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7-27 02:02:55| 人氣2,4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落 鼻 祖 師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清水祖師

 我要結婚時 我爸爸說:

''他娶某 請黑面祖師公 淡水黑面落鼻老祖''與''法主公''

叫我''一定要照請來 他要還願''

''還二豬公 張公聖君廟 十八份土地公廟''

 

照做 

 

緣由:  淡水黑面落鼻老祖 在喜事完請回的路上

           於硫磺谷黑橋邊[泉源路底原台電訓練所]

           香煙不能斷 燒香發現黑面祖師公落鼻 遍巡不著

           趕緊轎子請回家 找''莊頭道士與乩身''

           祭拜過 道士與乩身翻譯''床擔橫樑 需轉向''

           黑面祖師公落鼻 就在桌角出現了

           我爸常講這故事

           ''蓬萊老祖是過黑水溝來的''

           此地''角頭 頂北投十八份''需找''淡水清水巖''報出此會員

           廟方會拿出一本''原建廟角頭名冊''核對

           再核 當年輪''幾祖 哪個角頭''這是基本規則

 

002. 淡水清水巖
淡水清水巖
台北縣淡水鎮清水街87號 電話: 02-26212236

◎ 建廟年代:

  昭和7年(1932)

◎ 建廟緣起:

  俗稱「祖師公廟」,相傳清道光咸豐年間,安溪清水巖僧,恭請清水祖師神像,渡臺來滬尾港化緣,寓居庄仔內士紳翁姓宅邸。嗣僧告歸,翁氏以金而留其神像。未幾疫癘四起,舉境惶然,翁種玉同弟瑞玉乃議諸鄉民,備神輿迎駕繞境四處,而疫癘遂息。鄉民感念神惠,參旨日眾,翁種玉乃移神像於東興街所營」濟生」號商店內(今中正路114號),供鄉民祈拜祭祀。

◎ 崇祀神明:

  清水祖師原係安溪渡臺移民之鄉土神,嗣因神力昭著,屢次醒靈佑民,遂受滬尾及附近居民之共同信仰。是以逢清水祖師祭典,陣頭雲集,行列塞途,舉境歡騰。

◎ 神蹟故事:

  相傳同治六年(1867)冬十一月,(一說咸豐初),石門震災,祖師先期落鼻示警,眾舉家趨避,乃能得以悻免。光緒十年(1884)法軍侵犯滬尾,祖師又大顯威靈,懼退法兵,因獲清廷敕頒光緒御筆「功資拯濟」匾額。是時守軍提督孫開華亦獻金八百元以謝神助。嗣後鄉民感念神恩,而有建廟之議。日據初,部分地方人士出面倡議,但因集裘匪易,旋議旋止。

◎ 歷史沿革:

  迄昭和七年(1932),經李文珪、許丙、高桃仁、張覺先、陳有生、雷俊臣等出力勸募,鄉民或獻地獻物,或捐資鳩公,始如願動工興廟。閱五載星霜而見殿宇軒昂,又歷十年之裝飾營造,金壁輝煌,遂成日後之巨觀。

◎ 清水祖師略傳:

   清水祖師(以下簡稱祖師)在宋仁宗二十二年(公元一○四四年)誕生於永春縣小姑鄉、姓陳名普足,生有道骨,幼出家於大雲院,及長結庵於高太山、仰大靜山明公禪師,法慧道行,高超圓滿。往拜為師,講求大少乘諦,道即通靈。辭歸高太山,師授衣缽,戒之曰:「非值嚴重大事、毋著此衣」:並囑:其後捨棄萬緣、一心利物濟人為志:祖師遵而實踐,廣行嗣移高太山麻草庵,祖師精通醫術,屢募捐修造路橋,施醫藥符水以治人病、及貢獻交通,遇旱疫為人祈禱,輒著奇效,宋神宗元豐六年(公元一○八二年)癸亥,清溪大旱,鄉人公議、延祖師祈雨。立獲甘霖旱象銷,廣濟群農。

