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1-05 15:39:07| 人氣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六堆的教師奉獻 張添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4-01-05╱台灣時報╱第24版╱副刊╱藝文  
  六堆的教師奉獻 張添雄
  
 
     六堆的教師奉獻 張添雄

   客家先民為謀生而在清朝康熙年代移民臺灣,拓墾初期雖面臨艱困環境,由於移民時間較晚,所居住地方大多為貧瘠的丘嶺山地;猶沿襲客家人一向相當為人稱道的重視教育傳統,希望藉由讀書充實出外謀生競爭的實力,以改善生活的境遇;從讀書中取得應舉、考試或求職的知識,得以實踐俗諺所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從此能夠輝煌騰達,可以不必再艱苦度日。

   光復後的免費師範教育也就變成家境較窮困的六堆客家學生首選,也因此造就了六堆客家地區不少的教師。「晴耕雨讀」幾乎可說是對所有六堆客家地區社會現象的一個特殊形容詞,開發至今已三百多年,透過讀書而功成名就的學子比比皆是,茲敘述如下。

   清代進士張維垣是前堆長治人,他在年青時代中秀才後,曾在苗栗頭份開館教書;也是清代進士的江昶榮,他是後堆內埔人,曾在府城(今臺南市)、恆春等地講學任教。在嘉慶八年(一八0三年),由當時的昭武都尉鍾麟江發起興建昌黎祠(今內埔國小的前身)在內埔鄉廣濟路上,聘名師駐祠講學,舉人鍾桂齡、歲進士邱贊臣與光緒年進士江昶榮都曾在昌黎祠講學。昌黎祠即今屏東縣。

   日治時期,六堆客家地區的公學校老師有日本人及臺灣人,師資來自於日治初期的臺北國語學校師範部及臺北師範學校如林其芹(左堆佳冬)、鍾立珍、陳慶瑞、鍾德尚、劉鳳歧、鍾兆興、鍾連發、葉阿綿(後堆內埔),臺北國語學校國語部如劉鳳清(後堆內埔)……,臺北及臺南工業學校的畢業生如張德鳳及張德其兄弟(左堆佳冬),日治中期臺南師範學校畢業生如邱金才(前堆麟洛)、邱書霖(後堆內埔)……,日治後期臺北帝大如鍾碧輝(後堆內埔)。

   光復初期,師資也有由公學校高等科畢業生到高雄州教員養成所畢業後擔任

  ,如賴慶文、羅芳宸、賴道乾(左堆佳冬)……等,後來的老師皆由正統師範學校畢業生擔任如李宗光、邱秀霖、林達英(後堆內埔)、郭禮山、馮錦松(前堆麟洛)、陳照富(中堆竹田)…等。

   六堆客家人的傳統習俗「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是讀書耕田」。據知在右堆高雄市美濃區及後堆屏東縣內埔鄉東寧村、美和村(即忠心倫)兩村的客家人擔任教師工作者的特別多,因為這些地方的家長特別重視子女教育,即使家裡再窮,也甘願借錢、標會、賣田、菸樓出租,就是要讓小孩讀書,因為客家家長認為讓孩子讀書才可以最快出人頭地。

   尤其,從民國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美濃地區熱心且富有經驗的美濃補習班的老師們還包遊覽車,載著整臺車的學生到東部的臺東及花蓮師範,或其他地區的師範學校參加招生考試,以爭取公費且畢業後就可被派任教師職位的就學機會,可以說是完全做到了滴水不露的地步!也可說花蓮、台東及屏東等師範學校是美濃子弟當老師所最嚮往的幾所好學校,日後也培養了約一百六十五位中小學校長。

   六堆客家教師的優異表現,可從他們歷年來得到全省特殊優良教師、師鐸獎(民國七十一年改名)、各縣市特殊優良教師(民國九十一至九十八年改由各縣市辦理,民國九十一至九十二年每縣十二名每名獎金一萬元),教育奉獻獎(自民國九十三年改名至今一0三年,每縣市二十名每名獎金六千元)、民國九十九年教育部增加辦理「師鐸獎」、另外還有省政府公務員楷模獎、「弘道獎」、「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以及名列教育廳「杏壇芬芳錄」等榮譽獎項者為證。

   六堆客家教師不管是擔任行政人員如縣府教育處的科員、主任督學,學校校長、主任、行政人員或是擔任教師工作,基於客家人的正直儉樸、刻苦耐勞、硬頸精神,他們幾乎都能依法行事、犧牲奉獻、不敢馬虎,也就是凡事都以學生利益為先來考慮,讓我非常敬佩他們的奉公守法的客家忠義精神。

 

 


 

台長: 客家達人
人氣(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