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二卦為《周易》上經之始,咸恆二卦為下經之始。《易經‧咸卦》疏:「六十四卦,舊分上下,乾坤象天地,咸恆明夫婦。乾坤乃造化之本,夫婦實人倫之原。」;《後漢書‧荀爽傳》:「夫婦人倫之始,王化之端,故文王作《易》。上經首乾、坤,下經首咸、恆。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注:「《易》乾坤至離為上經,咸恆至未濟為下經。」
我的易經啟蒙經驗,來自當年在中興大學理工學院任職工友的一位不知名的外省老先生。他屬於隱士之流,住在樓梯下一坪左右的楔形小房間,每週固定一晚,讓同學登記免費卜卦,或其他時間也有老師來找他聊天。他卜卦時毫無江湖氣,像是在話家常,除解釋卦爻含意,並偶中求卜者的心思外,也喜歡隨手抽出床邊舊書,找幾段可以相互發明的文句來擴大話題,開導對方。以他飽經戰亂的人生歷練來看,也許這一切只是文字遊戲,但對剛進大學的我來說,則已近神乎其技了。 於是我進一步去文學院旁聽朱維煥老師的宋明理學。朱老師也是易經專家,著有「周易經傳象義闡釋」(學生書局),這書至今仍是我最喜歡向人推薦的易經入門書。讀朱老師的著作,我學會了古人用蓍草五十策的卜卦方法,便改以圍棋子代替,自己玩起卦來。多年之後,我發覺自己能長期保持對易經的高度興趣,其實並不來自於讀經,而來自於玩卦。由玩卦而就近取闢,易經中的文字便不枯燥難解。如果學易經的人每週固定玩卦三、五次,則一年可得兩百多卦,理論上易經中每一卦至少可被閱讀三次以上,經此則整部易經都可得心應手了。
儘管我曾花了些功夫玩卦讀易,但跟劉老師比起來還是野狐禪,屬於會鬧笑話的「蜩與學鳩」那一種。所以這次的講座我以「粉絲」的身份記錄,下筆貪多務細,整理後得二十五條,約三千兩百多字,希望這種粉絲行為不要讓大家感到痛苦才好。講座內容如下:
01天地之變化難知,但透過易經的歸納,將天地的種種表現,概括到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結構之中,藉此卦爻的象徵,天地的變化便有意義的脈絡可尋,不再混沌難知了。
02任何事情,發展到了爛熟,就會產生「盛極而衰」、「物極必反」的翻轉。這種例子屢見不鮮,又最易令人措手不及。探討盛衰變化的規律和形勢,是易經的核心課題,也是易經的偉大智慧。
03 典型的盛衰變化,表現在易經的「剝」卦與「復」卦。上圖左邊是易經的「剝」卦,上面一陽,下面五陰,一實而五虛,象徵底層的基礎一個個流失淘空,只剩表層尚留一門面,這是個岌岌可危的現象。此時卦象既失基礎、又失主導,逐步空洞化的結果,連最後一個陽爻亦將不保,情況之危急可以想像。
04上圖右邊是「復」卦,形式與「剝」相反,他的上方都是陰爻,前途充滿不可知的困難與變數,但一個陽爻站穩腳跟,充滿朝氣,邁出步伐。好像一棟樓房,剛打好基礎,正企圖向上發展。正所謂「一陽復始,萬象更新」。這是一個富於朝氣與生機的卦象。
05「剝」的字形,右邊是刀,有割除之意。左邊則是常見的形聲偏旁,例如紀錄,功名利祿,忙碌等等,有此偏旁大多跟努力之累積有關。而「剝」就是橫來一把刀,把所有努力之累積一筆勾消。人生面對此一情景,如何「由剝而復」,重新出發呢?這要有很大的智慧。
06很多政治人物,或大老闆,或大明星,幾年前還意氣風發,但盛極而衰,短短一年便浪頭急轉直下,例如馬英九,年前選上黨主席,做事無往不利,屬於旭日東升的卦象,但這兩年形勢逆轉,將處處出現「剝」卦的凶險。
07「剝」卦之後,緊接著是「復」卦。復不是重複,而是更新。一方面尚留舊有脈絡,一方面則是全新的局面。而凡是「復」,又總是經過一場大「剝」解、大破壞之後,才得有的更新。
