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門前的南榮河 簡文象
遙想驚濤曾拍岸 款乃石硬港無聲
白骨悠悠戀古道 魴頂奇景俗塵生
在1654年荷蘭繪製的大台北古地岸圖考中,可發現於基隆所在位置的右上方,有一條兩岸有美麗樹林的溪流通往獅球嶺、八堵、暖暖,那就是早期的石硬港溪(現在稱為南榮河),就在我家的前面。
循著石硬港溪找尋水源,原來是在南榮路上的北門鎖鑰隧道口旁。陡峻的山壁上,傾瀉著一條白練式的瀑布,這就是基隆八景之一的「魴頂瀑布」,日據時代稱為瀧川瀑布,高約三丈,許梓桑曾為其寫詩曰:
雙龍飛瀑落岩中 入耳泉聲玉韻通
任爾狂風吹不斷 銀河遠瀉上天空
「魴頂瀑布」的水嘩啦啦的往下沖出一個瀑潭,小時候,聽大人稱之為「魴窟」,潭深且流水悠悠,曾是魚蝦蟹與我們小孩子戲水的好地方。自從北基公路開通後,因路基填高,瀑布之氣勢減弱,不僅來往車輛的廢氣,讓潔白的瀑布蒙上了層層的灰塵,美麗的瀑潭,更淪落為汽機車之洗車所在,污水流進了南榮河的溪水,流進了旭川河,流進了基隆港。
「魴頂瀑布」的源頭來自基隆有名的『魴頂』。因四周山崗環繞,形如魴魚,因此清朝時稱為魴頂庄,有零落的房舍建在庄內。咸豐元年(1851),漳、泉在此發生械鬥,死傷不計其數。在明治29年(1896)時,庄內住戶已有34家,居民171人;日本昭和4年(1929),日人將在中山區虎仔山的基隆市公墓,移到魴頂庄,稱為「瀧川靈園」,台灣光復後,改稱「南榮公墓」。魴頂庄雖已被廢,但仍有幾十戶人家居住,以喪葬業維生。
魴頂溪谷流水清澈,有四五條溪流交相會合。在殯儀館旁,蜿蜒流下,聚為「魴頂瀑布」。因為北基公路路面越填越高、越填越寬,「瀑潭」面積越縮越小,瀑布的水從岩壁沖刷下來,直接濺在路面上,經過南榮路要往基隆的的民眾,若是沒有注意山壁上的瀑布,一不注意,就會被突如其來的水滴襲擊,因此,不知是哪個公家單位,竟然在路面上築起了一道高高的水泥牆,處罰「魴頂瀑布」關緊閉了!
「魴頂瀑布」的水流,只好悄悄地沿著集善祠,穿過北基公路路面到斜對面,與竹仔寮山徑的淙淙溪水會合,流經現在的龍門里、曲水里、崇文里,在文安里的忠四路和孝一路附近,再與西定河(日據時代為蚵殼港)會合,成為旭川運河,注入基隆港。
清代時,南榮河流域地廣人稀,附近居民大都以農耕為主。因常有水患,因此,在日據時代整治為運河,而用來夾峙河川兩岸的岩石非常堅硬,因此我們的長輩稱這條河川為「石硬港」。
當時,石硬港運河非常寬敞,有接駁船可進入現在的中國商業銀行附近。一到晚上,海水、河水相聚,輕輕硿硿拍擊石岸,捲起片片白色水花,在黑暗的夜晚裡,顯得格外的氣勢非凡。
因運河常有漂流的舢板,過去的大華戲院附近、南榮路的土地公廟附近,都有一些木材行。而三坑的煤礦開挖,加上北基公路、北宜和北基鐵路的沿著石硬港河岸築建,人口漸漸增多,在河川裡洗煤炭、在兩岸旁興建違章建築,石硬港的河水漸漸開始渾濁。再加上基隆土地重劃,不斷向河川爭地、拓寬道路,在文安里的石硬港下游,建成了東和大樓;在石硬港要出海的旭川河道上,建成了明德、至善、親民三棟大樓。石硬港的上游,只得奄奄一息的殘喘在三坑附近,它的中、下游,已成了地下水道。現在很少人會記得它曾有的英姿風華,只有一旦遇上海水漲潮倒灌,河水無處宣洩,造成基隆嚴重水患時,才會遙想當年:石硬港的款乃聲聲了
http://sixstar.cca.gov.tw/blog/junjon/communityAction.do?method=doSpecialView&PK=3976
舊八景
一雞山驟雨
雞山屹立冠群峰 風雨蕭蕭驟幾重
