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09 10:24:14| 人氣1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少子化夢魘 問題在結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少子化」似乎成了台灣社會最新的夢魘,各級政府的鼓勵生育政策:免費產檢、減少生產的醫療支出、陪產假、育嬰假、安胎假以及發放生育津貼、育嬰津貼、保母津貼仍未見成效,近日再加碼,一方面考慮加發幼兒津貼,另方面提高單身及無子女者健保費,強迫「做功德」。

其實百餘年來台灣人口成長的腳步始終沒停下來,至今台灣的人口密度已高達每平方公里六百四十人,僅次於孟加拉,居全球第二,遠高於南韓、印度和日本。

少子化的論述不是來自人口數目太少,而是結構不對,戰後大量出生的嬰兒潮年過半百,新生兒遞補不及,加上平均壽命延長,使得人口結構從金字塔型變成了葫蘆型。年輕人口相對減少,滋生了養兒不足防老的憂慮,卻又因為排外心態,不考慮接受移民,於是政府無視於台灣的自然條件和財政赤字,用盡方法獎勵生育,包括百萬元求口號,同時懲罰無後者。

然而人口並不直接等同於勞動力,我國十五歲以上人口近一千九百萬,就業人數僅一千零卅七萬,非就業人口中除了六十三萬多失業人口之外,還有想工作隨時可工作、卻未積極找工作的十七萬多人,以及百萬以上藏身於研究所、大學、補習班的潛在失業人口和提早退休人士。我國的勞動參與率多年來持續下降,特別是廿至廿四歲的青年,因求學而延後就業,以及五十五至五十九歲資深者提前退休,勞參率都不到百分之五十,遠低於其他先進國家。

令人心驚的是,年輕世代(廿至廿四歲)的勞參率更低於年長世代(五十五至五十九歲)。若工作是個人生計的主要資源,沒有工作就成為依賴人口,以當下國人的平均壽命已近八十,則大多數人一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歲月都是依賴人口。

政府鼓勵生育是為了儲備未來的勞動力和納稅人,但若任憑現在活生生的勞動人口,投閒置散或者拚命加班,為找不到工作或無法保有工作而失去安全感,誰敢生育新生命?什麼樣的人會為了津貼而生?誰又能許這些新生命以希望?

人口不只是數字、統計曲線,要解決當下的人口問題,政府應通盤衡量環境、社會、教育、經濟政策,重新思考和規畫就業、生活、學習、發展模式,甚至家庭、照顧型態,讓已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感覺到安全、尊嚴和希望。若缺乏政策整合和創新的行動力,只著眼於統計數字,非但不能解決眼前的問題,還會製造未來的禍患。

【2010/04/09 聯合報】

台長: Column
人氣(1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聽專家說 |
此分類下一篇:朱雲鵬:購屋好時機?
此分類上一篇:賴英照:檢討羈押制度 強調程序正義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