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加薩地區的拉婉.雅格希(Rawan Yaghi)今年19歲,是個書蟲,非常適合成為研讀文學的學生。迎面走來的她,懷裡還抱著一本書。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她帶來的是喬瑟夫.希勒(Joseph Heller)的經典諷刺小說《第22條軍規》(Catch 22);這對終其一生困在中東地區最難解衝突的她來說,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拉婉的人生就要出現重大的改變。她目前是加薩伊斯蘭大學(Islamic University)的學生,剛剛贏得牛津大學的獎學金,將主修語言學和義大利文。她很期待要從加薩的尖塔,搬到擁有「夢中之塔」的地方去。「我很興奮。我等不及了。」她笑著說。「一切一定會很不一樣,但是一定會很有趣。」
各方提供資金援助
很少有人有這樣的機會。但是最特別的一點在於,牛津大學耶穌學院(Jesus College)的其他學生都為拉婉的學習支付了一些費用。在日前成立的耶穌學院低年級學生獎學金(Jesus College Junior Members Scholarship)條款中,該學院其他學生均同意每學期幫拉婉付3.9英鎊。
這項獎學金是由牛津畢業生愛蜜莉.德瑞福思(Emily Dreyfus)所成立的,創立的原因是她發現非常少加薩地區學生有機會到這所英國頂尖大學讀書。
她表示,耶穌學院的大多數學生都很樂意貢獻一點心意。「他們從一開始就投贊成表。他們認為這一點小小的貢獻,能夠造成不成比例的正面益處。」
學生贊助的款項每年將會達到6,300英鎊之多,將資助於拉婉的生活費。但是,要完成4年學業,預計每年要有3萬英鎊,學生贊助的只是一小部分。
但是,牛津大學也同意免除約60%的學費。其餘的費用將由3個慈善組織支出:哈尼卡都米獎學金基金會(The Hani Qaddumi Scholarship Foundation)、安姆卡坦基金會(AM Qattan Foundation)和支持全球巴勒斯坦難民的希望基金會(Hoping Foundation)。
加薩人不易出國深造
拉婉本人要經歷激烈的競爭才贏得這次機會,但她了解耶穌學院的其他學生給了她一個少有的機會。「我真的很感激愛蜜莉對加薩地區的人民抱著信心,她給了像我這樣的人一個改變生命的機會。」她表示。
拉婉只離開過狹小的巴勒斯坦領地一次,當時她到美國去見學。以色列對加薩的封鎖,以及與哈瑪斯的持續衝突,讓巴勒斯坦民眾很難通過以色列離開。在過去,以色列拒絕讓巴勒斯坦學生取道離開加薩到國外念書。所以拉婉可能透過埃及離開加薩,才能夠到達牛津。
她目前正在完成於加薩的英國文學學位,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和威廉.高汀的《蒼蠅王》都是她研讀的作品。她表示,她最喜歡的書是巴勒斯坦裔美籍作家蘇珊.阿布哈瓦(Susan AbulHawa)的作品《哭泣的橄欖樹》(Mornings In Jenin)。這本小說描述的是在以色列1948年建國之後,一個流亡海外的巴勒斯坦家庭3代的故事。
拉婉也是《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羅琳的粉絲。「她寫作的風格非常細緻。在她的故事中有許多小細節吸引你的注意力。」
體驗不同教育制度
在加薩地區,教育是非常受重視的一件事。在這個只有170萬人口的小小土地上,大學數量就超過七所。但是拉婉期待,在牛津會有不一樣的學習經驗。「兩地的教育制度完全不同。我將會有自己的導師;在加薩地區,同一名導師要指導數百名學生。」
她也將要習慣男女同班的教育方式。在她目前就讀的伊斯蘭大學,男女生是分開上課的。「我不認為這會是個問題。那裡的文化很明顯地有所不同,但我用開放態度接受。」
拉婉也承認,她一定會想家。「我當然會想家。但是我必須要克服這種情緒,去習慣它,因為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完成。」
愛蜜莉期待,這名巴勒斯坦年輕人能得到溫暖的迎接。「我有信心她一定會過的很愉快,我知道在學校裡有很多人迫不及待想要和她見面,想要邀她加入他們。」
拉婉也期待自己能夠告訴他人加薩生活的另一面。「大多數的人認為加薩就是一個戰區,住在那裡的人非常絕望,全心投入政治。」她表示:「但除了戰爭以外,還有別的事物。還有家庭、朋友和愛。不是只有與以色列的衝突。」
儘管擁有增廣視野的機會,她仍堅信,在她完成於牛津的四年學業之後,她會回到加薩。「我還沒有想好大學畢業之後要做什麼,但是我一定會回到這裡。雖然在這裡生活很辛苦,有時仍相當有趣、具有冒險性。」她帶著微笑說道:「加薩地區有其醜陋面,但是你不能夠離開,將之拋在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