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paperimg.pchome.com.tw/newroot2/v/i/vincent819/content/20030921/23/3954102.gif)
春秋二季是我最愛的兩個季節,即使台灣氣候的落差比大多數地區平緩許多。就氣候而言,極端總令人不適,零或絕對、過與不及畢竟劣於中間值。
這幾天的夜晚,溫度不再這麼高了,空氣比較流通了。漸漸有秋天的觸感…
秋天,自中外古今,從語言、文化、文學、藝術、歷史等各面向來觀察,給人有太多太多的意像…
屬於我的秋天的聽覺又是怎樣的聲音呢‧‧‧‧
1. 非常屬於我(葉樹茵,1994年)
葉樹茵,一直是我很欣賞的一位歌手。她的音域不廣,具有恬淡静煦、安定溫潤的質感。2002年終於發行了一張她的新歌加精選輯,在1994年後的這麼多年以來。這段期間,她多在餐廳內自彈自唱,以她這樣的一位歌手定位,又因小兒麻痺而不良於行的身分,在台灣如此變異的音樂市場裡,更加寸步難行、舉步維艱,所以這張問世的專輯,算是她迄今最後也最新、卻也是她所有四張專輯中最完整也最精良的。封面設計是以綠葉為主軸,白色襯底,曲風走向小品路線,編曲偏於素簡風格,並有多首是她個人的詞曲創作,不論是對自我私密心境的詮釋、對台灣這片美麗土地的疼惜、對人生歷程的思索、對小王子的遙想、或對情愛的善感,緩緩流洩出淡柔的情緒,自然不造作、真切不流俗。
2. 想要彈同調(鳳飛飛,1992年)
鳳飛飛是我認識的第一位歌星,在她最紅的那個年代;在我還在上幼稚園、連國語都還不太會說的時期,民國六七十年間,她的唱片發行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姑且不論個別的製作品質與水準,她的確唱出無數通俗卻經典、平泛卻親人的國語流行歌曲。沉寂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後,她隨著更圓熟的人生歷練、伴著更上一層樓的品味於1991年復出。在一個訪問裡,她曾表示希望可以唱到個人第一百張專輯,不過以如此的發片速度,怕是難以完成了,這並不是她的遺憾,而是聽者的損失。十餘年來她共發行了五張唱片,特別是後三張,像是她對流行樂壇的整理與回饋。兩張是名為「想要彈同調」的台語專輯;另一張則是全以文學作家的作品為詞、名家譜曲的國台日語專輯,當中又以「想要彈同調」第一輯最被受好評,在台灣流行音樂1975-1993年百張最佳專輯中,是少數入圍的台語專輯(第83名)。鳳飛飛是道地的台灣人,雖然她的事業是靠國語歌曲臻至如日中天的地位,然而中晚期多有灌錄台語歌謠,以她的母語吟唱出道地的台灣歌。這張「想要彈同調」的企劃製作是台灣樂界少見的嚴謹,聽完整張CD像是看過一本好書或品過一壺佳茗,又帶些事過境遷、撫今追昔的悵然。序曲與尾聲是詞曲相同的一首歌,卻是截然的編曲風格,從開始的企盼雀躍,流轉於沉澱緩和,到最後的幽静反思,之間哼唱著一首首我們熟悉或不熟悉的歌曲,從1934年的時空到1992年的當下,時而悲酸苦澀、時而悠然釋懷;又或低調無奈、又或正面勵志,實為一張可以傳家留芳的經典。
3. Somebody偉人(Connie Dover康妮多佛,1991年)
