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15 05:50:19| 人氣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社論:大學國際化的迷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3-10-15╱台灣立報╱第01版╱言論╱本報訊  
  社論:大學國際化的迷思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最近在台灣一個會議中,討論大學教育中的國際化迷思。郭位指出,台灣各大學紛紛追求國際化,但是具體的內容:提高英文能力,招收外國學生,鼓勵研究論文的發表數量並且以SCI、SSCI來衡量研究成績,郭校長都有批判性的看法。他認為,英文能力的高低,與一所大學的好壞關係不大,而研究論文更不應該以量計數。真正國際上一流大學的研究成果很少依據SCI等指數來衡量。換言之,目前台灣各大學推動國際化的做法達不到真正國際化的目的,更別說世界一流大學。

  郭位的這個評論對圈內人而言並非新聞。但是,身為中研院院士的崇高學術地位與世界一流大學校長,他的批評引起台灣社會普遍的注意,把這個困擾台灣學術界多年的重大問題搬到檯面上,如此才有可能推動必要的改革。我們希望教育部、科技部門與各大學領導者能夠聽進去郭校長語重心長的讜論,不要再把諸如提高全民英檢成績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政策。

  但是,郭位的批評只指出什麼不是達到大學國際化的做法,而未指明怎樣才能夠促進大學國際化。這當然因為針對台灣的現況而發的。然而,負面的批判是不夠的,改革需要正面的主張。

  我們認為,真正的國際化,不僅需要有國際化的資訊與知識,更需要有國際性的視野與觀點。坦白說,在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獲得國際資訊,具備記誦式的國際知識(包括語言能力)並不困難,因此,資訊與知識國際化的教學不應該是大學教育的重點。國際化關鍵在於台灣人具備深刻的國際觀。

  台灣社會普遍缺欠國際視野,如果有,也幾乎都是西方主流的視野。台灣所謂的國際觀,實質上是美國觀,以美國霸權的立場在認識世界,看待國際問題。這顯然是一種扭曲的國際觀。如何扭轉這個偏差,幫助我們的年輕學生具備比較全面的國際知識,是台灣當前教育的一大課題。這才是台灣的大學教學最需要的國際化教育。

  西方主流的國際視野,基本上是站在強權的立場,以合理化西方帝國主義對第三世界的欺負。它是一種不平等、不合理也不正義的國際觀。台灣作為第三世界的一分子,是這種國際觀的犧牲品,沒有理由站在壓迫者的立場看待國際問題。

  但是,台灣民眾卻長期以這種扭曲的國際觀來認識世界。這不僅把台灣陷入可憐、可悲又可恨的國際角色,也不符合台灣長期的發展。尤其在21世紀第三世界逐漸崛起之際,基於扭曲國際觀把台灣緊緊捆綁在強權的國際路線,不僅不合乎正義,也不利於台灣。改變這種扭曲的國際觀,需要從教育著手。這正是當今台灣的大學國際化教育應有的重點。

 

台長: 客家達人
人氣(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