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8-27 17:54:56| 人氣3,7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排灣族村落的人文生態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排灣族村落的人文生態

1910年代,山坡上一個排灣族村落,反映了部落最早的聚居型態,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一個村落大約包含了一百至二百戶人口,這是生產給養的基本單位人口。住屋蓋在山坡上,居高臨下,主要是在頻繁部落戰爭中防禦安全考量。住屋大多是茅草屋,石板屋屬於貴族之家,前方還有石板鋪成的空地,以及放置敵人頭骨以彰顯戰功的石板架。村落的建築格局反映鮮明的社會階級,森丑之助的工作團隊所拍攝的這一張排灣族村落的全景圖,具有很高的紀實與文獻價值。(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台灣原民 山海之郷 》)
 
排灣族牡丹社族人大合影
1910年代,一群排灣族牡丹社族人,男女裝備齊全的站在小徑旁大合影。穿著長裙的女子手持拐杖站在下排,男子著短上衣、配戴獵刀站在上排,每個人身上則必備檳榔袋。排灣族的拐杖大部分為竹製或籐製品,拐杖設計為8節、並會在外表彩繪線條圖騰,獵刀則是青銅材質,作為隨身配戴之物,以實用的功能為主、並不會特意雕塑圖騰,這些都是隨著生活發展而出的相應工具。
排灣族具有很高啊工藝技術能力,並且饒勇善戰。清代,牡丹社族人最早與來犯的日軍現代部隊作戰,在台灣史上留名。(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台灣原民 山海之郷 》)
穿著漢人華服的排灣族婦女
1910年代,在石板屋與檳榔樹相互錯落的部落裡,叉著腰的排灣族女子穿著刺繡繁複的漢人服飾,身份應為部落公主,她左側的族人服飾風格也受到了漢服文化的影響,屋旁堆疊著一個個帶有百步蛇紋的陶壺。排灣族貴族婦女穿著漢人華麗的刺繡服飾,顯示他們與漢人有密切的商業往來,在生活層次上,也有逐步漢化的跡象。(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台灣原民 山海之郷 》)
排灣族人豐富多彩的服裝款式
1910年代,一群排灣族人們在祖靈的木雕旁集合影。有的叼著煙斗,有的則頂著帽子防雨,土生的大黃狗守望著部落,後方則是高腳的涼亭建築。排灣族有馴養狗的文化,並視其為打獵的夥伴之一;且是少數會在服飾上展示階級地位的民族,因此服飾特別精美華麗,具有濃厚的裝飾主義,過往接觸到許多荷蘭時期進口的、顏色鮮豔的荷服材料,以及和漢人接觸而交易到的漢服,因此服飾上的設計漸漸開始吸收其他文化,但由於材料對於族人來說難以取得,所以只有貴族可以穿著特殊顏色或是帶有繡花紋裝飾的衣服。(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台灣原民 山海之郷 》)
排灣族平民群像
1910年代,排灣族族人聚集在部落大樹下合影,後方有位獵人裝扮的族人正要出發打獵,身著淺藍色平民服飾的婦女與孩童們聚集著為他送行。排灣族的服飾規範是非常嚴格的,平民不可擅自紋繡圖樣,服裝比較樸素無裝飾,而排灣族的婦女通常都著淺藍色的上衣,貴族階級才可使用深黑、深藍或大紅色,但如今界線已經混淆,不如過去嚴格,平民也可穿著貴族服飾。(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台灣原民 山海之郷 》)
傳說排灣族和卑南族發源地大武山
1910年代,大武山陡峭的山峰,大武山是排灣族、卑南族傳說中的發源地,排灣的傳統歌曲中也常常出現大武山的名字,大武山是如此備受排灣族人尊崇,他們認為山是智慧而神聖的,也不會在大武山上狩獵,除非沒有必要甚至不會進入山中。(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台灣原民 山海之郷 》)
巨樹下的排灣族祖靈像
1910年代,巨樹下的排灣族祖靈雕刻神像,三名女子在旁觀望著,雕刻的神像則顯得堅固而永恆,和蓬勃生長、盤根錯枝的榕樹互相映照、生生不息。排灣族人對祖靈非常的尊敬並認為其存在十分神聖,貴族及頭目會在家中豎立起祖靈的雕刻神像,而且還會將祖靈信仰融入至衣服的織紋當中。(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台灣原民 山海之郷 》)
排灣族村落蓄養的牛和豬
1910年代,村落中的空地所蓄養的牛和豬。在排灣族碩大的部落中,排灣族的主要食物來源是農作物與獵物,但農作物需看氣候,而獵物需看祖靈是否願意賜予部落,而畜牧也漸漸的成為排灣族部落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來源,甚至在某些部落中的慶典需要以動物作為祭品時,部落內所飼養的動物便會成為主要祭品來源。(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台灣原民 山海之郷 》)

台長: Aher
人氣(3,795)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老 物 典 故 |
此分類下一篇:現代大成就者的故事─尊勝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此分類上一篇:巴布拉族--大肚王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