08「由剝而復」的轉化關鍵,由上圖來看,在於「剝」僅剩的一陽(最後籌碼),如何順利轉進到「復」,作為他打好基礎的一陽(創業的根本)。事實上,剝之敗壞,讓人需在最短時間內,迅速做出抉擇,僅把最核心之力量或種子帶走,其他都只能任其剝解毀壞,想帶也帶不走。這有如聖經裡諾雅方舟的故事,在世界即將毀滅之時,方舟無法拯救全部的生物,只能各物種留下一對牝牡,作為將來復生的源頭。 (案:這意味著保留少量的樸素純真之質地,以待將來量和質的重新開展。)
09「剝」卦,上九爻辭說:「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大意謂,剝卦僅存的果實,表面看還很大,但不需多久,一切都要腐敗消亡。君子知道必須捨果實而取種子,另尋土地,才能開闢新機,所以仍有不錯的局面(得輿,有車可坐)。小人不明事理,仍留戀原處的果實,則最後連遮風避雨的地方也沒了(剝廬,屋子亦毀壞了)。
10留此種子,即是作為「復」卦的根基。讓「復」不必從零開始,又能保有勃勃生機,和充沛的精神性力量。
11「復」卦,初九爻辭說:「不遠復,無祗悔。元吉。」大意是說,一切之復,不求其遠,總是先在內心有一徹底覺悟、開創奮鬥的決心,並且知道過去的好景已經不再,眼前只應無怨無悔的重頭做起,這樣便能順利開啟新局。
12十年前,考古學家在西安挖出唐朝的蓮子,經過細心培養,竟然重新發芽生長。又前兩年,以色列附近也挖出兩千多年前的植物種子,一樣經過培育而發芽生長。這就是「復」卦的精義。小則個人或團體,大則民族或地球,都要具備「剝」與「復」的智慧。危機一到,須知何者當留,何者唯捨,如此才不至斷絕命脈。
13 「復」卦之初,有一種保護「生命之機」的意思,就像種子有外殼來保護內在的生命力。從宗教上來說,這即是一種「閉關修行」之象。在復卦的開展中,雖說生機勃勃,若開展走錯了路,也容易「走火入魔」。上圖中,左邊是「復」卦,右邊是「明夷」卦。由復而入明夷,就是走火入魔。
14「明夷」的卦象很不好,代表了「黑暗之心」。「黑暗之心」是一部很有名的小說,以非洲為背景,後來改拍成越戰電影「現代啟示錄」。片中描寫一群人,在蜿蜒的河水中逆流而上,尋找一位「發狂」的上校,途中的經歷,一方面暗示著回溯到人心的源頭,一方面也試著去理解這位上校由單純之善念,轉而走入黑暗墮落世界的原因。這部電影正好為「明夷」卦作註解。此時,夕陽西下,人間沈淪,不知何時才能重見陽光,這種感受是很痛苦的。
15這讓我想起一個老朋友,教育部部長杜正勝。他的兒子杜明夷,這一年鬧了很多新聞,所以大家都認識。我上課時,很多學員問,「明夷」這麼黑暗,怎麼杜部長要把兒子取這名字呢?難道他不知道明夷的意思嗎?其實杜是知道的,他為兒子取這名字,是指當年他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的痛苦感受。不過個人感受是一回事,把這麼強烈的字眼加諸到小孩子身上,變成一個烙印,這對小孩總是不好的。
16易經除了講盛衰變化以外,也講人間的男女之情。傳統上把易經分上下兩經,上經從「乾」、「坤」兩卦開始,共三十卦。下經則從「咸」、「恆」開始,共三十四卦。這「咸」、「恆」講的即是男女的關係。
17「咸」卦代表少男少女的純情互動,所謂「憧憧往來慕少艾」。雙方雖有熱烈的純情,卻是浮動不定的。「咸」的感情狀態是高感度的,什麼風吹草動都會掀起波瀾,故無法長處久居。等到年齡和感情都成熟了,「咸」就進入「恆」的階段,開始希望天長地久、白頭偕老。簡單說,本來是不定,現在則是要安定下來。
18很多人都抱怨,婚前是一種樣子,婚後怎麼都不一樣了?其實,由咸入恆,這是必然的轉化。「恆」的字形,一邊是心,一邊是「亙古不變」的亙。意指著亙古不變、天荒地老的狀態不會自然存在,只能有心規劃、用心經營。
