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03 18:28:36| 人氣4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滿清據台時期年表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滿清據台時期年表

2010/03/03 18:26

滿清據台時期年表

 

1683 施琅於一六八三年(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日進入台灣。
1683 八月十五日東寧王朝鄭克塽降清時,滿清政府對台灣的佔有並沒有領土的野心,所以產生了對台灣的「留」與「棄」的問題,將此「棄與留」問題交議政王、大臣會議,而會議並沒有決定。
1684 康熙二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將遷延不決有八個月之久的台灣歸屬問題,才決定將台灣納入大清帝國的版圖。此時台灣並非全島都納入版圖,而僅將漢人已開發之地納入而已。設一府三縣。
1684 康熙二十三年滿清佔據台灣後,依施琅之議,即時公佈「台灣編查流寓則例」,其內容含有嚴格規定台灣居民及漢人渡台三禁令。
1686 康熙二十五年 滿清下令「台灣駐防兵丁,三年之中陸續更換」,此即班兵。
1686 墾首施東之子施世榜,利用濁水溪的河水,從一六八六年(康熙二十五年)開始建設,一直到三十四年後,才築成大埤圳,灌溉了半線地區八個村莊,共一百小庄,約一萬九千餘甲的田園,稱為「八堡圳」又稱「施厝圳」。
1709 康熙四十八年泉州人陳賴章移殖大佳臘 (台北一帶),就是台北盆地被漢人墾殖的開端。
1714 康熙五十三年四月十八日至五月二十日,共計有三十三天,在西洋教士雷孝思(J.B.Regis)、馮秉正(Jos.de Mailla)、德瑪諾(R.Hinderer)等三人台灣完成了台灣部份的「皇輿全覽圖」。
1716 康熙五五年,平埔族原住民頭目阿穆,指揮當地同族協助漢人開墾台中地方。如此,彰化.台中的平地即在康熙.雍正年間幾乎全被開墾完畢。
1720 康熙五十九年,台灣遭大地震和兇荒一起襲來,人心惶惶,謠言四起,以為亂兆,社會動盪。
1721 朱一貴領導反清大革命。五月一日朱一貴攻下府城,清軍的把總楊泰見大勢所趨,刺殺總兵.歐陽凱而投降朱一貴。
1721 下淡水溪的別派客家人侯觀德、李直三等人,同舉「大清義民」之旗,失去了台灣人的立場,甘願為台奸,並掩護清軍而從背面攻擊朱一貴軍。
1722 康熙六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朱一貴、李勇、吳外、陳印、張阿山等人,被五馬分屍裂骸而死,親屬一同罹難,朱一貴享年卅二歲,鄉民傳聞他死後被封為「台南州城隍綏靖侯」。
1725 雍正三年「台南三郊」成立,這種商業組織它所經營的商品更深入農村社會,外銷的增加促使農業生產量(米.糖等)的增加。
1765 郭錫?在台北地區所築的?公圳於乾隆三十年洪水氾濫,將所設圳道、暗渠等全部沖毀。二十餘年的經營遭此慘痛打擊,乃卒於同年十一月十八日,享年六十一歲。謚曰「寬和先生」,葬於錫口山北之下塔悠。
1776 英國殖民美洲大陸,美國的喬治華盛頓不願受到殖民統治,就起來反抗。
1776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對官員不許攜眷的不合理規定才予以廢止。此時滿清據台業已九十四年矣!
