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09 00:56:20| 人氣2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再怎麼工作,不管再怎麼工作,生活還是不見優渥,我凝望著我的雙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再怎麼工作,不管再怎麼工作,生活還是不見優渥,我凝望著我的雙手。

這是日本詩人石川啄木所寫下的詩句,描寫早期日本工人生活的困苦。今天,它將成為台灣眾多受薪者的寫照!
 

Vol.4【社會專題】派遣勞工噩夢將悄悄降臨

文/陳盈寬



2008年底,一個寒冷的夜晚,3000多名奇美電子員工同時收到一通簡訊。第二天天亮,3000多人一起失去了工作!在這晚之前,他們是人人稱羨的科技大廠員工;當黑夜過去,太陽升起時,卻突然已淪為失去工作的社會邊緣人!為什麼老闆可以在一夕之間,僅憑一通簡訊,就開除這麼多人?因為他們都是派遣工!

不要懷疑,這就是你我未來極可能面臨的命運!


 

一代不如一代

三、四年級的那一代,生活很苦,一窮二白,小小年紀就得離鄉背井,到陌生的都市打拼,在惡劣的環境下努力工作。他們飽受剝削,薪資微薄,無數人在工廠裡失去手指、手臂,甚至生命。儘管生活如牛馬,但總還充滿希望,「黑手變頭家」不是神話,而是可能實現的理想。

五、六年級這一代,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下,可以接受較高的教育,享有較豐裕的生活。當踏出校園那一天,工作機會不算匱乏,生活還算安定,儘管仍有不少失業、半失業的人。然而這一代,「白手起家」已逐漸成為神話,「創業」越來越遙不可及。就算工作相對穩定,多數人卻為了買一個「窩」而淪為「屋奴」。最令人心酸的是,這一代的許多人,到了中年才失去了工作,一波波工廠倒閉、外移,讓他們在成為一家之主、必須養家活口時,丟了飯碗,全家失去依靠,甚至被逼上絕路,燒炭自殺。

但命運最悲慘的還不是這個世代,六年級後段班與七年級之後的年輕世代,面臨的將是一個「就業黑暗時期」。工作難找、就業不再穩定,他們中至少有1/3的人要淪為「非典型就業者」:就算今天有工作,卻不知道一年、半年、甚至三個月後,工作在哪理?這是一個沒有未來的世代:低薪、前途茫茫、要兼好幾個工作才能養活自己、一旦遇到意外事故將求助無門。他們是企業裁員的第一個對象,不會有資遣費,沒有任何保障,隨時會淪為遊民、社會邊緣人。

現在的日韓  未來的台灣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看看鄰近的日本、韓國,就可以想像年輕世代未來的慘況。日本向來以「終身雇用制」傲視全球,一個人進了企業,只要他肯努力,按部就班,絕不會有失業的憂慮,公司為他的未來安排一條穩定路線,升遷、加薪、退休保障,一切都不必煩惱。
當然,「終身雇用制」只存在日本的大企業,但即使中小企業,
1990年代之前,就業情況都還是相當穩定。然而,就在1985年,當日本經濟如日中天時,好日子就注定一去不反返。這一年日本政府制訂「勞動派遣法」,允許企業雇用「派遣工」。一開始,政府只允許一部份「專門職業」可以僱派遣工,且對派遣業者嚴格管制,所有的派遣公司都必須採行政府規定的員工保障,才能獲准營業。對於違反規定的業者,政府開罰絕不手軟,嚴重者勒令停業。

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爆發,在企業的壓力下,政府開始放寬「勞動派遣法」的限制。1999年大幅放寬雇用派遣工的行業類別,把大部分的製造業都納入適用範圍;2003年,政府更取消派對派遣工的諸多保障規定。而就在「勞動派遣法」不斷放寬的同時,日本的派遣工人數快速暴增。到2007年,人數已達381萬人,比1998年增加兩倍。

除了放寬企業雇用派遣工限制外,日本企業也開始採取各式各樣的「非典型員工」:短期契約工、臨時工、部分工時等等,所有這些「非典型」雇用方式,包括派遣工在內,構成了所謂「非典型就業」。2009年日本「非典型就業」人數已高達772萬人,佔所有就業人口的1/3強。而35歲以下的年輕人有一半是「非典型員工」。

這些「非典型員工」的薪資只有正式員工的1/5,他們必須兼很多工作才能勉強餵飽自己。但不管兼再多工作,生活再怎麼忙碌,日子還是非常窘困,這群人就是所謂「窮忙族」。他們中間絕大多數朝不保夕,必須接受政府救助才能過活。當前日本社會,每四個人就有一個需要靠政府救助。