  眾感祖師道行,能感動天地,敦留祖師駐錫。經祖師願意,由眾集資,於張岩山之側,開闢草蓬、構庵數架以居,因石泉清冽,爰改名「清水巖」。是年祖師三十九歲。迺錄楊道,周明為弟子、主持巖事,遂雲遊長汀,漳州,閩南七縣,歸後感梵宇狹隘、為之改建,時棗樹祇有一株,旋經多栽樹木,並建洋中亭,更修造路橋,而在亭中施濟醫藥。迨宋建中、靖國九年五月十三日(公元一一○九年祖師年六十五歲)、乘劉公銳至巖,祖師囑以後事:謂:「形骸外物,漆身無益」:說偈訖,端然坐逝。遠近聞知,雲集瞻禮,越三日神色不異,鄉人葬師於巖後,運石 塔,築亭其上,名為「真空塔」。遺囑立大弟子楊道為主持。祖師勤修梵行,到處為人治病,沿門托缽募捐所得用以施捨貧窮,拯恤孤寡、曾為宋寶皇太后治乳癌,痊後贈以金帛、婉辭僅指一大沉香請贈,即後來所雕之祖師之正身是也。

◎ 淡水清水巖蓬萊老祖:

  本巖蓬萊老祖(另名落鼻祖)、係清水巖以沉香木雕造祖師佛像六尊中之一尊,距今約在百餘年前、安溪清水巖和尚、恭奉祖師佛像渡台、上陸淡水港、安奉於淡水東興街(現草東里中正路)、濟生號鄉紳翁種玉之家,佛力靈顯。為指醒蒼生災厄,屢以落鼻示警。信者均避災化夷!因之香火逐漸鼎盛。初為淡水民眾信仰中心,厥後擴及本島各地。香客絡繹不絕,嗣為確保佛境莊巖,並避市廛塵囂,旋於民國二十一年新建本巖現址,廟貌巍巍四周風景絕佳、詢適善信信仰,並可資香客欣賞風光。

◎ 淡水清水巖建廟七十年沿革:

  淡水清水巖之清水祖師金身,初抵淡水港之時,原係奉祀於東興街(即現在的「草東里中正路」),濟生號鄉紳│翁種玉先賢之家中。這間約五十坪的平房當時目的,祇不過是為了滿足大家鄉親父老信仰,而提供給鎮民一處膜拜神明場所罷了;漸漸地,由於神靈顯赫,而是處所又過分狹小,尤其拜拜時,因為各地善信太多,出入均感不便,同時,又影響交通至鉅,於是,由先賢李文珪先生與部分地方先賢開始正式發起建廟。

◎ 建廟之過程異常艱辛: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是由附近幾座有關小廟拆除後,一併獻地而同時興建完成。該廟正殿東廂所奉祀之蕭府王爺,原為工人團體所奉祀之王爺小廟,拆除後捐獻土地所建;西廂奉祀的西蓁王爺,係淡水鎮音樂團體「淡水軒」捐款所建,後殿為當然委員、即當時地方保正(即現在里長)大家共同努力,在各人鄰里內發動勸募,全部歷時三年,於民國廿一年歲次壬申(公元一九三二年),年後殿始辛苦完成。

   不過,建廟之初由於經費短缺,幾乎無法如期完成前殿之建築,經全體委員開會通過,聘請當時東興街保正兼委員張季中先生,全權負責該廟興建前殿工程工作,並請每位里長每人先行慨捐日幣三元,作為建廟基金,並在全體委員四處奔走募捐努力下,終於克盡無數困難、艱辛,而在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年、公元一九三七年),總算圓滿的完成了前殿工程,也使淡水地區增添了極佳道教聖地。

◎ 正式組成管理委員會: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可能是台灣地區道廟當中,最早組成管理委員會一座標準道教廟宇了。淡水清水巖祖師廟管理委員,是在民國廿六年廟成之日,更將當時建築委員會改為管理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為雷俊臣先生,第二任主任委員為盧阿山先生,盧氏逝世後,淡水鎮長鄭永富先生與部份委員商定,纔開始聘請當時華南銀行總經理高湯盤先生為主任委員。高氏任職期間,為了建設廟產,第一次慷慨捐獻新台幣壹拾肆萬元之鉅,修建廟前大庭,後因其個人工作繁忙,不克兼顧關係,始又委由每屆鎮長為當然副主任委員,負責代辦一切業務;民國七十四年高主任委員去世,民國七十五年六月廿九日召開,全體委員會,選舉前鎮長陳根旺先生出任主任委員至今。

