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車站拉工並不尋常,但今年廣州車站不時可見招工人員。(攝影者.程思迪)
製作人:王宛茹 撰文者:胡釗維
金融海嘯後,中國有兩千萬民工失業, 去年第三季,訂單回來了,但為何他們不回來?
中國,這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世界工廠,近年每逢農曆春節過後,就傳出缺工,今年,情況達到高峰。根據中國官方二月底發布的調查報告,今年認為招工有困難的企業比率達到七○%,三成的返鄉工人表示「要視情況再決定是否外出務工,」分別比往年增加五、六個百分點。
這個運轉了二十年,主導全球商品價格不斷朝「便宜」前進的廉價工廠,已走到一個經濟發展上必然的轉折點,它的未來,與我們息息相關──影響你手上的科技廠股票價格,也關係你的荷包──因缺工導致工資上揚,電腦、手機跟著漲價。
場景一:廣州車站前
派賓士車接送,照樣搶不到工
於是,《商業周刊》決定親赴缺工最嚴重的珠三角,一探究竟。
三月一日下午兩點半,在廣州車站前,我們見到舉著牌子招工的大陸企業格蘭仕家電,這是家擁有四萬名員工,全球最大的微波爐家電廠,七、八位格蘭仕的人員都戴著繡上「格蘭仕歡迎你」字樣的紅黃綵帶,但幾乎找不到可以歡迎的新員工。
「在這招得到人嗎?」我不禁問道。舉著牌子的格蘭仕人資經理葛先明回我,「很難。」「那為何要在此招人?」他說,「工廠在中山(廣東省中山縣),怕被別人先搶走了。」
中山距離廣州車站有一個半小時車程,葛先明坦承,這招是不尋常之舉,「我們通常不會來火車站尋覓工人。」但工廠外再也看不到排隊等著當農民工的人潮了。「我們還派賓士來免費接送,」葛先明說著。即使如此,那天,他們只招到十個人。
場景二:東莞台商工廠
產線半數停擺,行政人員得兼工
「這可能只是特例吧,」我想。再轉進台商大本營東莞,沿路看到的工廠,大門口全擺上一張長桌,唯一的裝飾就是一張「招人」的紅色長布條,「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如此景象吧,」我再想。直到進入統英企業,我才知道,缺工有多嚴重!
統英是家專門生產衛浴五金用品的工廠,年營收逼近新台幣六億元。一樓工廠擺滿超過五十部沖床設備,卻只有一半在運作,放眼望去,機器比人還多,每台造價新台幣五十萬元的沖床設備,就這麼孤零零的,統英總經理林松柏告訴我們,「訂單爆滿,但做不出來,這就叫機器無用武之地。」我回他,「技術工本來就比較難找吧。」他沒回話,引著我們直上三樓。
統英工廠的三樓負責衛浴五金用品組裝,人員毋須技術,訓練一週就可上線,但八條生產線,卻有四條停擺。「連間接人員(指行政人員)都下海了。」林松柏說。
離開統英,在一場東莞台商聚會的場合中我們聽到,「對於缺工,只能用嚴峻來形容。」名辰照明總經理黃永賀說。他笑道,以前台商招工的條件是:二十五歲以下,限女性;現在是雙手健全,四十五歲以下,男女不拘。
一位手機軟板廠台商還告訴我們,戴爾第二把交椅、蘋果電腦執行副總、Palm執行長……,這些平常根本見不到面的A咖現在全來到中國,而且,去的不是直接供應商,而是跑到直接供應商的上游零組件廠盯著,以確保供貨無虞。
他說,現在同時有十家客戶派人在他的工廠駐點搶料,而且,大家都很客氣,「我第一次覺得客戶這麼可愛。」這位台商笑說。問他怎麼還有空出來?「反正也做不出來。」他答。「那怎麼辦?」他兩手一攤。
缺工有多嚴重?
珠三角缺工兩百萬,長三角缺一成
究竟,缺工有多嚴重?