1786 林爽文反清大革命。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林爽文被迫率眾起來抗清暴政,攻入大墩,盡殺此地的文武官員。十一月二十九日旋攻陷彰化縣城,殺知府.孫景燧、理番同知長庚、攝縣事劉亭基、都司王宗武、署典史馮啟宗。及文武官員數十人,知縣俞峻,游擊耿世文等亦被殺之。竹塹的王作、王勳(王芬)即響應彰化方面的起義,率眾襲擊清軍,革命義民軍於十二月一日攻佔竹塹街。殺竹塹巡檢張芝馨。起兵僅五日就擴及至竹塹街。
1786 十二月,林爽文在彰化城內,被擁為「盟主」,改元「順天」,創建台灣農民革命政權的獨立王國。以駐竹塹的王作為征北大元帥,王勳(王芬)為平海大將軍,劉懷清為知縣,劉士賢為北路海防同知。
1786 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莊大田起兵響應,大隊人馬在楠梓集結完畢,出兵進攻鳳山縣城,清軍南路營參將瑚圖里(又名胡圖里)率三百兵守北門,見莊大田數千兵馬湧至,清軍一如往常,在胡圖里以下不戰而逃,民軍即時入城殺知縣.湯大紳,典史.史謙等文武官員。林爽文自率兵征伐,旬日之間,連破諸羅(嘉義)、斗六門、南投、貓霧梀等城鎮,席捲彰化、諸羅等大片地區,直迫台南府城。南北二軍,合圍府城。
1786 滿清方面的海防同知楊廷理兼府事,召募在台南府城的本地人,這群受分化後並以為「義勇」為名,替滿清政權修城柵。楊廷理並遣人員渡海向中國滿清告急。
1786 林爽文派偏師王作為征北大元帥,經略當時未全開發的廣大淡水廳(今新竹以北)地帶。攻占淡水,滿清護淡水同知程峻自殺。平日欺壓百姓,當場臨危無法守城,在十二月十三日敗死在義民之手。
1787 乾隆五十二年春正月福建總督常青聞台灣反清,急調水陸兵赴泉州,居中策應。水師提督黃仕簡率金門、銅山之兵二千入鹿耳門,陸路提督任承恩統提標長福、興化之兵二千至鹿港,海壇鎮總兵郝壯猷、副將徐鼎士各以兵至,全都派至台灣欲與林爽文決戰。
1787 九月十七日親滿清粵民三千餘人,豎起「大清」旗號,稱「義民」,向滿清靠攏。並對抗清的莊大田部隊殺去。十月二日莊大田軍以逸待勞,展開一場大截殺,親滿清粵民之義軍十覆其九。
1787 十月,滿清再次調集全中國最精銳的軍隊來台灣作戰,更改主將為陝甘總督福康安並給予平台大將軍的封號,十月二十九日,統侍衛巴圖魯一百二十餘員,湘軍 (湖南兵)二千,黔兵(貴州兵)二千,粵西軍(廣西兵)三千,川軍 (四川屯練兵)二千,共有九千大兵,乘戰船數百艘,於十月二十九日登陸鹿港。鎮壓台灣人的革命運動。
1787 十一月初四日,林爽文軍與福安康軍大戰於八卦山。
1787 自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起至五十二年十月,滿清所發表的陣亡人數為: 正式官兵計一百四十一員,滿漢兵丁計四千零九十五名。此數字不含在台灣所召的鄉勇,及親滿清義民軍,即非滿清正規軍並無名冊計入。
1787 乾隆五十二年吳沙開始籌劃有計劃的開發宜蘭,首先召集居住於淡水的漢人同伴,先到蛤仔難交界的三貂社為基地,三貂社與蛤仔難(宜蘭)僅一山之隔。
1788 二月初五日,福康安以侍衛烏什哈達(四川番屯)自海進,海蘭察、鄂輝自山行,而自統師至風港,越菁穿林,深入三十里。莊大田悉眾以拒。三軍會攻,自辰至午,這群勇敢的台灣人在全中國最精銳的武力攻擊下,不屈而陣亡有二千餘人,遂被擒,及弟大y、母黃氏等四十餘人。
1788 林爽文於一七八八年(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十從容就義,時年僅三十二歲。