「非典型員工」不只沒有未來、生活困窘,社會地位更是矮人一截。幾年前發生在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兇手就是一個飽受剝削、歧視、踐踏的派遣工。日本的「非典型員工」沒有尊嚴,沒有前途,已經造成「非典型員工」高自殺率,失去人生意義的「非典型員工」,更成為社會不定時炸彈。

當企業賺錢時,「非典型員工」還可勉強苟活。一旦企業面臨危機,第一個裁員的就是這批可憐蟲。2008年底,受金融海嘯衝擊,豐田汽車便裁掉11000名派遣工,相機大廠佳能則裁掉一千多名非正規職員,其他企業也紛紛跟進。由於各大企業大幅裁員「非典型員工」,使得大量「非典型員工」淪為失業者,流落街頭,餐風露宿。光是東京日比谷公園就有上千人露宿街頭。年關將近,可憐蟲們連吃飯都成問題。日本勞工團體為了讓他們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可過年,為他們搭帳棚、煮年菜,形成著名的「過年派遣村」。

事實上,不只日本
「非典型就業」問題嚴重,韓國更有過之而無不及。韓國目前的「非典型員工」已超過就業人口的一半,他們的命運同樣悲慘。由於事態嚴重,迫使李明博政府修改法令,規定企業必須將任職兩年以上的「非典型員工」改聘為正式員工。不料各大企業為了規避法規,紛紛裁撤年資超過兩年的「非典型員工」,引爆了激烈的勞工抗爭,一名工人更自焚表達憤怒。

馬政府要讓我們睡街頭

日韓的慘痛經驗本應該作為前車之鑑,提醒台灣勿重蹈覆轍。沒想到馬政府竟把它當作典範,認為「非典型就業」是一帖降低台灣失業率的良方。今年二月,經建會官員對外公開指出,日本、韓國面對金融海嘯,還能保持低失業率,原因就在他們有大量的「非典型就業機會」,因此,經建會正研究放寬勞工法令,增加「非典型就業」數量。

事實上,這幾年台灣「非典型就業」比例已經快速增加,根據主計處調查,2007年台灣「非典型就業」人數已經高達65萬人,佔就業人口6.24%,其平均薪資只有正式員工的47.6%。

然主計處統計的人數顯然低估,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報告,企業需求派遣工的職缺從2003年到2007年,短短4年增加4倍,等於一年增加一倍。若以Career就業情報(本業是人力派遣)的業績來看,2003年經手發放給旗下派遣工的金額只有數千萬,到2008年已上升到17億,幾年之間成長數十倍,可見近年來台灣「非典型就業」人數增加之迅速。

更驚人的是,104人力銀行調查指出,2007年台灣企業每天有2497個派遣職缺,每個職缺平均需要3.8個派遣工,換算下來,平均一天約需要9500個派遣工。以此推估,單單2007年,企業對派遣工的需求就超過百萬。而這還只是派遣工的需求量,若加上其他「非典型就業」,如部分工時、短期契約等,總需求必然十分驚人。

這些令人震驚的數字,表明台灣企業已不再需要正式員工,轉而需求大量的「非典型員工」。「非典型就業時代」已經降臨,而且來得這麼快、這麼猛。然而馬政府卻還嫌不夠快、不夠猛,還企圖鬆綁法令,讓它更快更猛。

看看日韓「非典型員工」的慘況,再看看台灣企業對「非典型員工」的大量需求,以及馬政府的政策走向,不禁驚覺,就業的「黑暗時期」已在不知不覺中闖進台灣,悲歌無聲地響起,大量的受薪階級正快速被推進「非典型就業」火坑。尤其是年輕世代、即將踏出校園的新鮮人,迎接他們的不是「光明前程」,而是「沒有明天」的未來。

 

兩黨都是「意識型態治國」

過去國民黨總是批評民進黨「意識型態治國」,其實兩個黨都一樣,但他們信仰的意識型態不是「統獨」,也不是親中或反中,而是「效率」、「競爭力」、「自由化」、「開放、鬆綁」等。這些「信仰」都不是真理,也不代表理性,它們只是一種「意識型態」,而且是兩黨,甚至整個社會共同信仰的「意識型態」。然而很少人認識到,就是在這些意識型態「作祟」之下,才創造出就業的「黑暗時期」,譜寫出「非典型就業」的悲慘音符。

例如,在這些「意識型態」影響下,政府被認為「冗員過多」、「沒有效率」,公務員被當作「米蟲」。於是人們要求行政機關要有「效率」,必須「瘦身」。因此,早在連戰擔任行政院長時,就提出「政府改造」計畫,制訂「政府機關總員額控制」政策,試圖控制公務人員人數。但在控制公務員數量的同時,卻將大量的業務外包,或雇用派遣工來做,有些單位甚至已經沒有正式員工,其派遣工雇用率高達130%。還有些單位已經沒有本業可做,因為所有的工作都承包出去了。
所謂「政府改造」,應該是調整內部結構,裁撤運用關係、搞特權的眾多「閒缺」、「肥缺」,而不是大量聘用派遣工,或把業務大量委外承包,因為這樣做只是帶頭創造龐大的「非典型就業」人數,增加為數眾多的無保障員工,政府機關裡依舊充斥「閒缺」、「肥缺」。試想想,新聞局連辦一個記者會都要包給公關公司,勞委會的就業服務站裡幾乎都是派遣工,美術館裡的解說員由保全公司承攬……。當政府把大大小小的事都委外給派遣公司與外包公司時,不正是在增加公務機關「閒缺」、「肥缺」的數量?

