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11 16:39:02| 人氣1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捨百萬年薪 徐明堂改拿鋤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3-10-11╱更生日報╱第4版╱花蓮生活  
  捨百萬年薪 徐明堂改拿鋤頭

   青年農傳人系列專欄十一

  返鄉照顧父母 種植有機米並轉型雜糧作物 流汗撒種甘之如飴

  為替代進口雜糧,花蓮有農民率先配合農糧署推動的「活化休耕農地政策」,開始種植具挑戰性的「飼料玉米」,其中鳳林鎮水稻農徐明堂(見圖),更撥出部分農地配合試種,積極轉型。而他,過去曾是擁有年薪百萬的鋼鐵廠主管,現在則是知名水稻大佃農,他更逐步轉型有機與雜糧,成立「鳥居農場」,建構心目中的快樂農村。

   曾是鋼鐵製造工廠廠長

   「我從高中畢業退伍就到桃園一間鋼鐵製造工廠了,從基層幹到廠長,打理大小事務。」四十九歲的徐明堂,過去家庭、工作兼顧,父母安慰也驕傲。

  九年前,他與在外地開設工廠的弟弟返鄉清明掃墓。期間,母親因不小心跌倒而住院,考量弟弟在外地,讓他心生返鄉念頭。

  假期結束,他立即辭掉工作,為不影響工廠運作,他將數十年經驗,在最短時間完成SOP流程書,將影響減到最低。他返回鳳林老家後,決定拿起鋤頭,接手父親農務工作,但卻意外的受到父母極力反對。

  「父母對我很不諒解,他們認為我何必放棄高收入回頭辛苦?但我堅持,為人子女,理所當然!」

   加入小地主大佃農

   徐明堂從小就田裡幫父母工作,對農業事務不陌生,但了解到要擴大種植面積,才能將規模做大。因此從一開始三、四公頃,二年後接受農糧署東區分署輔導「小地主大佃農」,擴大面積,逐步擴大種植面積到廿五公頃。過去家中種植作物多樣,如花生、玉米、稻米等,接手後則選擇單一作物別,以水稻為主,讓田間管理方便。

  他也企圖改變過去以勞力換取收穫的耕作方式,漸進以機器取代人力,將產品產量產值與競爭力提高。目前總經營面積廿六點五六公頃。他所種的水稻品質好,深獲肯定,近年來也與國內稻米大廠合作契作,產銷無虞。

  此外,他也不斷地積極參與農業進修,吸取新知,如到花蓮區農改場參加農民學院,學習如何合理化施肥、成本控制,與有機經營等。

   學會成本控制 幫助其他農民

   他說,農業也是要不斷地進修。學會成本控制,他更能掌握從播種、施肥、用藥到採收的每個階段,精準管理;他也協助東區分署,進行水稻成本計算,幫助其他農民,以最划算的資材成本,獲得好品質、高效益。

  但他看到了國內稻米種植過多現象,去年底農改場欲進行硬質玉米試驗,便率先願意嘗試,企圖轉型。他說,國內牧場有需要,是可以看得見飼料玉米的市場,但是氣候與產量影響,過去很難和國外競爭,但是政府有心想要改變,當然願意嘗試與配合,但也希望政府推動農業政策要有相關的配套,以免有問題後才事後彌補。

   參與文史工作 熱心社區事務

   除配合政府農業政策推展,他也熱心投入社區事務,包括參與文史工作,提供社區活動資助與捐有機米,讓鄉內長輩能吃好米、吃健康。另外,他為找回童年記憶與信念、紀念鳳林為移民村,在田裡親手用木頭蓋了鳥居,農場以此命名;更投入有機農業行列,農田水質變澄淨了,魚蝦群也重現溪流。年初他還自掏腰包,辦了一場兒童寫生、抓溪哥比賽,為農村留下美好回憶。

  徐明堂說,年輕農民在生產上具有優勢,但機器、設備很花錢,感謝農糧署提供補助與輔導,建議其他青年農民要善用不用錢的資源,也要學會分享,才能節省成本,未來期望能夠慢慢打開通路,未來能推出自己品牌,創造更高價值。

   農民資訊:0935828211,鳳林鎮大榮里11鄰復興路61巷4號。

  (農糧署東區分署廣告)

 

台長: 客家達人
人氣(1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