在他十五歲那年過世。我想這的確會在一個人心靈上造成很大的創傷;對於一個小孩來講,看到摯愛的母親一日一日消瘦,每天恐懼著母親不知哪一天會死,對於他青少年的成長十分不健康。在他母親過世之後,他父親鎮日以酒澆愁,也沒有時間給他多的親情,其餘的姊妹(沒有兄弟)都在別的地方,所以 Eric 一直一個人,自己長大。
Eric 是領養的孩子。他父親與母親結婚時,都分別離過婚,所以他有三個姐姐,不過都不跟他們住在一起。父親是軍人,母親是學校音樂老師,也在教會當中彈琴,所以他從小就乖乖的,上學、上教會,放學回家也不跟別的小孩玩,因為說實在,即使是現在,還是有很嚴重的社區隔離(不只是黑人,亞裔也一樣),更遑論七○年代的 Kentucky 州,所以他父母親不准他跟其他的小孩混,因為覺得他們會有壞的影響,就連其他親戚的小孩都不太來往。他是很感謝他父母親這樣的做法,所以他才能專心唸書,考上大學,如今有不錯的工作,搬到 DC 來。他許多的表兄弟都沒有什麼好的出路,很多都在街頭混,要不被關要不跑路,只有一位表哥,唸到研究所,現在是 HP 的電腦工程師 – 這位表哥也是小時候 Eric 父母唯一允許進來家裡跟他玩的。因為這樣的環境,他很孤獨的長大。我不知道這有沒有對他憂鬱症造成影響,但是他孤僻的個性,我相信與這有關;而這,也影響了他的感情觀。這我在之後的文章會敘述。而雖然並非親生,但是他父親嚴肅的個性與教育方式,也讓他的個性變的比較不開朗,不表達心中的想法,都悶在裡頭,而又習慣以負面的態度看事情,相信也是憂鬱症的原因之一。
我猜想,他青少年成長一直到現在,應該都活在『害怕失去』的陰影裡頭,而這樣的陰影也直接影響到大腦中的化學平衡,所以憂鬱症可能一直都在,只是沒有顯露出來,直到兩年前。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他的 depression 忽然跑出來,沒有人知道,但今年初是因為 Winter Blue。住在北美,或是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人,許多都會有 winter blue。事實上,這十分平常,因為這是人性;當白天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人一方面行動力漸遲緩(畢竟我們還是動物,需要冬眠),一方面因為看不到陽光,心情也變的比較陰霾。而我相信因為我工作以及簽證的問題造成的焦慮以及壓力,導致他心底害怕失去我的恐懼,或許也有關係。而他負面的態度,我想跟他母親的死或許亦有關聯,因為他總是認為所有的壞事都會發生在他身上。剛開始交往時,他就常常說:『我就是屬於在超市結帳時,一定會排到最長那一條的人。』我嘗試著為他開導,但是他很堅持:『我就是註定會很衰。』像我自己在陪著他與憂鬱症奮鬥的這幾個月中(哇,幾乎要半年),我自己也因為長期處在這種陰鬱的心境當中,呈現出幾乎與憂鬱症同等級的症狀;不過一方面我自己有所警惕,一方面許多有經驗的朋友的協助與開導,一方面畢竟我生命中沒有那樣的大創傷,我終究沒有陷下那漆黑的漩渦。
我知道許多人如果看到『憂鬱症』這三個字時,多半是在新聞上看到有人自殺了,或是直接聯想到行為舉止怪異的人,但並非如此。憂鬱症分成很多種,並不是每一種都會想自殺,或去傷害他人,或是『怪怪的』。大部分的憂鬱症患者都只是比較沒有活力,比較不容易開心,媒體上的那些都是極端的例子,就像媒體上的Gay,要不情殺,要不轟啪,要不濫交,都是極端的例子,大部分還是像我們這種上上班聽聽音樂看看電視跟男朋友床頭吵床尾合的人。基本上,與其說憂鬱症是一種精神病(不是神經病喔),不如說是一種『Mood Disorder』『情緒失調』。大致上憂鬱症分成這幾種:
1. Major depression:對於工作、學習、睡眠、飲食,以及所有曾經感到有興趣的事物,都失去興趣,嚴重一點的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
2. Dysthymia:比上述的輕微一點,並不會影響到上述的日常生活,但是就是會一直無法開心起來,而且這是屬於長期的。我覺得 Eric 比較類似這種,因為不但不會疏忽工作,反而還受到上司的稱讚。
3. Bipolar disorder(manic-depressive):情緒會在兩極中打轉,但不會忽喜忽怒,只是有時像個過動兒,有時又很自閉。
憂鬱症也不是一直在那,是一段一段的,這種情況稱之為 Depression Episode,就像是電視劇,一集一集的。有的人終身只演出一集,有的人過幾個月,或幾年,或好幾年才會在演出另一集憂鬱症的劇情。演出的演員也不限定年齡、性別、種族,當然還有性取向。經過正式的治療之後,有的人終身不再有 Depression Episode,有的人減少 episode 的次數,或縮短每次 episode 的時間。
許多人面對週遭的憂鬱症患者時,也都會以許多不正確的態度對待他們。像認為他們提不起勁來,每天覺得很累想睡覺是『懶』、『是沒出息』,或說負面的想法只是『不願意走出來』、『自己鑽牛角尖』,但就如之前所講的,其實他們(包括我們每個人)都是受大腦裡頭的化學物質影響,而決定我們的情緒,所以許多人說喜歡運動的人容易開心,活力開朗,因為運動之後大腦會分泌 安多芬Endorphin,這樣的化學物質是好心情的來源。一樣,有的人說吃巧克力會令人有戀愛的感覺,喝咖啡會叫人興奮,都是一樣因為化學物質在大腦中作用而產生的心情。在做愛的高潮時,大腦也會分泌劇烈的 安多芬Endorphin;可惜的是,憂鬱症的患者對於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也包括性。憂鬱症的典型症狀會之後討論。不過就像我們的手機一樣,一個訊號傳不過去,或是訊號不好,對方就聽不到或是聽不清楚,所以當憂鬱症開始時,患者大腦中的訊息無法完整傳達,所以硬叫人家『要快樂』、『要樂觀』,是非常不人道的。一開始我也不曉得,還天真的跟 Eric 說:『我們獅子座的(我們生日只差兩個星期),應該天性樂觀嘛!』他只是苦笑。
我想先給大家一些關於憂鬱症的基本常識,如果有朋友身邊有人有相同的困擾,也可以一起提出來討論討論,我很樂意提供我的親身體驗與一些我學到的知識。我想我在寫幾篇與憂鬱症相關的文章就要寫別的東西了,因為一邊寫時,會一邊思念起、心疼起 Eric ……。
不知道他現在過的好不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