事實上,政府正是台灣雇用最多「非典型員工」的單位,它是推動台灣就業非典型化的最大推手。如果說「就業非典型化」會把大量受薪者推入火坑,那麼政府就是最大的兇手,而更荒謬的是,這群兇手中的頭號罪犯,正是負責保護勞工權益的勞委會,因為它雇用最多的派遣工。

然而,當大官們幹著殘害受薪階級的事時,卻嚷著「瘦身」之名,舉著「效率」大旗。但真的有「效率」了嗎?政府的經常性支出有減少了嗎?非但沒有,還年年攀升。「瘦身」、「效率」全都是謊言,而這個世紀大謊言是從連戰擔任行政院長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

企業的「競爭力」  受薪者的「無力」


政府追求「效率」是講假的,但民間企業卻是來真的。近十年來,許多學者專家、政府官員以及大企業老闆,全都熱烈擁抱「全球化」,他們把「競爭力」說成是最高真理,把「開放、鬆綁」、「全球接軌」說成提升「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尤其是馬政府,更急著打通兩岸經貿的任督二脈,一步步把「開放、鬆綁」推到最高峰。可悲的是,當這些既得利益者高歌「開放、鬆綁」、提升「競爭力」時,廣大的受薪階級卻像「七月半鴨子」,不知死活地隨之吆喝。

所謂「全球化」,就是透過「開放、鬆綁」讓企業可以跨國界流動,於是全球企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在慘烈的廝殺中,企業為了存活,必須降低成本。為了降低成本,要不就是出走到工資更低的地方,要不就是提高生產力。假如企業出走,工作機會就會流失,在工作難找的情況下,受薪者只能接受越來越差的工作條件,最後被逼向「非典型就業」。假如企業採取提高生產力,那麼企業最需要的是為數不多的高技術員工,從事所謂「核心工作」,其他低技術、非核心的工作都會委外給派遣公司或人力外包公司,其結果同樣是創造出大量的「非典型就業」。不幸的是,這兩種情形都同時在台灣發生。

換個角度看,越是高度競爭的產業,就越需要「彈性化」,所謂「彈性化」就是隨時隨地可以不付成本地資遣員工,而聘用「非典型員工」,正是符合企業「彈性化」需求的最佳方法。此外,服務業雇用「非典型員工」的需求,也會高於製造業,特別在金融、房地產、批發零售通路業,因為眾多企業搶食小小的內需市場,他們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大量以低薪、部分工時或按件抽成的形式雇用「非典型員工」。如此一來,不但可以規避勞保、退休金等成本,還可在景氣波動時隨時裁員。

在今天台灣,最大的製造業正是高度競爭的電子業,而就業人口最多的也恰好是服務業,也難怪私營企業中,雇用「派遣工」的前兩名是金融業和電子業,而通路物流業是採用「部分工時」最多的行業,至於房地產、保險業則向來慣用按件抽成。

當馬政府陸續簽訂MOUECFA,撤除兩岸經貿障礙之後,不管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都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與更多的出走,「就業黑暗時期」必然更加黑暗,「非典型就業」人數必然加速成長。而這一切都已經發生,且將在馬政府「開放、鬆綁」的政策中,快速惡化。但這些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受薪者悲慘命運,卻被隱藏在「效率」、「競爭力」、「開放、鬆綁」等「主流意識型態」的迷霧之下。而既得利益者更編出一套說詞,要受薪階級「適應時代」、「投資自己」、「學習第二專長」,企圖把受薪者的苦難歸罪到受薪者自身,把問題說成受薪者眼高手低、好逸惡勞、不願充實自己等。


災難已降臨  黑暗即將籠罩台灣

「非典型就業」已成了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受薪階級巨大的災難,而下一波災難也已經悄悄進入台灣,並在「主流意識型態」推波助瀾,以及馬政府的政策推動下,迅速蔓延擴大!

台長: Column
人氣(20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社會正義 |
此分類下一篇:4成求職者25萬人待業超過7個月 企業怕怕
此分類上一篇:溢領40億還要領4萬喪葬補助? 綠委:心在滴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