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05 08:57:58| 人氣4,7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蔡衍明的四大人格特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幸虧我的英文不好,所以只能往中國走!」中國旺旺董事長蔡衍明毫不掩飾自己並沒有很好的學歷,但是他把中國旺旺控股公司的英文名稱「Want Want China」唸得鏗鏘有聲,還直譯成「要、要、中國」,顯示他對中國市場的自信心。
台灣食品業算是白手起家的天下,創辦者都是從基層做起:像統一的高清愿、金車飲料的李添財等,在台灣都只有小學學歷;康師傅的魏應州和旺旺的蔡衍明也都只有初中學歷;但是他們直接從市場出發、淬鍊無堅不克的企業戰鬥體,適合在中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奔馳,也成為全球投資人最關注的對象。

人格特質造就高毛利率
事實上,旺旺可以維持台灣食品公司最高的毛利率、上半年度更賺進1.29億美元,硬是比康師傅的1.28億美元,多出100萬美元,和蔡衍明的經營個性絕對有直接關係。

第一項特質  精明
第一個人格特質是「精明」。像面對大陸經銷商一向寄賣後再付款的作風,蔡衍明卻一直堅持「款到發貨」,「中國這麼大,如果放帳做生意,生意愈大、死得愈快」,但是如何說服經銷商?旺旺的做法就是出動「轟炸機」,所謂「轟炸機」就是廣告:攻占一個新市場,先打廣告,經銷商誰先付錢,就先供貨給誰。

旺旺在1992年產品上市半年前,就花了1000萬元人民幣的廣告費,但是第1年就創下了2億5000萬元人民幣的營業額,說明了蔡衍明對於廣告的「銀彈」彈無虛發,他常告誡行銷團隊,「多花1塊錢做廣告,就是少賺1塊錢,廣告一定要做到轟炸機的效果,才可以鏟除厚重的阻礙。」

「那個時候很少人打廣告,廣告一打,錢就來,接著就是排隊拿貨了!」蔡衍明強調。而旺旺在大陸的第一項挑戰,就是大陸國內業者見米果有利可圖,只要有機器就可以生產,於是在進入者愈來愈多的情況下,旺旺米果從國內售價每公斤50元跌到30元。

同一時間,旺旺擬定推出副品牌應戰、並在各地擴建生產線,加大產量以降低成本,最有趣的是,旺旺為了要同時蓋很多工廠,又怕過度投資產能、資金調度不及,於是蔡衍明就寫信給各縣政府,要求對方能提供蓋廠房租借的優惠條件。
沒想到,當時中國大陸正值招商引資熱潮,各地方政府之間也在競爭。蔡衍明發了1000多封信馬上就有許多回音,旺旺進行評估比較,只要當地政府蓋房快速,旺旺馬上進駐,加上租金便宜,且5個月就能蓋完一座廠房,做出每公斤10元以下的產品,從而把那些準備用低價競爭、剛起步的對手擠出市場。

第二項特質   速度
名列《富比世》港澳台40大富豪,蔡衍明快速行動常讓他「留名青史」,像1987年台灣開放兩岸探親時,旺旺就是第一個在大陸拍攝廣告、並在台灣放映的企業,「新聞局登記到大陸拍片註冊前三號都是我們的啦!」他得意的說。
20年前旺旺分別到黃山、蘇州和「媽祖娘娘」故鄉福建湄洲拍了3支廣告,在台灣播放時就引起話題;同樣的,蔡衍明也是第一家在大陸播放廣告片的台商,1990年旺旺連產品都還沒有在大陸上市,蔡衍明選擇員工團體旅遊時到廣東,大家一起在旅館看「歷史性首播」,引來員工質疑,他卻振振有詞:「你看人家日本NEC大廠來台灣還沒有賣產品,不也就到處做廣告嗎?」

第三項特質  強調緣份
儘管精明、速度行動又快,但是蔡衍明強調他「相信命運」,而且公司經營信念第一條就是「緣」。

像當年一名來自台灣的23歲年輕人蔡衍明到日本請求轉移米果技術,岩塚製果的社長楨計作已經64歲,公司營收達數十億台幣以上,而旺旺資本額只有500萬元台幣,雙方相差了數十倍,但他覺得「欠中國人一份情」而接見了這個小他41歲的年輕人,蔡衍明不得不歸於「緣份」。

因此,「緣」成為旺旺集團「發展信念」之首,旺旺的發展信念是「緣、自信、大團結」,蔡衍明說,這個「緣」字,是禎先生給的,他尊稱他為「米果之父」,對於蔡衍明來說,他的人生幾經波折,從台灣到大陸又何嘗不是一種「緣份」?

