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19 08:27:13| 人氣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南都發聲:藉工程「拚經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3-09-19╱台灣立報╱第01版╱言論╱本報訊  
  南都發聲:藉工程「拚經濟」

   ■李宇軒

  2013年暑假上演著高雄市國道7號的環評鬧劇。環評專案小組會議於7月已認定國7「不應開發」,反對的居民及地球公民基金會看似成功在望。但高市府與環保署密商在前,環評大會8月底隨之推翻專業決策,結果要到第二階段才見分曉。

  如同新北市的淡北快速道路案,國7案的環評攻防顯示台灣地方政府不斷藉工程「拚經濟」的趨勢備受爭議。因中央政府環評體制不彰,使得開發的公信力不足。國7環評過程中,高雄市府只關注資本主義城市的競爭逐利的空間生產,根本輕忽民間生活商品化、環境破壞的問題,城市社會轉型中迫切的政治問題懸而未決。

  拜鬧劇之賜,國7工程死灰復燃,高工局、高市府及環保署諷刺地形成規劃-執行-監督三合一的權力關係,傳遞出工程資本至上的思維,輕蔑專家所做成的,此案將導致交通惡化、空污、健康、浪費及徵收土地爭議的決議。強力翻案的癥結點是,官方始終強調國7將增加高雄的「競爭力」,這對低迷景氣及債台高築是劑強心針,由房地產廣告可見端倪。資本將激化沿路的貨櫃中心、建物、土地、國道路網、運輸等開發標地。但規劃案之浪費(23公里,造價高達6百多億)、交通管理之錯亂(8個交流道),居然離譜地能使環評翻案!讓人想起大埔案的教訓。當中央到地方聯手推動全台公共工程,強取土地資本及破壞環境,都市鬥爭將永無停歇。

  高雄市府自詡為海洋首都,亞太城市高峰會等文創活動說明城市社會轉型。但國7等短線公共工程,陳菊市長因輕忽專業政策及民間聲音,將面對社會轉型的極大風險。這類唯利是圖的都市學是全球資本主義城市的通病,官方往往提出公共工程的大餅,多半為拚競爭力的空中樓閣。如今年6月英國財政大臣歐斯伯恩(George Osborne)提出進40年來規模最大的道路興建方案,想藉此復甦經濟,倫敦政經學院空間經濟學研究中心(Spatial Economics Research Centre)長時間調查,反駁此案有任何經濟效益。

  海洋首都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當然要正視社會轉型的優先性,如果焦點都擺在工業區、港灣、舊城區到農地的資本炒作模式,加深的僅是原來國家重工業剝削土地及環境破壞的問題。長期下來,代價不只是像高雄捷運的債留子孫,而是失去都市生活所必需的自然資源,包括土地、住屋、公共運輸以及屬於市民的公共空間。

  (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系助理教授)

台長: 客家達人
人氣(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