一、缺工數創新高。根據廣東省官方說法,珠三角預估缺工數超過兩百萬人,對於這個數字,東莞台商協會會長葉春榮認為,「太保守了,五百萬人跑不掉。」他指出,珠三角台商缺工三成,是普遍的現象。
而且,缺工潮不只存在於珠三角,來自中國各地台商協會與媒體的預估:杭州缺工數估計為十二萬人;廈門缺工約十萬人;泉州預計也超過十二萬人;長三角普遍的缺工數約一成。顯示出,沿海缺工在今年已是常態。
二、補足的時間點遞延。由於此波缺工潮屬普遍性且大範圍,一位台商預估,供應鏈至少要六個月才能恢復,但「第三季本是傳統旺季,也無法保證到時候會如何。」更棘手的是,元宵節過後本來是返崗的最後期限,但缺口仍不見緩和,這位台商甚至悲觀的說:「三月底解決不了,就只能等六月畢業季了。」
三、工資上漲勢在必行。為解決缺工,調漲工資已成為必要手段,一家電源供應器廠,基本工資已從人民幣七百元,一下子拉高到一千元;三成,是最基本的調幅。
伴隨而來的,將是總成本的拉高。落腳蘇州的台資半導體封測業者即分析,目前人事成本占總成本約七至九%,如果最低基本工資從現有的人民幣八百五十元提高到一千元,則人事成本將增加一七.六%,連帶總成本也會跟著提高一至三%,若工資調高三成,則總成本增加幅度將逼近五%。
人口大國怎會缺工?
農村富起來,年輕人樂於返鄉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達十三億的人口,怎會缺工?
導火線是二○○八年底的金融海嘯,讓全球消費市場急凍,連帶造成長三角與珠三角等沿海地區的企業大舉裁員。「現在回想,要是當時不要砍這麼多人,現在就不會挫著等;但如果當時不砍,現在可能連挫著等攏嘸機會,早就死了。」設廠於東莞的弘祺五金塑膠總經理吳弘祺無奈的說。這家工廠,○八年底裁員三分之二,超過三百人,今年到現在才補進二十多人。
根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於去年三月的統計調查,中國高達一億三千萬的外出農民工當中,有兩千萬人因金融海嘯失業返鄉,占比超過一五%。這一狀況,是近十幾年來中國最大的農民工失業潮。
然而,自二○○九年第三季起,全球經濟逐步從谷底向上爬,工廠的訂單回來了,工人卻不再回來。
這個導火線的背後,正是這波缺工潮的主要成因,包括:
一、中國積極大西部開發。雖因為金融海嘯而失業,卻也讓這批長年在沿海討生活的農民工發現,家鄉改變了。
三月一日早上十點,重慶江北觀音橋,聚集了三百多人。趕在元宵節後的第一天,筆記型電腦大廠廣達與英業達選擇攜手一起舉辦招工活動。
一旁的堂姊弟何小燕跟何杰正仔細讀著招工簡章,去年十二月,他們兩人回到重慶市後,就決心不回沿海打工,「家裡人說,這裡現在很多工作機會,叫我們趕快回來……,」「以前(工作機會)是不可能有的……,」何小燕說。覺得這工作怎麼樣?「挺好,薪水跟沿海差不多,還有空調……,」兩人決定明天就去應徵。
不只廣達、英業達,惠普(HP)找上富士康合作的筆記型電腦製造基地同樣落腳重慶,業界推估,這三大NB業者在重慶合計至少需要八萬到十萬名員工。其中,光是富士康就達五萬人,「五萬的就業機會僅僅是指基層工人,其他圍繞這些人的吃、住、行、購等等,產生的就業機會更多。」重慶西永微電園區管委會規畫處周黎明處長估計。
這不是特例。全球最大鞋類生產商寶成集團選在江西設廠,總投資金額近一億美元;英特爾(Intel)去年十月也宣布對成都封測廠投資七千五百萬美元,這已是其第三次對成都封測廠進行增資……,而這些,還不包括去年中國官方針對大西部開發所簽訂,投資總額達人民幣四千六百八十九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一千九百億元)的十八項重點工程,這個數字,足足是二○○○至二○○八年針對西部的平均投資金額的二.四倍。
而且,內地不只工作機會多,連工資水準也與沿海拉近,東莞寬溢精機總經理廖富正指出,他工廠月平均工資人民幣一千五百元,武漢給到一千二,「雖差三百,但離家近,物價也比較低,」而且,「企業付不起,當地政府還會補貼,找不到工人,當地政府也會幫你找人。」
一位在東莞的台商就開玩笑說,珠三角「不只缺工(諧音公),還缺母。」因為內地的工作機會變多了,連酒店小姐都不願到沿海討生活了。
數字會說話。從地區分布來看,去年華東的農民工減少了八.九%;華南的減少幅度更大,達一二.三%;反觀過去乏人問津的大陸華中與西部地區,去年農民工數量分別增加了三三.二%與三五.八%,這種消長,是三十年來首見。
二、中國的三農政策。「三農」是指農村、農業和農民,三農政策,就是要讓農村富起來,讓農民與勞工的收入拉近。
從二○○四年至今,連續七年的大陸官方中央一號文件都涉及三農,方向都指向一處: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與讓農民休養生息,總共帶給農民人民幣二千五百億元左右的優惠。
這讓去年中國農民的人年均純收入首次超過人民幣五千元,這個數目,雖然比當個工人還是來得少,但相較八年前,卻已足足成長一倍。
此外,中國還允許大型國有企業從農民手中租賃土地,以提高生產率。這項改革催生了一批新興的閑散農民,他們單靠出租土地的收入就足以維持生活。換句話說,中國政府讓願意種田的農民收入更高,就算不種田也有補助。
我們在富士康普工招募處碰到來自江西樟樹,剛滿十九歲的裴延明,他說,「家鄉很多人,這幾年生活都改善了,務農至少已經比清潔摩天大樓窗戶賺得更多。」而且,「種田更快能當個老總,」他說,江西已經有好多靠種田發大財的人。問他為何還要出來打工?他的回答是,「還年輕,總要出來看看,但幾年後就會回去,反正,就算不種田都能活了。」
未來缺工會補足嗎?