1796 嘉慶元年農歷九月十六日,吳沙率漳泉粵三籍移民一千餘人,鄉勇二百餘人,善番語者二十三人,從雞籠出發,乘船一舉占據烏石港,登陸后在南邊築土圍,稱頭圍(即頭城)。
1808 吳化等人將業已在宜蘭開拓的人製作住民戶口清冊,攜至台北艋舺呈繳給閩浙總督.方維甸。要求把蛤仔難(宜蘭)編入滿清政府版圖。
1810 嘉慶十五年滿清政府即核准設「噶瑪蘭廳」,廳治設在五圍(今之宜蘭市),將台灣東北部的宜蘭劃入大清帝國版圖之內此時才將宜蘭劃入滿清版圖。
1839 道光十九年,林則徐奉詔嚴禁鴉片。英商不遵守,照樣販賣,因此林則徐搜出英人所藏的鴉片二萬箱並以火燒毀,同時禁止載有鴉片的西洋船隻進出廣東港口。於是英艦砲擊廣東,中英兩國終於起戰端。戰爭由廣東而波及中國的沿海各港口。英軍同時也不忘攻擊台灣的港口。
1841~1842年鴉片戰爭英軍攻台
1842 道光二二年八月,清廷終於和英政府締結「南京條約」。從此條約,滿清被迫割讓香港,開放五港(廣東.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從此滿清放棄了鎖國政策
1843 道光二三年郭光侯在台灣縣.保大里起義抗清。滿清在台灣的政府把地賦從本色(穀納制)改為改折(折銀納殼制)時,貪官以譎詐來剝削本地人所以郭光侯起義抗清。
1851 咸豐元年林恭反清事件此事件與中國的太平天國相為呼應。
1854 美國欲購台灣
1859 五月十八日天主教神父由西班牙所殖民的呂宋馬尼拉聖多明我會(Dominican),派遣桑英士(Fernando Sainz 又名郭德剛神父)和蒲富路神父(Angel Bofurull),和中國修士三人及教友三人,到台灣在打狗登陸。
1860 咸豐十年九月滿清被迫訂下屈辱的天津條約。天津條約中台灣被迫開港。
1860 咸豐十年桑英士神父於建造台灣第一所教堂於打狗(今高雄市前鎮區前金教堂)。他在次年即一八六一年(咸豐十一年),進入阿猴街(屏東)萬巒鄉赤山地區,傳教於當地原住民。
1861 大南澳英德強墾事件
1862 台灣各港口開放,淡水一八六二年.雞籠(一八六三年)。安平(一八六四年).旗後(一八六四年)。
1862 戴春潮反清革命起義,同冶元年戴潮春在彰化縣.四張犁,以天地會改名為八卦會革命起義,響應太平天國,西螺廖談等亦起義響應,至一八六五年方熄。
1862 同治元年三月,滿清兵備道孔昭慈到彰化,竟然殺了八卦會總理洪某人,這種行為引起八卦會的盛怒。戴潮春帶領八卦會眾,舉手一指即攻下彰化,自立為王並以「大元帥」自居,分封林日成、陳弄、洪欉為南王、西王、北王,自為東王,又封大將軍、國師、丞相等官職,設置中央政府各機關,安撫百姓。儼然成為獨立王國。
1867 美船羅美號事件
1867 六月十九日,美國以陸戰隊一百八十一人從鬼什舟登陸,同時從軍艦上開砲,然後進軍。原住民散伏蒼莽巖山之中,以飛標擲石及毒箭鳥槍應戰。美軍在山路崎嶇地理險阻之下,進退維谷,副艦長馬凱基(A.S.Mackenzie )中箭陣亡,大敗而退。
1867 李仙得旋向台灣的滿清官方交涉,閩浙總督.嚴桂乃下令分巡台灣兵備道.吳大廷答曰:「生番之地不隸中國版圖,難用兵究辦」。於是,美國政府認定台灣島非全屬中國,中國所擁有台灣僅限於西部沿岸,琅喬,以及東北部蘇澳等地,其餘東部、及東南部,全為生番居地。由於生番並無官府,且中國亦稱生番乃化外之民,無對象可資交涉。
1867 美船羅美號(The Rover)事件在國際造成一個事實,即是台灣並非全島屬滿清的領土。台灣原住民與美國直接的談判是台灣不屬於中國版圖的俱體事實。
1868 英德墾殖台灣東部大南澳(一八六八年) 這是英國、德國不認為大南澳是屬於滿清國土。
1868 樟腦戰爭