極目微茫迷鳥道 高低雲樹匝陰濃
雞山為境內主峰,現名基隆山,拔海千尺,際地蟠天。由臺北東郊以望鶴山,如清朗風光,則基隆必睛,以此占候,不爽毫釐。因其通海近而高,故驟雨狂飆、倏忽即起,雞山驟雨,意即指此。
二獅嶺匝雲
指顧獅峰曙色分 朝朝嶺上匝浮雲
山容隱約誰能辨 絕 高岩盡綺紋
獅球嶺係基隆臺北間主要通道,在火車公路未闢以前,來往臺北者,必逾此嶺。光緒甲申年,法艦犯基,林朝棟率鄉勇拒之,戰於此嶺,至今碑碣猶存。嶺上岫雲開閤,詩意盎然。
三魴頂瀑布
雙龍飛瀑落岩中 入耳泉聲玉韻通
任爾狂風吹不斷 銀河遠瀉上天空
魴頂在南榮路隧道口,山勢陡峻,瀑布傾瀉而下,聲如湧聲,水花四濺,今以石砌之,已不及昔時之敞。
四鱟魚凝煙
雌雄鱟嶼海西東 毓秀鍾靈氣象同
樹色迷濛疑斷雨 憑欄一望碧籠
鱟為海中魚類,甲殼堅硬,身長二尺餘、雌大雄小,肉肥嫩可食,鄉人多嗜之,現已近絕跡。基隆內港原有島嶼兩處,一在今客運大廈側海灘,在今八號碼頭,前者大、後者小,以其形類鱟魚,故稱鱟公鱟母。日人據臺時,疏濬海港,因其有礙航道交通,用藥炸去,今已不存。
五仙洞聽濤
空留石洞隱仙蹤 髣桃源一樣同
海國波濤長擾夢 聲聲入耳聽玲瓏
仙洞覆形如鐘:歷來高僧逸士,多棲息其中。石刻斑斑,已非朝夕,以距海近,濤聲風湧,清脆悅耳。
六社寮曉日
旭日東昇彩風鳴 雲霞散漫曉風生
天開曙色曈曈映 水國清光入畫明
社寮即和平島,西班牙及荷蘭曾入據築砦,被逐離時刻字記年代及姓名,即有名之番字洞,早期之史蹟。海平如鏡,朝日初出氣象綺麗。
七海門澄清
開門八尺本天成 萬古長流一色清
好是晚來霞爛熳 魚穿雲錦漾分明
海門即和平島與正濱里間之水道,俗稱八尺門。水窄如帶,澄清見底,遠望海山蒼蒼,綠蔭如黛。
八杙峰聳翠
萬水星羅繞杙峰 杙峰不與眾山同
孤高千仞凌宵漢 一望蒼茫鎮海東
杙峰在基隆外海,為基隆港屏障,孤立海中,尖峰如削,名基隆島,俗謂基隆杙,富觀光資源。
山水奇緣尋瀧川
一、山水奇緣
在1654年荷蘭繪製的大台北古地岸圖考中,可發現於基隆所在位置的 右上方,有一條兩岸有美麗樹林的溪流通往獅球嶺、八堵、暖暖,那就是 早期的石硬港小溪。
石硬港小溪的水源,就在蓬萊第一洞的道口旁,陡峻的山壁上,清末 時,有兩道瀑布飛下,號稱雌雄二瀑,極為壯觀,在竹仔嶺隧道開通前, 當時的鐵道隊長就在一旁題有「雙龍」二字,由於隧道旁有瀑布的美麗景 緻,讓竹仔嶺隧道成為縱貫線的鐵道名景之一,還被暱稱為「瀧の本隧」。
從魴頂飛下的瀑布,高約三丈,許梓桑曾為其寫詩曰:雙龍飛瀑落岩 中 入耳泉聲玉韻通 任爾狂風吹不斷 銀河遠瀉上天空
清代時,南榮河流域地廣人稀,附近居民大都以農耕為主。因常有 水患,因此,在日據時代整治為運河,而用來夾峙河川兩岸的岩石非常堅 硬,所以命名為「石硬港」。
當時,石硬港運河非常寬敞,有接駁船可進入現在的中國商業銀行 附近。一到晚上,海水、河水相聚,輕輕硿硿拍擊石岸,捲起片片白色水 花,在黑暗的夜晚裡,顯得格外的氣勢非凡。
二、歷史
1. 竹仔嶺隧道是台北基隆間改築新線中最長的隧道,當時估計約三百名左 右的相關人員在工程中死亡,自一八九六年(明治29)五月動工,歷時將近兩年,才在一八九八年(明治 31)二月竣工。由於竹仔嶺隧道被視為日本據台第一項重要鐵路建設,在隧道的北口舉行了盛大的開通儀 式,包含台灣總督等官員皆列席參加,足見日人對此一建設的重視程度。 竹仔嶺隧道是台灣縱貫線上唯一用古法磚砌的隧道,距今111年,目前使用靠九芎山側的隧道通行火車,靠南榮路側隧道屬舊宜蘭線,已廢 棄未用,但未封閉。