◎ 屢次修建創意更新:

  淡水清水巖自從民國五十七年五月五日,開會通過「淡水清水巖管理委員會組織章程」之後,便因組織日益健全,並在當時常務委員林溪山兼任主事任內,先後創辦「禮斗法會」、監察委員吳錫家等暨該廟誦經團團員、全體熱心奉獻、協助之下,每年收入日漸充足緣故,纔又開始陸續展開了一連串整修與增建事項。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修、擴建工作,係在民國六十六年間展開,民國七十八年元月底修建落成。

◎ 先賢持廟有功:

  淡水清水巖固然是當地一座擁有悠久歷史道廟,而許多熱心委員終身奉獻,與任勞任怨工作精神,和敬神奉神至誠,也是不可抹煞事實。該廟第一任主事高桃仁先生(即高湯盤之父)、第二任曾四安先生、第三位吳成先生、第四任林溪山先生、第五任謝萬居先生、第六任林三奇、第七任李來和第八任雷金池與現任林安吉,均能摯誠奉教、熱心行道,而使得淡水清水巖祖師廟,能夠成為淡水地區一座領袖群倫廟宇。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現任管理委員會,自前任鎮長陳根旺先生開始領導以來,一本其處理政務之科學管理原則,與親民愛民之服務熱忱;和他本人虛懷若谷的處事態度,數年內使得該廟不僅財務日益健全,而組織功能也特別發揮到了極至,再加上所有委員之精誠團結常務監察委員及監察委員認真監察,與遍及全台善信熱忱擁護,以及地方袍澤全力配合,該廟聲譽早已名揚全台!

  仔細觀察淡水清水巖祖師廟,歷屆管理委員及全體委員名單,不難發現都一直是淡水地區一時之精英,白金泉(台北縣議長)、麥春福(副議長)、鄭永福(前鎮長)、朱木火、吳獻璜(信用合作社主席)、鄭耀宗(漁會理事長)等,而其中不少委員更是子承父職衣缽相傳!例如張季中為建廟地理師張覺先之子,翁蘇明仍原奉祖師翁種玉之子。自然也是該廟廟務蒸蒸日上、香火特別興旺,善信遍及全省每個角落主要原因。

◎ 展望未來更加輝煌:

  當然,淡水清水巖祖師廟最大成長、興旺主因,還是神恩浩瀚與神威顯赫所帶來福祉緣故,而這一片神威遠播信息,早已傳遍寶島,為淡水清水巖的未來歲月,帶來更光輝、更順利的坦道。


清水巖:淡水街之樞紐
一九三二年、淡水的士紳、頭人在當時米市仔街蕭王爺原址破土興建淡水最具代表的清水巖,兩年後,日本政府也展開分為二期的「市區改正」。將沿河大街拓寬、建下水道,並美化市容。至一九三七年竣工,確定了大街(今中正路)為淡水主要商業、行政、金融中心,而清水巖成為地方宗教文化和信仰中心。


今日淡水生機無限
  近世社會經濟的發展,讓淡水的老街生機復甦,然因居民紛紛搶建,規畫不善,而使得街容顯得凌亂,有失往日豐采,但近年來,由於藝文休閒活動漸為國人所注重,捷運通車後,帶來中正路的更新,漁人碼頭、黃金水岸的建設,淡水豐富的歷史內涵與多樣貌的港口文化遂成為探尋北台灣舊日風華的重要據點,它雖沒有像迪化街或三峽,大溪和湖口的精美街屋聚落,但清水巖附近先民依環境而築,蜿蜒多變的街道,古意盎然的石階老巷,以及依山面海的遼闊視野,配合著鎮內的名勝古蹟和其他寺廟洋樓,依然吸引了如織的遊客來此休憩觀光。它兩百年來街衢發展經驗,更是見證台灣歷史邅遞與文化變遷的珍貴資產。