從小在台北市大稻埕圓環長大,圓環是當年國民黨剛到台灣鎮壓民眾的「228事件」發生地點,長輩一再告誡他不准和中國人做朋友,誰會想到他比其他在沿海投資的台商走進更遠更深的中國。

第四項特質  
做生意也要認清自我

蔡衍明的父親在台北房產事業很成功,他口袋裡零用錢通常是公務員1年的薪水,身邊總是圍繞著「哥兒們」,讓他覺得自己可以掌握人生,一直到20年前他虧光了1億元台幣的公司,外界視他為敗家子,他抱著「無路可走」的心情前往日本尋求米果技術,才開始認識另一面的自我。

從做人到做事業,甚至到社會國家,蔡衍明認為最基本的就是「認識自我」,徹底認輸之後再認識自我,讓他從學看帳目、採購機器、甚至做廣告、到大陸投資,淬鍊信心、相信自己長久努力所創造的價值,這就是「自信」,這也是旺旺經營信念之二。

蔡衍明認為,台灣目前想要拚經濟、賺大陸人的錢,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老百姓還看不清楚「自己」,主要是台灣人心態還停留在過去,把大陸人當做是爆發戶、甚至從心眼裡看不起大陸人,但其實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很多成功人士不只靠關係而己,是憑實力來致富。

所以他常提醒子公司要多多利用企業的大陸平台,除了內部向心力凝聚外,要把中國各地優勢「團結起來」,開創新的價值,這是旺旺經營信念中強調的「大團結」。

 

旺旺蔡衍明買走中時集團

〔記者楊雅民、趙靜瑜/台北報導〕中國旺旺控股公司證實,旺旺控股董事長蔡衍明在十一月三日與其家族成員,透過蔡氏家族的控股公司與中時集團控股股東余建新達成協議,將投資買下中時集團。

中時媒體集團旗下包括中國時報、工商時報、中國電視公司、中天電視、時報資訊、時報周刊、時報出版等。中時內部消息指出,蔡衍明是以新台幣兩百零四億元取得中時媒體集團經營權。

旺旺控股公司指出,該投資是蔡氏家族的私人投資,旺旺目前並無參與投資,未來也不會參與該投資或介入中時集團的經營。

中時:為永續經營考量

中國時報昨晚也發表聲明表示,中時媒體集團基於對社會的責任與使命,為永續經營,決定邀請旺旺集團蔡衍明接棒經營。中時員工私下表示,與其讓蘋果日報買走,他們還期待旺旺集團多一點。

據悉,蔡衍明家族控股公司將概括承受中時集團所有的資產和負債,員工沒有資遣問題,亦即員工的年資不會被結算,也沒有休假重新起算的問題。

蔡衍明並在昨日中午與中時集團等高階主管面對面接觸,他強調,任何一個企業包括媒體在內,必須靠自己、不能靠老闆的口袋,工商時報因還有獲利,不會成為負擔,但中國時報人員仍有精進空間。

他並強調,買下中時集團任務艱鉅,接棒經營並不是要賺錢,而是有傳承使命及社會責任,期勉員工要有三心,有心 、用心及道德心,接手中時媒體集團目的在於維護具社會價值之媒體並善盡社會責任,未來將與余建新及時報集團員工攜手努力,繼續弘揚時報集團的價值理念。

台長: Column
人氣(4,7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人物誌 |
此分類下一篇:那個黃昏,第一次聽到美麗島的歌聲 ◎范雲
此分類上一篇:《星期專訪》蔡丁貴:站出來 讓共產黨看見反對力量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