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電影版的「解夏」,才真正了解這個名詞所蘊含的意義!
這部根據佐田雅治所寫的暢銷小說「解夏」改編成的同名電影,之前在緯來日本台已播映過電視版,劇名為「讓愛看得見」,由藤木直人和菅野美穗主演,而電影版則找來大澤隆夫與石田百合子演出。坦白說我比較喜歡電影版本,一方面演員較有功力來詮釋遭逢人生劇變的感受,另一方面電影版所闡述的角度也較能將「解夏」的意涵呈現出來。
「解夏」一詞的典故源自於佛經,翻成白話文意思就是:「以往都將消失,一切從頭再開始」。過去修行人都要到外地傳道化緣,印度人認為雨季乃萬物滋長季節,此時若外出走動恐踐踏生靈,所以在雨季的三個月出家人則在屋內修行共同生活,因此才有寺院廟宇的建立。出家人開始閉關修行之起始日稱為「結夏」之日,待三個月雨季過後閉關結束之日稱之為「解夏」之日。
電影中大澤隆夫所飾演的小學老師因為患有貝賽特式症,即將在三個月後雙眼失明,遂辭去教職重返故鄉長崎,在他一邊養病一邊想好好記下家鄉一景一物之際,電影中對他面臨失明恐懼以及與病魔相處多所著墨,這是電視版所沒有呈現的層面。無意中在「結夏」之日到寺院散步巧遇修行人,修行人在瞭解他的病況後只輕淡的說:「這是你的修行,畏懼失明的修行!」所以三個月後的「解夏」之日,也許主角隆之就已看不見任何東西,得重頭開始面對一切。
這部電影沒有高潮迭起的灑狗血劇情,而是以最平靜的手法來看隆之、以及他的母親和未婚妻陽子,面對一步步逼近的危機所產生的互動。這不只是隆之一個人的修行,未婚妻陽子及他的母親也面對畏懼的考驗,而如何度過這一關走到人生的下一個階段,除了親情愛情之外,就是自己面對的勇氣!
大學時的編劇老師曾說過一個故事,有一位母親她的丈夫及三個兒子都是漁夫,所以她每天都耽心他們會發生海難,但老天爺仍舊陸續帶走她的丈夫及兩個兒子,當她第三個兒子也死於海難時,她仰天長笑對著上天喊:「我不再畏懼你了,因為你將我最害怕失去的都帶走了!」。我想,這與修行人最後告訴隆之:「當你真正面臨失明時,你就不會再感到害怕…」是一樣的道理吧。
想一想,我們不也時常陷於一種「失去」的恐懼中,因為擁有的及想要的太多,因為把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所以當內心產生佔有的私慾時,其實害怕失去的恐懼感也相對強烈。因此不妨把人生看成是一段「結夏」到「解夏」的修行,則對生活中的挫折會以更寬慰的心境看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