3-1.jpg


落    鼻  祖  師




3-10.jpg


落    鼻  祖  師




3-11.jpg


落    鼻  祖  師




3-12.jpg


落    鼻  祖  師




3-2.jpg


落    鼻  祖  師




3-3.jpg


落    鼻  祖  師




3-4.jpg


落    鼻  祖  師




3-5.jpg


落    鼻  祖  師




3-6.jpg


落    鼻  祖  師




3-7.jpg


落    鼻  祖  師




3-8.jpg


落    鼻  祖  師




3-9.jpg


落    鼻  祖  師


http://www.918.org.tw/temple3/view.asp?id=3

 

 淡水清水巖[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淡水祖師廟
    
淡水清水巖

淡水清水巖,又稱淡水祖師廟,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清水街八十七號。主要奉祀閩南安溪高僧清水祖師,是大臺北地區三大清水祖師廟之一,另兩座分別為艋舺祖師廟三峽祖師廟

目錄

祀神

源由

相傳清文宗咸豐年間,一泉州府安溪清水巖,奉清水祖師神像來臺,在臺北淡水一帶化緣,後來此僧離去,淡水士紳翁種玉、翁瑞玉兄弟乃留神像奉祀。

因參拜者眾,翁姓請神於東興街(今淡水區中正路)濟生號奉祀。

神蹟

據說此尊清水祖師神像在一次於今石門區出巡時,顯靈落鼻示警,莊民驚相走報,人人離家圍觀。突然發生地震,全村屋毀,由於村民盡出,村中無人,竟無人傷亡,而祖師更受民眾崇敬。

清德宗光緒十年(1884年)10月,清法戰爭西仔反時,法國軍隊進攻淡水。淡水人迎出清水祖師助戰,竟然大勝法軍

紛爭

西仔反中,清水祖師顯靈,引發了淡水與艋舺兩派的爭執,淡水人認為這尊顯靈的清水祖師神像,本為淡水所有,只是因為淡水無祖師廟,卻又獲清代光緒帝贈「功資拯濟」御筆匾額,只好把神像及匾輾轉安置於艋舺;而艋舺方面則認為這尊顯靈的清水祖師是由艋舺祖師廟借去的,造成了淡水與艋舺兩派信徒的大糾紛。

建廟

清水祖師神威顯赫,然久而無廟,淡水人久慕之。

淡水士紳李文珪、許丙等,遂在昭和七年(1932年)募建「清水巖」以奉祖師。而本廟地,乃是將附近音樂團體「淡水軒」的西秦王爺廟、碼頭工人祭祀的富美蕭王爺拆除,將神合併於新廟奉祀。

臺灣日治時期昭和十三年(1937年),淡水清水巖落成,廟貌莊嚴,日益宏大。

風水

傳說淡水清水巖廟地極佳:廟前大屯山觀音山互相扶持,而淡水河位於兩山之間,似一金入廟,為堪輿學大吉之穴,。

藝術

淡水清水巖請來了當時名家廖石成、郭塔分建前後殿。而龍柱更具有古風,一柱一龍,龍首自底部躍起,龍身向下,更顯威猛。石雕的部分,由張火廣張木成父子合造,大多雕塑,《封神榜》之人物,技巧高妙。木雕則由黃龜理、剪黏由陳天乞展現其不凡技藝。

更甚者,祖師廟的對聯書法皆出於一時名士、名書法家之手。這使清水巖不但成為淡水的信仰中心,更成為匯集淡水宗教藝術的殿堂。

祭典

舊曆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師生日;五月初六,是清水祖師得道日。不同於三峽祖師廟,淡水於每年舊曆五月初六舉行祭典,淡水萬人空巷,俗稱「淡水大拜拜」。

近有一位洪姓檀越,為感謝祖師庇佑,連續打造了幾頂黃金帽奉獻祖師,而淡水祖師廟之金帽也已有四、五頂之譜,戴上金帽之祖師神像,常於祭典時巡行淡水,頗見神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峽祖師廟廟口