出生率下降,勞動力不足成常態
至於未來,中國的缺工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因為:
一、人口結構改變。中國自一九七九年實施一胎化政策,過去十年,中國每年出生人口總量都落在一千六百萬人左右,比起二十年之前,足足少了三分之一。
新增勞動力數量逐步下降,將導致缺工潮成為長期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甚至預估,到二○一五年,中國適齡工作人口將在達到顛峰之後開始回落,人口老齡化浪潮將提前到來。
二、中國致力服務業。去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訂出二○一○年中國經濟的基調,重點在「調結構、擴內需、防通脹」。置於首位的「調結構」,意思是調整中國經濟結構,由低毛利的加工製造業轉向高毛利的服務業(編按:在中國稱第三產業),這意味著:未來,中國不僅要做製造業大國,也開始要做服務業大國,服務業將會是吸納就業市場的主力。
三、新一代教育程度增加。第一代出來打工者賺了錢,供留在家鄉的妻小置產、做生意,還念了書,也讓農村地區的年輕一代有了不同的世界觀,到工廠當農民工,不再是唯一的出路。
富士康商務長李金明即指出,在相對較好的條件下長大的年輕一代,養活自己或支撐家庭的壓力的確小得多。他表示,年輕一代或許還是會到沿海打工,但「多數已不是為了養家活口,只是想到外頭看看不同的世界。」
過去十年,中國高等教育(含大學、碩士、博士)的畢業人數足足增加四倍,「你說他們還會想到工廠去嗎?」李金明反問。的確,當珠三角大爆缺工潮的同時,我們在廣州市的南方人才交流中心見到了不同景象,這個專門提供文員(辦公室人員)工作機會的人力招募站,擠得水洩不通,負責的經理告訴我們,「從過年後每天都是如此。」
中國打噴嚏,世界也感冒,巴克萊資本中國研究主管彭文生指出,這一輪缺工潮,意味著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低廉出口商品的優勢將加速消失,勢必導致全球經濟結構重新調整。雖然短期內,製造業還是會留在中國,但,這座世界廉價工廠的煙囪已經開始傾斜了。
世界工廠瓦解?
廉價勞力不再,出口優勢漸失
路透社指出:「缺工可能令廉價『中國製造』時代提早結束。」俄羅斯《導報》說:「勞動力價格上漲必然造成中國出口商品價格上漲,這將引發全球商品價格上揚。」
「大量充足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很可能已經接近尾聲。」彭文生下了這個結論。
舉例來說,格蘭仕打算招聘一千二百五十名員工,並開出月基本工資人民幣一千七百元的條件,若再乘上一.八(退休金、保險等四金的人事成本),將近新台幣一萬四千二百元,已逐步接近台灣用人成本;況且,家電業在中國幾乎是毛利最低的行業(多只能維持一至二%的毛利率),尚且需要這樣的薪資才留住人,顯然,中國勞力成本越來越難吸引人了。
那麼,下一個更為低廉的生產基地會在哪兒?以越南、柬埔寨為主的東南亞與印度,顯然是首選。
然而,越南、柬埔寨都曾經歷內戰,導致青壯年人力出現斷層,如越南,人民的平均年齡僅二十六歲,而柬埔寨十五歲以下人口更占全國四○%以上。
另個更大的難題是,越、柬的基礎建設與中國相較落後太多。柬埔寨最大的成衣工廠、台商崑洲實業總經理陳澤和指出,在柬埔寨,連染整都沒辦法做,「因為染整業需要豐沛的水源,而這個國家,竟然連一座像樣的水庫都沒有。」
仁寶電腦財務副總呂清雄不諱言,仁寶越南廠雖會在第三季傳統旺季來臨前正式量產,但當地的供應鏈還不完備,初期只能從事簡單的組裝工作。
而印度若要擔綱,問題也不小。一位在印度設廠的台商即指出,印度的階級制根深柢固,基層人才一輩子也不可能抬頭,連帶導致努力的意願降低,「放眼全世界,真的找不到像中國便宜且素質又相對高的地方了。」
當中國不再廉價,似乎又還找不到下一個廉價工廠時,未來的世界經濟面貌會是如何?對於仰賴中國甚深的台商又會造成什麼影響?
