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元節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但最著名、流傳最廣者要算是「目蓮救母」的故事:
從前從前有個孩子叫「目蓮」,從小被地藏王菩薩引渡出家,他的母親郤因歐打和尚、浪費食物。。。等等種種過失,死後被打入地獄。
目蓮知道這個消息時,母親正在第六殿接受「倒懸」的懲罰,為了報答母親的乳哺之恩,目蓮準備了飯菜要給母親吃,但是食物一到母親的嘴邊,便化成火焰。
目蓮無計可施,請求釋迦牟尼佛幫忙,佛祖說明目蓮母親生前的種種過失,如果要讓她吃東西,則要在七月十五日準備各種齋食,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目蓮依法施行後,母親果然脫離餓鬼之苦。後來這種形式逐漸演變為民間的「中元普渡」。
普渡時都會擺設長長的供桌,家家門前、簷下都掛盞圓形紙燈,一面寫「陰光普照」或「慶讚中元」,一面為「路燈」,這是用來照引路途,使這些孤魂野鬼能找到可以供養他們的地方。
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拜;或是以行業為主,例如:市場普度;也有里長來主辦,社區鄰里為對象。祭品不拘,通常都很豐盛,糕點和粿類通常都不能少。
因為七月天氣炎熱,祭拜時間又長,所以食物容易腐爛,以前的人都認為七月普渡的東西容易壞,是因為那好兄弟、孤魂野鬼來吃過,其實不是這個因素,而是因為天氣熱、時間長的關係。
今天晚上去基隆吃的拜拜,就是「元和宮」舉辦的中元普渡拜拜,四方信眾請寺廟舉辦的普渡,拜完、吃完每家每戶還可拿些祭供品回家「吃平安」,然後各家均攤一些錢,算是「代辦費」吧?
往年陰曆七月初一上元節拜拜時,老爸都會在屋前路旁點上「油燈」,每天還要添加「臭油」(煤油)。到後來水電普及,家家戶戶的煤油燈才改為小紅電燈泡,這樣子就省事多了。
早晚除了祭拜祖先之外,油燈旁也要拜拜並插上一柱香,算是給孤魂野鬼照路之用吧?有年拜拜完不知道引燃什麼化學物料,突然冒起大火,小孩子看了都樂不可支。
農曆七月是個神秘的月份,太陽下山以後,凡事不宜,大人們經常以有鬼卡陰來嚇小孩子,才肯早早上床就寢。
至於放水燈或搶孤,是後來發展文化祭觀光產業,才逐漸盛行起來的。
今年附近里長伯舉辦的中元普渡,在週六下午,參加者繳八百元,有祭供品一份,並省得搭棚架。不過後棟的步道因為不識字老番巔奶奶不肯出借,里長已經另行圍起馬路搭棚舉辦了。
週六舉辦對於住在附近外出的上班族比較方便,不過對於樓上從外地來上班的辦公室就不方便了,所以我還是堅持要再七月十五當天下午舉辦,上班的住戶才可以假借上班的時間下來普渡,一兼兩顧!
明天新購買的長條會議桌要送貨過來,準備將來不用煩惱供桌無著了!
今天上午臨回公司開會前去電老爺爺告假,他大概昨夜看跆拳贏雙金轉播失眠,口氣不太好,說應該在昨天就應該給他報告,誰知道他老早就批了「照准」的假條了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