2. 隧道四周山崗環繞,形如魴魚,因此清朝時稱為魴頂庄,有零落的房舍建在庄內。咸豐元年(1851),漳、泉在此發生械鬥,死傷不計其數。日本昭和4年(1929),日人將在中山區虎仔山的基隆市公墓,移到魴頂庄,稱為「瀧川靈園」,台灣光復後,改稱「南榮公墓」。
3. 魴頂瀑布邊竹仔嶺隧道東口,基隆到八堵的南榮路,被人們稱為『基北公路』,有兩個公路隧道,一為蓬萊第一洞,稱為北門鎖鑰,一為八堵隧道,瑞氣滿洞,完工於1950年,為屬於台五線的前端。南榮路經過多次拓寬,現在是重要的孔道,新八堵隧道完工於民國七十八年,拓寬後的南榮路解決了車多的問題。
4、乞食寮:在清朝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當時的基隆通判梁純大及紳 民捐款設置棲流所一處,在後井仔(即現在仁愛區的同風里忠孝市場),收容流離孤貧,日人據台後,曾一度荒廢。
清朝光緒廿五年(1899年)修復,光緒卅四年(1908年)由區長許 梓桑募捐遷至石硬港,即現在仁愛區吉仁里的市警一分局南榮派出所隔壁,並易名為「養命堂」,收容行旅病人及市內乞丐,光復後改為「養老堂」。目前已無乞丐居住。
乞食寮例由均供祀八仙之一的李鐵拐,台俗恐子女夭折,形式上認 乞丐為契父,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仙祖生,即李鐵拐誕辰,例必前往膜拜。此日例有演戲,門聯曰:「百姓同居皆兄弟」、「千人和合為一家」。
在社會快速變遷,時代進步下,新新人類對以往乞丐的真本事,實難以了解昔日乞丐的真相。昔時乞食的乞丐,也有身懷才藝,能彈琴作 曲、做法事及耍技藝等身手、功夫,與目前各地尚未銷跡、不學無術且好吃懶做的乞丐,不能相提並論。
5.土地公廟:南榮宮在清末為南榮路邊一小土地公石像,因第二次世界戰爭 時遭炸彈毀損,由街紳林應時、曾林兩成、洪通海、王煙勞等募資,委 託當時石硬港里民代表李燦全權興建,歷經一年,於民國三十六年十月十四日完工。南榮宮也像其他廟宇一樣,除了開放給民眾祭拜土地公外,也幫民眾安太歲及收驚、補運。歷史文物有執手爐是道壇法器,是有柄 的香爐,為木材材質。
南天宮:天公生的日子,是居民朝禮膜拜的所在。
三、現況
1. 瀧川區之石硬港,因運河常有漂流的舢板,過去的大華戲院附近、南榮路的土地公廟附近,都有一些木材行。而三坑的煤礦開挖,加上北基公 路、北宜和北基鐵路的沿著石硬港河岸築建,人口漸漸增多。在河川裡洗煤炭、在兩岸旁興建違章建築,石硬港的河水漸漸開始渾濁。再加上 基隆土地重劃,不斷向河川爭地,拓寬道路,在文安里的石硬港下游,
建成了東和大樓;在石硬港要出海的旭川河道上,建成了明德、至善、親民三棟大樓。石硬港的上游,只是奄奄一息的殘喘在三坑附近,它的中、下游,已成了地下水道。
瀧川區的溪水默默的承受基隆市民的踐踏,無聲無息的隱匿在我們腳下或身旁。它充滿著垃圾的堆積、淤泥的阻塞,在仁愛市區藏污納 垢,成為基隆地下沼澤區。很少人會記得它曾有的英姿風華,只有一旦遇上海水漲潮倒灌,河水無處宣洩,造成基隆嚴重水患時,才會遙想當年:石硬港的款乃聲聲了。
www.nhcsec.gov.tw/Station/kl01/schedule/山水奇緣尋瀧川.doc
文章定位:
人氣(2,199) | 回應(0)| 推薦 (
5)|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鄭家宗祠 |
此分類下一篇:
鄭姓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