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寫法 |
---|
日語原文 | 司馬 遼太郎 |
假名 | しば りょうたろう |
平文式羅馬字 | Shiba Ryōtarō |
司馬遼太郎(1923年8月7日-1996年2月12日),是日本的大阪出身的小說家。本名福田定一。專攻歷史小說。筆名司馬遼太郎是「遠不及司馬遷」的意思。被認為是日本大眾文學的巨匠,也是日本國民中最受歡迎的作家,被認為是中流砥柱般的人物。
司馬遼太郎最重要的文學成就在描寫江戶末期的歷史小說。透過他筆下描寫出來的人物如坂本龍馬等,如今已成為時代劇裡反覆傳誦的典型。司馬筆下的人物在那個幕藩制度崩潰的時代裡,一面承傳著根深蒂固的傳統,一面對嶄新的未來抱持著光明的想望。評者認為這樣的性格呼應著日本人一世紀以來面對現代化與傳統時的心情,也是司馬的小說歷久不衰的原因。
[编辑] 簡歷
[编辑] 人物與特色
- 父親福田是定是藥劑師,本身是次男,而他的哥哥在2歲時早逝,另外還有一個姊姊、一個妹妹。
- 本身不喜歡學校,小時候被稱惡童。個性不是很開朗的一個人。母親娘家附近有很多古墳,所以會撿很多土器、箭頭。少年時期很嚮往大陸的馬賊,日後在二戰時期,擔任戰車隊小隊長,也算圓夢。
- 1940年在舊大阪高校、舊弘前高校的考試不及格,1942年進入舊大阪外國語學校(新制的大阪外國語大學前身,現在大阪大學外語系)。
- 1943年11月因「學徒出陣」(學生兵)而從大阪外國語學校肄業(次年9月正式畢業),後在兵庫縣加東郡河合村青野原進入戰車隊第十九連隊。在部隊中罕見地成立「俳句之會」。1944年4月進入滿州四平的四平陸軍戰車學校,12月畢業。由於出身文科,對戰車與機械一竅不通,中間還因為無法啟動戰車、冒出白煙而大叫「救救我!」還有碰觸戰車電流,用手斧把電線切斷等事情。由於成績不好,沒有派駐前線,這是生死之分。畢業後發派滿州牡丹江久留米戰車第一連隊第三中隊第五小隊隊長。1945年為了日本本土決戰,歷經新潟縣、最後分派到栃木縣佐野市,到日本投降時位居陸軍少尉。
- 日本戰敗時期,22歲的司馬遼太郎曾說「日本為何打這一場笨仗?什麼時候日本人變得這麼笨?」在佐野的戰敗經驗,成為他後來作家生涯中思考的原點。
- 由於善於言談與聽講,有「座談名手」之稱,對談集也出版很多本。
- 認人的能力很強,據說他出身地與祖先也有這種能力,經常讓周圍的人非常驚訝。
- 是女演員中村玉緒的影迷,認為其儀態很美。
- 跟前總統李登輝是學徒出陣的同期,李登輝也是他的書迷。在台灣紀行一書取材之際,也跟李登輝對談過。
[编辑] 筆下的人物印象的影響
司馬的作品歷久不衰,又多次被搬上影視螢幕。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西鄉隆盛們在他的許多作品重複登場著,現代日本人執有的「他們的人物印象」對司馬的小說有著很大的影響。
同時,象幕末的越後長岡藩家臣之長河井繼之助一樣本來忽略不計的人物,在普通的民眾之間口耳相傳的,很明顯地是受到司馬小說的影響。江戶時代的商人高田屋嘉兵衛、幕末的軍政家大村益次郎、幕末明治的政治家江籐新平等,在司馬小說以外不太為人提及的人物,由於司馬小說的緣故知名度得到提高。人們也可以說愛「作為司馬作品的登場人物的他們」尤勝「作為歷史人物的他們」。
[编辑] 主要作品
[编辑] 影視作品
[编辑] 電影
- 戀をするより得をしろ(1961年、監督:春原政久、原作「十日菊」)
- 忍者秘帖 梟之城(1963年、監督:工藤榮一)
- 新選組血風録 近藤勇(1963年、監督:小澤茂弘)
- 暗殺(1964年、監督:篠田正浩、原作「幕末」)
- 風之武士(1964年、監督:加藤泰)
- 城取り(1965年、監督:舛田利雄)
- 強盜排名(1966年、監督:池廣一夫、原作「盜賊與奸細」)
- 燃燒吧~劍(1966年、監督:市村泰一)
- 尻啖え孫市(1969年、監督:三隅研次)
- 隱身的衆人(1970年、監督:森一生、原作「伊賀的四鬼」)
- 梟之城(1999年、監督:篠田正浩)
- 御法度(1999年、監督:大島渚)
[编辑] 電視劇
[编辑]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