這張CD是大學時代第一次買到的Connie Dover專輯,也是她個人的首張專輯。從第一個音符滑落開始,就有一股淡淡涼意,而且是一股濃濃陌生國度的涼意。在高中夜讀時,總喜歡邊聽著李文媛當時在中廣主持的「午夜琴聲」,這個廣播節目的製作相當用心、內容極為豐富,深具知性感性。每當凌晨一點半,節目進入下半階段時,總是播放一首用豎笛、風笛吹奏而成的演奏曲,特別在秋冬時分,每每讓我頓時暫停手邊的一切,在孤立的昏黃燈前,在空蕩的寂靜夜稍,為我注入滿盛的龐然觸動,深陷於片刻的沉思裡,心谷泛起油然的暖意,飄流到遙遠的理想國度去,好像從此就過著恬靜愜意的鄉居生活。而後經過某位朋友的強力推薦,加上對其音樂品味的信心,於是買了這張CD,想不到竟就收錄了這首曲目。Connie Dover本身是多種族混血的美國人,專研於所謂的居爾特(Celtic)民族(包含愛爾蘭、蘇格蘭、威爾斯等)的傳統音樂,這張收錄傳統或現代民謠、個人創作,故事性十足的專輯,足夠洗淨身上的煙塵、清滌內心的煩躁,更是為我的居爾特音樂版圖開疆闢土,於是我彷彿水往下流地愛上那塊越來越大的領域。
4. 讓我想一想 (陳綺貞,1998年)
不知道怎麼著,覺得這一張CD就是屬於秋天、屬於夜晚,也不知道怎麼著,就是喜歡陳綺貞。1998年那個夏天,我還在金門服役,隔了一個海洋,也幾乎隔絕了台灣的資訊,不過這大概是兩年中唯一有意義的事情吧!在一趟返台休假的過程中,在電視瞄過一小段陳綺貞的訪問,於是回去後我就在金門買了這張專輯,對於購買歌手的第一張作品 ,我都抱持非常謹慎的態度,卻也有些許冒險又好奇的新鮮感。在燥熱的盛夏裡,拿到這張專輯讓我心頭一陣沉靜,以黑色為主調的封面,似乎透露著肅穆內斂的風格,我猜想我應該會喜歡這張專輯。果然,接下來的整個秋天都是這十首歌,我也確信再接下來的接下來,它或她都會陪我很久....很久。陳綺貞的詞曲,不乏小情小愛或人性主題,格局不大、市場性不夠、藝人特質不明,但卻足以在中小眾族群裡屹立不搖。她的製作人林暐哲在側標中推介她的音樂,寫著:綺貞的音樂真的就像一把軟的刀子,讓大家都去面對非得面對的問題。這番形容,我頗有同感,極簡淡雅、調性一致的編曲;柔弱輕揚、單純無邪的音質,卻如滴水穿石般滲透進聽者的耳朵裡,於是整個人都會淪陷在她架構的樂音,久久縈繞、揮之不去,就像她在「天使」這首歌中唱道:我要收起天使般的笑容,用我邪惡的心自私的對待你。
在微涼的秋天深夜裡,四周寂靜無聲。這張CD足以讓你再加件薄衫,再加些無法磨滅刪除的印記。
5. 左岸香頌(小野麗莎,2003年)
從來就不喜歡日本,就連日本的音樂、電影也興致缺缺。
認識小野麗莎是這一兩年的事,她讓我不得不又對日本多了一個好印象。小野麗莎生於巴西;Bossa Nova源自巴西。十幾年來在Bossan Nova的精耕後,在台灣小野麗莎幾乎等同於Bossa Nova。你是否曾對某一種樂風不熟悉,而感覺每一曲子都大同小異?Jazz如此、R&B如此、Bossa Nova亦常如此。多才多藝的小野麗莎這次甚至集結多首法語的香頌、電影主題曲、經典歌曲、自創曲,而成就出她個人最新的Bossa Nova專輯。法語和葡萄牙語同屬於拉丁語系,所以用法語來詮釋Bossa Nova,除了具有同質的貼切風味,更有法語獨特的優雅氣息,小野麗莎具有純淨溫冷的聲線,在這張主題式的知性專輯中,更帶有豐沛的藝術人文因子以及大量的Jazz音符,適合全天候播放,不需刻意聆聽,因為她的音樂很容易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像是在早晨略帶涼意的清新空氣中,所飄來的牛奶和著烤吐司的香味;像秋日慵懶的午后,在隨意翻閱雜誌間,所散發出桌邊拿鐵的醇香;像在有感的午夜裡,喝完一杯葡萄美酒後,口鼻間溫存的餘味伴隨軀體內流竄的酒精所揮發出源源不絕的thoughts。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