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是
公孫龍的白馬非馬
先來簡單介紹公孫龍這個人
公孫龍,中國戰國時期趙國人,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為《公孫龍子》,到目前只殘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2篇是《白馬論》和《堅白論》,提出了「白馬非馬」和「離堅白」等論點,是「離堅白」學派的主要代表。與他齊名的是另一名家惠施。
白馬非馬之論點
戰國時一城有令馬匹不得出城。
有一天,趙國平原君的食客公孫龍帶著一匹白馬正要出城。守門的士兵對他說:「馬匹一概不得出城。」
公孫龍心生一計,企圖歪曲白馬是馬的事實,希望說服士兵。
公孫龍說:「白馬並不是馬。因為白馬有兩個特徵,一是白色的,二是具有馬的外形,但馬只有一個特徵,就是具有馬的外形。具有兩個特徵的白馬怎會是只具有一個特徵的馬呢?所以白馬根本就不是馬。」
愚魯的士兵因無法應對,唯有放行。
他的說法驟眼看上去很有道理,要用兩點特徵來定義的事物應該不等同於用一點特徵就能定義的事物。可是人們一向的想法是「白馬是馬」,就如同「黑貓是貓」,「女人是人」和「蘋果是水果」一樣,不可能看了這個故事之後白馬就不是馬了。
如果公孫龍的理論正確,那豈不是黃狗不是狗、蘋果不是水果、甚至黑人、白人、男人、女人和小孩不是人了。究竟問題出現在那裡呢?
邏輯上,「白馬不等於馬」大家是知道的,正如「蘋果不等於水果」及「你爸爸不等於男人」,都是容易明白及合符邏輯的。但是「白馬不是馬」、「蘋果不是水果」及「你爸爸不是男人」就說不通了。
這兩組句子之間的差異很容易就可以發現,就是「等於」和「是」並不相等。當然,「不等於」和「不是(或者非)」也不相等。
公孫龍就是巧妙地將「不等於」的概念說成「不是(或者非)」。他將「白馬不等於馬」偷換成「白馬不是馬」了。
很多人聽過這個故事,不加批判,就和士兵一樣贊同了公孫龍的看法,以至被人反問:「男人/女人是人嗎?」都只能啞口無言。公孫龍利用他的辯才愚弄了士兵,數千年後的我們可不能被同樣愚弄。
原理
設白馬為集合A,馬為集合B,那麼。
參考網址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AC%E5%AD%99%E9%BE%99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