清水祖師,法號普足,俗名陳昭應(一說為陳榮祖陳昭陳應,1047年-1101年),本籍福建永春,是北宋時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由於在安溪清水巖修道,被尊稱為清水祖師。民間俗稱「祖師公」或「祖師爺」。

圓寂後,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逐漸民間化、道教化,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保護神祇。許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另外,許多安溪人信奉的神祇,如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清水祖師、法主公都被視為有保護茶葉種植的職能。

隨著安溪移民來臺,清水祖師的信仰在臺灣也蓬勃發展,在臺灣,有三峽長福巖祖師廟艋舺清水巖淡水清水巖等三大祖師廟,號稱臺北三大祖師廟,而大台北地區也是清水祖師信仰最盛之地。

南臺灣也有清水祖師的信仰,如臺南四鯤鯓龍山寺善化北仔店清水宮高雄市前金祖師廟新興祖師廟內惟赤龍宮、蓮池潭祖師廟屏東縣崁頂鄉力社村北院廟台南市後壁長短樹永安堂亦以清水祖師為主神。另外,松山慈祐宮桃園三元宮高雄代天宮鳳山五甲龍成宮等各地著名廟宇,皆以清水祖師為配祀神。

家世

清水祖師生於書香世家,是福建名家陳瑊的後裔,清水祖師之太祖、曾祖、大伯、二伯、四叔、弟陳夢得均考中進士。祖師之父陳機更是滿腹經綸,以作聞名一時。

生平

清水祖師生於宋仁宗慶曆七年(1047年)[1]永春縣小岵鄉(古作小姑鄉)人[1]

清水祖師幼年時,即在大雲院出家,遍訪名山後,居於永春縣,以「道行精嚴」聞名閩南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清水祖師被素仰其道行的劉公銳請到安溪求雨,非常成功。故當地百姓極力挽留之。於是清水祖師定居安溪,而劉公銳慨然捐出大筆土地,在「張巖」建庵。祖師見「張巖」之「清泉不竭」,便改張巖之名為清水巖。劉公銳不僅布施,也跟祖師有深厚的交情。《清水祖師本傳》:「乘劉公銳至巖,祖師囑以後事謂:形骸外物,漆身無益。」《清水祖師本傳》:「立(劉公銳)為檀越主,祀於岩左東軒。凡春日抬大師像下山迎香,必以公銳像配迎駕前,蓋所以報其功也。」

而清水巖之庵本為草庵,多賴清水祖師和徒弟楊道、周明等幾度拓展,終於開拓寺宇。故日後奉祀清水祖師之寺剎,多名為「清水巖」,如艋舺清水巖、淡水清水巖等。

清水祖師熱心於公益事業,多次募捐款項,號召造橋鋪路,一生興建過幾十座橋樑。並且醫道高明,常常施藥救助人民。不僅閩南泉州,連人士皆相當崇敬,施主尊崇,布施極盛。明朝何喬遠閩書》:普足(清水祖師)術行建、劍、汀、漳間,檀施為盛,居岩十九年。清朝道光重纂《福建通志》:普足名重建、劍、汀、漳間,檀施為盛,居岩十九年。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清水祖師圓寂於清水巖。安溪縣民感激清水祖師,故加以奉祀。從此,清水祖師成為安溪縣民信仰最誠的地方神祇。

異說

有人認為清水祖師出生於書香門第,不應自幼剃髮為僧。於是出現了幾種說法:

一、隱居說:清水祖師有濃厚的愛國思想,被其父影響,在亂世之中,以隱居明志,並非真正遁入空門。但清水祖師幼年懵懂時即出家,考其出家原因,似乎無法聯繫「隱居明志」、「愛國思想」。

二、抗金說:有人認為清水祖師出家的目的,是掩飾其對抗金活動的支持,甚至,其本人也是抗金志士。但據研究,祖師圓寂於1101年,而金朝則是1115年才初創,到1125年遼朝亡後,金始攻宋,而宋朝的抗金活動才開始。抗金之說,根本於年代不合。

