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2 23:53:50| 人氣7,81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心得報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我2006/3/12寫在pchome新聞台上的文章
突然聽到林聰吉老師的事,心裡有很深的感慨,於是稍作修飾,再一次PO上
書名: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Tuesdays with Morrie
作者:Mitch Albom
譯者:白裕承
出版社:大塊文化
  生命走到了盡頭,被病痛限制住的身體,如果你是這樣一個老人,你該怎麼做?

  如果是我的話,大概就是手足無措,哭泣,自艾,自棄,忍受著別人廉價的安慰,最後找個山邊海涯的村子渡過殘生吧!沒有親自遇到過的苦難,旁人很難想像那種跟著一輩子的痛苦!

  然而書中的莫瑞比我這個懦弱的人好多了!他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病痛,為自己安排好一生,甚至於還有心情教導別人如何面對他的病痛與死亡

  心得報告寫呀寫的,突然覺得這個莫瑞的故事怎麼似曾相識?想了想,最後終於在一堆書裡找到了余秋雨為這本書的大陸版所寫的序(大陸版譯名<<相約星期二>>)收錄在台灣,時報出版的<<霜冷長河>>pg222~236;文章裡,Morrie翻譯成莫里老人, 余秋雨是這樣介紹這個老人出場的...

<<冥冥中,大家都在期待著另一個老人。他不太重要,不必在臨終之時承擔太多的外界使命;他應該很有智慧,有能力在生命的絕壁上居高臨下地來俯視眾生;他應該很了解世俗社會,可以使自己的最終評判產生廣泛的針對性;他,我硬著心腸說,臨終前最好不要有太多子女圍繞,使他有可能系統有序地說完自己想說的話,就像一個教師在課堂裡一樣──那麼對了,這位老人最好是教師,即使在彌留之際也保留著表述能力,聽講者,最好是他過去的學生......
這種期待,來自多重邏輯推衍,但他果然出現了,出現於遙遠的美國,出現後又立即消失。一切與我們的期待契合。
他叫莫里.施瓦茨......>>

  你不得不讚歎余秋雨的氣度與浪漫!同樣閱讀一個故書,平凡如我只能無聊地誇讚這本書的勵志性時,人家余秋雨先生卻為這本翻譯書導讀出了生命不凡的美感與浪漫.當我只想到自己如果成了當事人會如何時,余先生把這本書的格局推向了老人對生命的了悟與參透,一個教師對學生最温醇的教誨,學生對老師最純真的景仰與關愛;雖然寫心得報告只是純粹自娛,但是自己的氣度實在差人太多~_~,請大家在閱讀<<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同時也能翻一下霜冷長河,最後一篇文章中就可以欣賞余秋雨為莫里老人寫的序!

台長: uke
人氣(7,81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三三兩兩讀書會 |

J
2009-11-13 12:29: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