1869 台灣茶不經過廈門,將二千一三一擔(二十一萬三千一百斤)烏龍茶由淡水直接銷售到美國的紐約,大受歡迎,由於是打著Formosa Tea的商標,從此台灣茶的名聲遠播世界之後,外商陸續來台北設立洋行,福建茶商也陸續設立茶行,從事茶葉生意,台灣茶自此興起。從此台灣烏龍茶以「福爾摩薩茶」(Formosa-Tea)著名於世。
1869 同治八年十二月,桑英士神父在萬巒建造教堂,為台灣現存最早的天主教堂。天主教從此逐漸傳播於台灣中北部。
1870 同治九年英國基督教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派來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來台。他在台南等處建立教會共計五十餘處,傳教於南部一帶,並兼設學校(台南長榮高中學校的前身),也由隨同來台的醫師牧師馬雅谷(Dr.J.Maxwell)在台南開設醫院。
1870 在漫長的二百年間一貫將台灣視為敵境的滿清政府,在十九世紀中葉,眼見歐洲人一步步入侵中國,才發覺到台灣的重要性。所以破天荒的改為獎勵移民。到了一八七○年代距離台灣割日只剩下二十五年,才採用移民獎勵政策,
1872 同治十一年加拿大長老教會派馬偕 George Lesile Mackay至台灣。他以滬尾街(芝蘭三堡)為根據地,主要是在北部傳教,同時,獲得加拿大領事館的協助和駐台外商的資助,附設醫院,邀請領事館專任醫師林格(Dr.Ringer)等人協助治療。
1873 同治十二年,明治六年三月,日本特派外務卿.副島種臣為全權大使,外務大丞.柳原前光為副使,搭龍驤艦赴北京。會見滿清軍機大臣吏部尚書.董旬及吏部尚書毛昶熙,為牡丹社事件開始交涉。毛昶熙答之曰:「生番皆化外,猶如貴國之蝦夷,不服王化,萬國之野蠻人大部如此」。柳原再曰:「生番殺人,貴國拾而不治,故我國將出師問罪,唯番域與貴國府治犬牙接壤,若未告貴國起役,萬一波及貴轄,端受猜疑,慮為此兩國傷和,所以予先奉告」。毛昶熙答曰:「生番既屬我國化外,問罪不問罪,由貴國裁奪」。
1874 日軍侵台牡丹社事件(同冶十三年,明治七年)三月二十二日,日軍從瑯喬灣(車城灣,今之射寮村)登陸,枋寮巡檢王懋功,千總郭占熬雖派兵在瑯喬,見到日軍登陸,也沒有阻止,任日軍毫髮無傷大搖大擺上岸。此後,日軍三千六百餘人六月二日分三路開始進攻台灣南部的牡丹社。
1874 同治十三年依福建巡撫沈葆楨之議,渡台禁令廢止。(離台灣割日僅剩下二十一年)
1875 光緒元年,噶瑪蘭的地名才改為「宜蘭」。
1875 光緒元年台灣兵備道.夏獻綸及台灣總兵張其光合銜公怖「招墾章程二十條」,獎勵中國本土移民來台從事墾殖事業,此將實施近二百年的封山.禁墾政策撤廢,並設置「撫墾局」於大科崁,擬以獎勵東部的移民與開拓。
1875 光緒元年噶瑪蘭的地名改為「宜蘭」。
1875 光緒元年雞籠改名為基隆。
1875 設置台北府,一八七八年台北知府陳星募得二十餘萬,充為工程費,取士林的山石作為建築材料。一八七九年開始興建台北府城。 至一八八二年工程全部完成。
1876 同治六年,英人約翰.杜益度(John Dodd)在台北名人李春生的協助下,收買茶葉試銷澳門,極博聲譽,於是,乃開設「茶館」於台北艋胛街,著手精製,此為台灣的「烏龍茶」(Oolong-Tea)之開端。
1876 西班牙恫嚇事件
1880 俄國的恐嚇
1880 基督教長老會在台南設立神學校,此為今日的台南神學院。
1884 劉銘傳於一八八四年(光緒十年)七月十五日(舊曆閏五月二十八日)抵台督辦軍務。他入台時先抵達基隆,於是就先到基隆砲台逗留數日,經過詳細考察海防,於舊曆五月三十日始台北城。
1884~1885 法軍攻台
1884 六月十六日法軍出兵進攻雞籠,敗回。七月三日,法軍突襲馬尾造船廠,七月六日清廷乃向法國宣戰。
