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5-10 22:01:51| 人氣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撮把戲」 早期客家賣藝活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4-05-09╱更生日報╱第3版╱花蓮焦點╱田德財  
  「撮把戲」 早期客家賣藝活動
 

  傳統說唱藝術

  記者田德財╱報導

   「有人做戲就有人看戲,劇團在戲院演出,就有觀眾看戲,早期社會娛樂較少,廟會活動期間請劇團演出,聚集許多觀眾,只要有劇團演出,就有觀眾看戲。

   戲很抽象,但劇情看得懂,戲台上,三、五人便是千軍萬馬,六、七步就四海九州。馬鞭一揮,跨上千里馬奔馳,鬧哄哄你唱罷、我登場,唱的三更半夜,月掛林梢才鳴鑼收兵,偃旗息鼓。 

   戲台下的是烏壓壓的人群,坐著的,站著的,蹲著的,騎在大人肩頭的,一個個睜大了烏溜溜的雙眼,直勾勾地盯著台子上的生、旦、淨、末、丑,演戲的唱、念、做、打、舞,指手畫腳,品頭論足;唱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一點不虛,喜怒哀樂全跟著劇情走,有錢的大爺,賞了錢,戲台馬上張貼出「某某賞金花旦小鳳一千元」,散了場,戲迷像驚了窩的馬蜂一樣散去,還明天再來。

   除了戲院或廟會有廂看,街頭巷尾賣藝「打拳頭、賣膏藥的」、「雜耍」、「技藝」、「客家三腳採茶」、「撮把戲」的表演應有盡有。 

   「撮把戲」是早期客家的跑江湖、賣藝的活動,是一種傳統的說唱藝術,這樣的技藝在全省的客家莊中,也幾乎是消失了,「搓把戲」的內容更複雜多變,它結合了車鼓陣音樂以及變調的客家山歌、客家小戲,表演者除了能說能唱,還要會許多雜技才行。

   「撮把戲」結合了山歌與誇張的肢體動作,這種表演方式,其實是過去電視不發達的年代,江湖藝人吸引觀眾掏錢購買商品的賣藝手法。「撮」字,在客家話中不是很好聽,有騙人的意思,以前做「撮把戲」的人最主要的目的是賣膏藥要賺錢,為了生活,所以他們在做戲時,一定會在最精彩的時候停下來,停下來賣膏藥,一個賣完後還有其它的一直賣,賣到最後說要表演結果又沒表演。

   賣膏藥人叫價技巧之高,令人折服,小瓶五十粒一瓶五十元,大瓶一百粒七十元,「內行的買大瓶」這了話很管用,一再鼓勵觀眾購買的,還有各式各樣的療傷藥、婦女補身調經,男人補腎,保肝、治腹瀉、驅蟲、小兒驚風等藥物。憑著三吋不爛之舌大力推銷的藥物,都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神仙妙藥。

台長: 客家達人
人氣(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