三、抗元說:與上述說法雷同,只是把抵抗的金朝改為元朝,甚至說是文天祥幕府軍官,因起義事敗,居於安溪縣清水巖,此說更是無稽。祖師在北宋時已然涅槃歸西,根本沒有元朝可抗。為了掩飾此說,又有好事者將祖師籍貫、生年隨意塗改,更為南宋末年汴梁開封府人,毫無理據。

在宋代福建,佛教非常興盛,寺院之多,出家人數之眾,都是中國的首位,時人有「閩中塔廟之盛甲於天下」和「山路逢人半是僧」的說法。而且當時的福建,出家為僧不但受人景仰,更是一種時尚,許多書香門第的子弟都出家為僧,清水祖師只是這些人當中的一個,並非異數。沒有必要將之特異化,並加上「抗金」、「抗元」傳說。

另外,《桃源南山陳氏族譜》記載:「(清水祖師)兒時持齋誦經,日常與山下里人牧牛子戲,日暮吟經,牛自知歸。」可見得祖師幼時對閩地盛行的佛教也有相當興趣。他是因為一心向佛而出家,並非如坊間誤傳,以出家掩飾其反抗女真人蒙古人的身分。

功績

清水祖師的功績主要如下:

造橋:造橋鋪路,便民甚多。清水祖師於永春「勸造橋樑數十」。到了安溪,又募捐勸造通泉橋、谷口橋、汰口橋等。清水祖師一生募捐,修造幾十座橋樑,對民眾生活、行動幫助極大,自然得到民眾的感佩。

施藥: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施藥活人,是極大的善舉。清水祖師以其高超之醫術,在瘴癘之氣盛行的閩南一帶,救治了不少患病的民眾,而患者無不感激、愛戴。

求雨:一般人認為,普通人不能掌握自然現象,如下雨與否,唯有神聖,方能成之。但清水祖師在世時,就已經屢次祈禱成功,讓蒼天降下甘霖,被認為有功於解決多次的旱災。也因為求雨屢次的成功,被視為神蹟,清水祖師也被賦予相當的神秘色彩。

封號

由於清水祖師圓寂後,被奉為神,不忘蒼生。多次求雨驅蟲,每禱則應,靈驗非常。地方人士上報朝廷,屢屢賜封。 封號如下:

南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封清水祖師為「昭應大師」。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加封為「昭應慈濟大師」。

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年),再加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大師」。

宋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再加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

祭祀

每逢舊曆正月初六祖師生日五月初六祖師得道日,各地祖師廟常以神豬三牲祭拜清水祖師,以示崇敬。但敬考祖師一生,為漢傳佛教禪宗得道高僧,且其在世時未見有食肉之舉,故以祭祀素果糕餅為宜,不適合以肉類葷菜奉敬。

另外,清水祖師廟所舉行的神豬祭典頗受佛教人士物議,敬考清水祖師一生,為漢傳佛教禪宗得道高僧,且其在世時未見有食肉之舉,故以祭祀素果糕餅為宜,不適合以肉類葷菜奉敬。三峽祖師廟廟方表示:神豬祭典原本不是祭祀清水祖師,原是因為三峽地區的福建安溪移民開墾之際,常遭野生動物及當地原住民出草攻擊,因此產生除夕殺神豬拜山靈(或山神)以求平安的習俗,後來因大年初六是祖師誕辰,便將二者合併祭祀。三峽祖師廟總務組長劉金達則說:「祖師公喫素,不喫豬肉。」此習俗實際上與祖師無關。[2][3]也有不少人相信,山神亦屬於清水祖師廟的護法神。另外民間相信祖師本身茹素,但祖師部下的五營神將與天兵天將則不一定為素食者。[4][5][6]

淡水祖師廟,每年祖師得道日之前一日開始,在新北市淡水區舉行祭典,鑼鼓喧天萬人空巷,時稱「淡水大拜拜」。

傳說

真真人

傳說南宋時,泉州知府真德秀,乃程朱理學名儒,以清廉自居,向來不喜勞民傷財。泉州大旱時,在官民幕僚不斷建議之下,方不得已率眾舉行祭典,向清水祖師求雨,並在清水祖師神像下方堆滿紙錢,意思暗示若求雨不成,即要燒毀神像。