1884 七月二十二日,法海將.李士卑斯 (Lespes率軍艦維拉爾號(Willars),分隊進犯雞籠.滬尾。
1885 光緒十一年三月三日,法軍因曠持日久,且士兵多為疫病而斃,終於收兵自退而去。法軍強大的武力應該是足以戰勝,但是天不幫助,法軍駐台日久,染病者日多,折損戰力甚大。孤拔或鑒於本島之難以佔領,乃乘旗艦拜亞德號(Bayard),率四艦南下,改攻澎湖,於三月二十九日在澎湖風櫃尾半島的時裡澳登陸,佔據媽宮城及砲台。三十一日即完全佔領,擬作久據之計,備修建軍港。
1885 在台北大稻埕的六館街(今之永昌街)開設「西學堂」,教育英語、法文、地理、歷史、數學理科、測量繪圖、等新學問。
1885 法軍的士兵在澎湖也是同樣,水土不服,多罹病災,死亡者日多,勢難久守,同年六月九日「清法條約」成立,七月二十五日法軍開始撤兵。孤拔在清法和議剛成立之二日後,死於停泊在澎湖媽宮的拜亞德艦上,據聞被葬於其法國鄉里。
1885 基督教長老會在台南創設中學,一八八七年並成立女學校,這就是以後的長榮中學。
1886 台灣設立「電報總局」由怡和洋行承建基隆經滬尾、台北、台南、安平;安平到澎湖;滬尾到福州間的電報線。
1886 在大稻埕建昌街(今之延平北路.民生西路的十字路口),設立「電報學堂」。
1887 一八八七年(光緒十三年),台灣獨立成為一省,設三府、十一縣、四廳、一直隸州。
1887 台灣建設了全中國第一條官辦且運客的鐵路。這條鐵路以大稻埕(今延平北路)為中心,計劃從基隆建到台南。先從大稻埕到松山的鐵路在兩年後完工通車。台北至基隆段,全長三十二公里,其中穿越獅球嶺的隧道全長五百七十三公尺,工程頗為艱巨,當時的火車頭叫「騰雲一號」,這架臺灣第一個火車頭目前陳列在台北新公園裡。
1887 臺北府電燈出現,同時在主要街道裝設路燈。
1888 在台北所設立郵政總局
1888 在台北新建考棚,改革考場的弊病。
1890 發現金沙河,光緒十五年劉銘傳在台灣建築台北與基隆間的鐵路,在架設八堵車站之橋,建橋工人入水造基礎,發現河床中有閃閃發亮的金沙。這個發現地點,在八堵橋稍下游之七堵橋,也就是位於今日七堵變電所前橫跨基隆河之「昭和橋」(大華橋)下。
1891 五月三十日劉銘傳正式收到諭令,交接。六月四日歸去,結束六年在台歲月。
1891 光緒十六年基隆河之淘洗區域,由七堵、八堵逐漸溯溪而上,抵達到三貂山麓,終於小粗坑溪與大粗坑溪; 後發現九份山之金礦頭,即小金瓜一帶。
1892 光緒十七年九月,基隆河上每日的採金淘洗人數達三千人。
1893 光緒十九年在九份山發現金之石英脈。其突出於山峰上之小金瓜石巖即為金礦之露頭處。而以露頭為中心,形成前多條河流之放射性地形。大粗坑溪與小粗坑溪,由約金瓜之西面發源,將山水匯流進基隆河,成為砂金之來源。
1894 光緒二十年六月底,金寶泉之包?到期,滿清官員台灣巡撫邵友濂見金瓜石金礦之發現,即迅速將採礦權收回,重設金砂局。
1895 光緒二十一年,明治二十八年 三月二十日,在日本的馬關(今之下關)春帆樓清日兩國為甲午戰爭的談判。
1895 五月二十八日日軍在台灣澳底登陸

http://tw.myblog.yahoo.com/tw0916833677/article?mid=24446&prev=-1&next=24445

台長: Aher
人氣(475)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老 物 典 故 |
此分類下一篇:噶 瑪 蘭 .....員 山 .......990308 Aher
此分類上一篇:功 成 身 退......................戰 機 車 Aher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