消費者的衝擊?
終端產品勢必漲價,或調降規格
首先,受缺工影響,在中國設有工廠的台商將面臨「有單出不了貨」窘境。豐證券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前三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廣達、仁寶與緯創)第一季的出貨將因此減少,預估季減率將由原先的三%擴大至七%。
而且,就算本身不缺工,也得面臨缺料的問題,因為零組件廠缺工,會導致原料供應不足。位於昆山的一家手機天線工廠,今年三月一日交的貨,竟是去年十二月底就接的單,而手上的訂單則已排到五月,公司高層主管私下透露,原本預計過年後要出的韓系手機品牌訂單,預估最快要四月底才排得上。「訂單爆滿,卻無工可用,是現在所有零組件廠的難題,也是從沒碰過的。」
這將進一步波及品牌大廠惠普(HP)、戴爾(Dell)、宏碁與蘋果(Apple)等的營運。被視為蘋果年度主打的平板電腦產品iPad,已傳出下月初在美國上市的首批出貨量,將從一百萬台狂降至三十萬台,研究機構Canaccord Adams分析師Peter Misek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出貨驟減是因為代工廠零件短缺等原因所造成。
其次,調高工資,已是各工廠解決缺工的基調,如此一來,遲早會反映到終端產品的價格。一家供應蘋果iPhone手機零組件的台商即指出,三月一日起,公司已發出正式公告,對客戶新機種訂單的報價一律調高一○%。
呂清雄說,如果成本上漲是普遍的問題,就有漲價的理由了。至於漲價的時機?瑞銀證券研究員顏子傑認為,以筆記型電腦為例,最可能發生在下半年新舊產品交替時,代工廠商以加入新功能為由,乘機反映成本。
另一個可能性則是:售價不變,但降低規格與品質,「例如原本應該配兩GB(gigabyte)記憶體,縮到只剩下一GB……,」顏子傑指出。「以前客戶是用五十倍放大鏡看(品質),現在是求有就好,標準至少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一位電源供應商台商說。
中國改變了,如今,這座工廠的煙囪雖仍冒著濃煙,但它的燃料,已逐漸不再是廉價的勞動力。如同台灣八○年代也曾經歷缺工問題,沒有廉價人力可用,廠商便要外移、轉型、升級,提升生產力,讓過去很容易發展的經營方式,變得複雜且更具挑戰性;最終,市場力量會帶動它達到新的平衡。
當中國走過缺工的分水嶺,靠這座工廠生存的商人們,新一波的淘汰賽,才揭開序幕。
延伸閱讀:中國缺工將是長期趨勢——缺工因素分析
導火線
金融海嘯
2008年,2,000萬農民工因金融海嘯失業,去年下半年訂單回籠,工人卻沒回來。
近因
大西部開發
中國去年針對大西部開發簽訂總額近人民幣4,700億元的18項工程。
三農政策
去年農民人年均純收入首度超過人民幣5,000元,比8年前成長1倍。
遠憂
人口結構改變
一胎化政策讓中國過去10年每年新生人口都在1,600萬人左右,比20年前少了1/3。
致力服務化
去年11月,中國訂出2010年經濟發展首重「調結構」,未來服務業是吸納就業人口的主力。
新一代教育程度增加
2008年中國高等教育畢業生總數約260萬人,較1999年增加4倍。
資料來源:2008年《中國統計年鑑》、歷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教育統計網、各媒體
延伸閱讀:台廠提升福利、遷移廠區,因應缺工
鴻海
短期因應:今年春節期間,留下一半員工駐廠,春節加班費為平日工資3倍
長期因應:
1.於重慶、河北等內陸地區增設生產基地
2.研發無人實驗室、無人工廠
廣達
短期因應:春節期間舉辦抽獎活動,加班員工另付加班費
長期因應:前進內陸重慶新設生產基地
仁寶
短期因應:春節期間天天辦抽獎,最大獎為汽車,提供給春節加班員工
長期因應:
1.重啟越南設廠計畫
2.入股大陸職業學校,提早綁住人力及人才
緯創
短期因應:返鄉後的員工,若再帶人報到,則發給介紹獎金
長期因應:往內陸移動,於泰州設新廠
英業達
短期因應:春節期間付給員工加班費
長期因應:前進內陸重慶新設生產基地
和碩
短期因應:春節期間加班員工薪水加倍
長期因應:改變產品組合,降低筆記型電腦產品比重以減低對勞動力需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