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許多活動都很流行沉浸式體驗利用數位技術讓使用者輕易透過視覺刺激就能達到傳達者所要傳達的訊息與目的不只在商業行銷手法上甚至這股沉浸式風潮也吹進藝術文化圈愈來愈多的展覽朝向所謂沉浸式的方向策展其實我對於日新月異的虛擬科技一向抱持著冷眼以對的態度AR、VR、MR和投影技術的確能讓人享受到一股過去觀展時少有的目眩神迷也讓年輕族群更樂於接近藝術但實際上我覺得這樣的呈現方式會讓觀者省略了對藝術展品的直覺思考與對話更是抹煞我們在看展時的想像力我不知道這對於藝術教育是否有助益或是年輕世代的人們對於觀看展覽這件事會不會與我這個老叩叩年代的人產生相當程度的落差看來該是無法抵擋這股沉勁式浪潮如同許多產業都因時代更迭而消逝或因疫情與天災人禍而或快或慢的轉變人天性就是想不斷的革新創造然而往前走的路究竟是對是錯或是到底能不能走得長遠虛擬的世界和空泛的元宇宙能夠滿足多久永遠填不滿的人類心靈我們也只能靜待悠長歲月的考驗了本文是因為到花博看了《會動的文藝復興》第一次觀賞這種以沉浸方式呈現的展覽雖然新鮮但也產生隱憂展間的確把當年我去梵諦岡西斯汀禮拜堂頭上那片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清楚呈現記得那時我擠在人群中抬頭屏息凝望耳畔不時傳來警衛的"No Photo!"這個展覽也把佛羅倫斯聖母百花教堂的中瓦薩里所繪的圓頂壁畫《末日審判》以穹頂圓弧呈現想當年我氣喘噓噓的爬上去繞著看這圓形穹頂那種臨場震憾真的不是輕鬆躺在地上盯著投影所能理解我但願這樣的展出方式是能夠讓更多人想進入藝術的殿堂並開啟對藝術的追尋與觸發自身的感動而非只沉淪在聲光投影的視聽享受否則我們將只能留下浮面的藝術泡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