祭祀完畢,立刻下起大雨,而且還飄落一片梧桐葉,上面寫著四句詩:「雨是江西雨,移來泉州府,老佛若無靈,渾身成火灰。」意思是「清水祖師施展法力,將本來江西應該下的雨,挪到泉州來抒解旱災。如果清水祖師我不能靈驗,可能就要被你知府真德秀燒成灰燼。」

真德秀為感謝神威,於是在祖師廟「真人」之匾額之上,添上一個「真」字,成為「真真人」,其意為誇獎清水祖師是「真人」之中的「真人」。從此,真德秀篤信清水祖師。

據說,泉州安溪祖師廟第十首籤詩:「火發連天炎,嶺危去路難。若無天降雨,禍福在人間。」就是在講真真人這個故事。臺灣淡水祖師廟則雕刻了「清水真人」的木牌,以記此事。

烏面祖師

關於此傳說有二:

  • 傳說中,安溪清水巖是塊福地,適合修道。而祖師初居清水巖,遇到原先佔據此地的四個山鬼,張、黃、蘇、李(另說:趙、王、蘇、李)四大將來挑戰,明言此地為其所據,要求祖師離開。清水祖師於是與他們鬥法,四大將失敗逃離,卻在夜半回到清水巖來,把出口悉數封死,縱火燒山,連燒了七天七夜,就正當四大將歡欣鼓舞,自度清水祖師已死,要重新佔據清水巖時,卻發現清水祖師無恙端坐,只是臉被燻黑了。從此四大將心悅誠服,成為清水祖師的護法神。而清水祖師的塑像,其面部也必為黑色。此說為通行說法。
  • 另說,祖師未曾出家之前,嫂嫂臨盆生產,無法炊事,請祖師上山砍柴。但不久後,嫂因看見沒有柴薪,而火依舊燃燒,不由得大吃一驚,方知祖師以己身為柴薪,嫂欲將祖師拉起,不料祖師身陷火中,祖師出後,安然無恙,唯煙燻黑祖師面孔。

落鼻祖師

傳說中艋舺祖師廟的有一座清水祖師神像非常靈驗,每次只要有天災、人禍,祖師神像的鼻子或下巴就會掉落,以向信徒示警,信眾皆稱之「落鼻祖師」或「落鼻祖」。後來清法戰爭時,法軍進犯臺灣淡水,俗稱「西仔反」。於是淡水善信將落鼻祖師神像借去淡水,助長神威,事後卻不歸還,導致艋舺淡水兩派信徒之間的紛爭。淡水方面,則說此神像本是淡水信徒所有,是寄放於艋舺祖師廟奉祀的。在兩派紛爭的結果之下,於是由艋舺與淡水輪流奉祀。

落鼻祖師的正名又稱為「蓬萊老祖」,終年接受上百個宮廟、聚落(迎請地域轄大台北基隆市宜蘭縣桃園縣等)以及私人民宅所迎請,由於其鼻子不定時於廟中或各迎請單位中掉落,衍生了許多傳奇性的落鼻故事,譬如鼻子會化作蟬黏在樹上,並且發出蟬的叫聲等情節,落鼻祖師的故事也出現在許多童話故事的文本,使得落鼻祖師的傳說故事不僅僅充滿神秘性,而且擁有許多趣味性。

另一方面,落鼻祖師由於全身均是沈香木所雕成,沈香木在中藥學來說,具有許多實質的療效,因此又被稱為「藥祖祖師」,有著許多治病的神蹟流傳。最後,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北部有許多宮廟神壇模仿其落鼻造型,而雕塑許多清水祖師分靈神像,諸如:臺北市北投稻香里集應廟、臺北市北投山腳廣福宮、新北市瑞芳龍巖宮、新北市瑞芳區忠仁廟、新北市汐止忠順廟、新北市汐止濟德宮、新北市新莊如意堂等(可參見辜神徹,2008)。

台長: Aher
人氣(2,452) | 回應(0)| 推薦 (9)|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老 物 典 故 |
此分類下一篇:影 城 照 片
此分類上一篇:金 山 迎 媽 祖..................Aher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