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2-06 07:24:57| 人氣9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六堆的醫師之光 張添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4-02-06╱台灣時報╱第24版╱副刊╱藝文  
  六堆的醫師之光 張添雄
  
     六堆的醫師之光 張添雄

   自一八九五年起,日本開始了殖民統治臺灣的五十年期間;日本政府只鼓勵臺灣人民就讀醫農等相關科系,加上六堆地區客家人重視教育的傳統習俗,而且當時的醫師地位崇高、收入也高;因此,六堆地區的客家人希望小孩就讀醫科之後可以光宗耀祖、也可以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培養不少優秀子弟擔任醫師工作,他們分布在國內外各地行醫濟世,減輕了病患的痛苦。

   後堆內埔鄉被封為臺灣第一刀(臺大外科第一任臺灣人主任)的徐傍興醫學博士,昭和八年(一九三三年)夏,他卒業於臺北醫專(今臺大醫學系)以優異成績留校任助教兼附設醫院外科醫師;光復後,升為教授兼附設醫院外科主任;民國三十九年夏,卸下臺大教職,先後在臺北市及高雄市各開設一間聞名全臺的徐外科醫院,醫院的規模、設備以及醫師專業水準可以媲美公家的臺大醫院;兼具醫德的他,就醫病患遍及全省,活人無數,轟動一時,提供不少的工作機會給六堆地區客家人;他也招集六堆地區的客家醫師群如林逢香、李瑞昌、劉鳳昌、楊平正…等多位醫師,一起籌辦私立美和高中及全臺第一所五年制護專--私立美和護專(今美和科大),培養了無數優秀的南丁格爾服務於全國或國外的各大小醫院。

   同時與徐傍興博士在雄中及臺北醫專同班,而專攻內科的林發香醫師(左堆佳冬鄉,筆者大舅);他則學習「非洲醫學之父」史懷哲,畢業後,便立刻回到窮困的佳冬故鄉行醫,以農村的村民付得起的廉價醫藥費用醫病鄉親,放棄了城市的高薪工作而毅然決然的回到偏僻的鄉下行醫,這種仁厚的醫德精神實在值得大家敬佩不已!佳冬林家自日治時期至今已培養的醫師約五、六十位之多,分布在臺灣、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內外,可說是全臺灣最大的杏林世家了。

   還有,不少畢業於日據時期臺北醫專或留日、留德的六堆醫師,他們基於俗諺所說:「親不親、故鄉親,美不美、故鄉水」的關係,陸續回到高屏六堆地區擔任屏東縣衛生局長,或者到各大醫院擔任院長、主治醫師,或者擔任各鄉鎮區的衛生所主任醫師,或者自己開業服務故鄉人。

   光復後至今,畢業於臺大醫學系回鄉服務的楊成錦(右堆高樹),鍾蝶起(後堆內埔)、林富香、林遠香(左堆佳冬),李紹熙(先鋒堆萬巒),張添榮、劉君謙(右堆美濃);畢業於其他大學醫學系的曾貴海、林祖功、羅隆仁、曾文洋(左堆佳冬),邱統凡、張文義、黃昭仁(後堆內埔),李志華、張宏利、葉明勳(左堆新埤),楊有務、楊成錦、賴秋蓮、陳慶華(右堆高樹),鍾在倫(右堆美濃),邱耀松(前堆長治),宋文銘、李健文(中堆竹田)林淼塘、林子仁、李昭仁、謝任仁、林雄作、鍾鈞上 (先鋒堆萬巒)、馮文龍、陳南元(前堆麟洛)……等等。

   他們長期在醫學崗位上的傑出表現,受到國內外各界的肯定及鼓勵,如:「第九屆國家醫學奉獻獎」得主是自始至終都服務於林邊鄉下的左堆佳冬鄉林逢香醫師。

   「第七屆賴和獎:醫療服務獎」得主也是左堆佳冬鄉的曾貴海詩人醫師(創導環保意識及重視客家文化)。

   俗諺說:「醫學之愛無國界」、「醫者仁心仁術」。六堆地區優秀醫師分布國內外各地,他們不計報酬協助落後地區的醫療水準;犧牲奉獻的偉大精神實在值得喝采!

 

台長: 客家達人
人氣(9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