19有一些古代的易經木刻版本,故意在「恆」的下面少一畫,成了左邊一個心,右邊則是一與日,合起來就是「一日心」。這種故意原是有意思的。大約刻書人覺得感情世界好難「亙古不變」,誇口山盟海誓的人後來都一一後悔,所以不妨把永遠的事,切成一日一日,慢慢經營累積,這樣比較容易。不要一開始就打高空,先過好眼前這一天再說。
20「恆」卦之後是「遯」卦。遯是逃避的意思,從字形上來看就是小豬跑路。小豬肥,大家都想抓,小豬則不樂被抓,所以到處跑,跑得遠遠的躲起來。人生走到了「恆」卦,進入婚姻,有時受不住「亙古不變」的安定生活,於是婚後想逃,四處找尋退場機制,這就成了「遯」卦。
21「遯」卦之下,略動一爻則發展成「姤」卦。姤是不期而遇,感情上來說就是外遇。想逃之心而發展成外遇之實,這一路下來,可見人心企求長久的困難。「姤」有清場效應,有破壞性,要決裂走上另一條人生之路,這是面臨換跑道的抉擇。不過若破所當破,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也不能說全無正面意義。
22下面我們再說世運。民間一直流傳著「三元論命」之說,大意謂世界的局勢變化是「坎-兌-艮─離」的次序發展。目前的發展大約是由「兌」走向「艮」的中途。而在「兌」之前的四、五十年,則是「坎」的階段。坎是坎坷,一切都很困難、很辛苦。渡過坎坷,局面平緩之後,人心希望舒發,把壓抑之情一掃而光,這就是目前十幾二十年來的「兌」卦狀況。
23「兌」也是一常見的偏旁,例如「說」、「悅」、「銳」都是。其實,兌即是口說,說好則人心歡悅,說不好則銳利傷人。口說有如舞台的表演效果,可以鼓動情感,呼風喚雨,得到很大的發洩。但過度的鼓動舒發則浮噪不安,言行矛盾,說一套作一套,最後互不信任,彼此傷害。過去十幾年來,國際間的領導人物,大多是這種口說型的表演人才,例如美國的小布希,英國的布萊爾,甚至中國的江澤民等。由於人心逐漸不滿「兌」的情狀,於是反身自求,從向外的舒發取悅,轉成向內的修行自省,這就是「艮」卦了。艮象徵山,有止欲修行的意思。所以將來世界的領導人物,一定比現在更深沈些,不會再這麼虛浮了。
24華而不實,充滿喧囂的「兌」卦,未來會逐漸被追求踏實的、心靈深度的「艮」卦所取代。這是未來二十年的大方向。艮的方位在東北方,所以很多人因此傳言未來東北的方位會舉足輕重,例如亞洲的東北亞區域將帶領風騷等等。而也有人建道場時特別選擇東北方位。
25不過「艮」卦的局面也會產生弊端,例如過度追求心靈,則各式各樣的神棍就紛紛出籠,世道再度陷入黑暗矇眛,之後便需要代表光明的「離」卦再來開啟人心。不過,這是二十幾年以後的事了。 易經講座內容如上。
本週四的講座,由畢恆達老師主講「塗鴉文化」。畢老師最近出了一本暢銷書「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用幽默細膩的筆調,把寫論文的方法竅門全部道破,讓其他教「論文寫作方法」的教授們無不汗顏。不過他最精擅的學問還在於空間與權力的關係。其實,空間即是我們身體存在的方式,他無所不在,又處處透露玄機。而權力在我的想像中,則是一個「位能場」的概念,因為空間的差異總牽涉到「誰的身體」和「如何存在」的差異,而這種分別所造成「位能差」,以及他作用於個別身體與存在的力量,就顯現為權力的現象。
遠的不說,即以我常在公司的開會場域中,以身體和表情作掩護,於記事簿上塗抹一堆老闆並不十分確定是否與會議內容相關的圖案,而在休息時間得到同事會心的讚賞,但會議之後又絕無人過問,單單此一情景,就有許多權力的奧妙可談。 畢老師常能在身邊簡單的事物中發現關鍵性的道理,對「塗鴉」的觀察,自然也是他發揮所長的具體事例。來聽講座者,一則學得論文寫作的敘事竅門,一則養成觀察周邊事物的serendipity能力,一舉數得,豈不善哉!
先這樣,大家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