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無意間在圖書館翻閱一本《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
發現竟是來自於一個正在臺博館南門館紅樓2樓展出的小展覽!
過去沒有照相機的年代,
人類對於所處環境的花草林木、山川地景、萬物生靈...
皆是以細膩和耐性十足的觀察力,手工一筆一畫的勾勒出來,
對我而言,這一幅幅畫作不僅是認識世界的圖鑑,
更是呈現造物主玄秘設計的藝術作品。
展覽內容包含國內外動植物、地質等圖鑑及科學插畫,
這些巨幅圖鑑令我讚嘆!
現場有展示動植物標本。這是產於婆羅洲與蘇門答臘的"大王花",單一花朵直徑可達100公分,重量可達11公斤。
可以做成蓪草紙的蓪草
就如策展人胡哲明所言,
數位相機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
讓拍照變成一個隨時可發生的動作,
「看見一朵美麗的花,頂多花五秒時間拍張照片就走了,
往後也未必會再打開檔案來看。」
而所謂「科學繪圖」,
必須客觀且清楚地將物件特徵呈現出來,
以植物來說,除了全株樣貌,也要畫出花瓣、果實等局部構造。
「如果透過畫圖的方式來記錄,落筆的同時,
你會去思考葉子的形狀大概是怎樣、旁邊的葉脈到底有幾根。」
相對於拍照來說,繪圖要花半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來研究細節,
正可以找回速食文化下,現代人極為缺乏的「觀察力」。
這個小而美的展覽,讓我想懷念起那個沒有數位相機的時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