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跟簡單的表揚與稱讚不同,它是源於對人的尊重,真誠地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巨大的潛能。
一位只有初中學歷的工廠工人,當上聾啞學校校長;一個雙耳全聾的啞女,十六歲考入遼寧師範大學,成為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並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這是否充滿著奇蹟呢?
本書的作者周弘,其實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像各位父母一樣,期望兒女健康快樂地成長。可惜,迎接女兒婷婷的世界是一個有形無聲的世界,醫生診斷她為雙耳全聾,周弘一家人彷彿跌入懸崖的深淵,對女兒的將來沒有半點希望。每晚做夢只希望女兒能張口喊聲「爸爸,爸爸」。
後來周弘被一套連續劇所感動,決定要為女兒付出父愛,雖然女兒失去了聽力,但要珍惜女兒的生命,生命是最可貴、最美好的。基於這樣的一股信念與熱誠,周弘不繼尋索,不斷嘗試,經過多年的生命體驗,終於領悟出一套將生命提升的教育,本書稱之為「賞識教育」。
它的基本理念是:「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作者以農民種莊稼比喻家長培養子女,但問題是農民日夜思考莊稼需要甚麼,但家長有沒有想到孩子的心靈深處需要甚麼呢?周弘發現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賞識,意思就是渴望被關注、被重視、被看得起,賞識跟簡單的表揚與稱讚不同,它是源於對人的尊重,真誠地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巨大的潛能。簡單地說,就是相信孩子能「行」,我們教孩子說話、走路時的心態,莫不在一個「行」字上,家長願意承認差異、允許失敗,孩子得到了「行」的滋潤,感到自己是好孩子,感到自己「行」,就能爆發出巨大的潛能。賞識教育其實每個教長早就會的,是很古老的教育方法,但孩子長大後,望子成龍的家長開始拔苗助長,時常抱怨孩子不成材,心裏想孩子聰明,口中卻說孩子笨,總是揪住孩子的缺點不放,讓負面情緒惡性循環,賞識教育卻恰恰相反,強調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覺中走向成功。
本書另一最可貴之處是提到教育的最高理念,周弘把它概括為一個字──「通」。即家長與孩子的生命處在和諧相通的狀態。怎樣才是相通呢?關鍵要看孩子願不願意與家長說心裏話。更進一步就是讓孩子與自己的生命和諧,與周圍人的生命和諧,與大自然萬物和諧。
閱讀本書,感受到孩子的生命是可貴的,具有無限開展的潛能,全在乎我們如何去培育。
http://tw.myblog.yahoo.com/jw!zJ_PJ9adHhJ4gdsxEOEeKns-/article?mid=3087
文章定位:
人氣(290)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