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10 11:58:37| 人氣2,4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伊莎貝拉》給上帝的承諾

想看《伊莎貝拉》,是因為它入圍柏林影展時,導演在訪談中提到,這個名字在西班牙文裡的意思是:「給上帝的承諾」。


從《買凶拍人》小市民的黑色幽默、《大丈夫》對《無間道》的顛覆、《公主復仇記》戳破「王子公主」的童話,到《AV》諷刺年輕人的心態,彭浩翔的電影總是能從平凡的人物帶出不凡的創意,藉由精巧的佈局,峰迴路轉的讓人訝異,繼而恍然編導的巧思。

《伊莎貝拉》也不例外。自身難保的頹廢警察馬振成,被叛逆古怪的青春少女張碧欣纏上,一夜情的疑惑碰上父女的可能,已經是極具張力的基礎,但彭浩翔的野心不僅於此,還有澳門回歸的歷史情意結。

《伊莎貝拉》的時間點設在1999年,澳門回歸前的48天。澳門離中國不遠,卻在祖國外漂流,張碧欣自小在澳門長大,馬振成卻對她相見不識。歷史的定位,地理的座標,回歸對照尋父,都將作品的格局拉大,呈現突破前作的企圖。

和之前的幾部喜劇不同,《伊莎貝拉》比較接近《公主復仇記》,散發歐洲電影的文藝氣息,同樣是聚焦在兩位主角的互動上,但《伊莎貝拉》不論場景設計或畫面構圖都更精雕細琢,對白不多而用配樂來帶出情緒,並穿插字卡連結回歸的歷史背景。

美麗的影像、迷人的異國風情加上歷史對照、懸疑、曖昧等元素的精心佈局,構成一部精緻的電影,但是有時候,計算得太精密反而會流於刻意和匠氣。《伊莎貝拉》最吸引人的,不在於劇本,而在於兩位主角的互動和火花。


初次看到梁洛施的《蟲不知》,真的不明白她為何能以此片入圍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反而後來《情癲大聖》和《春田花花同學會》的演出讓我留下鮮明的印象,雖然我認為過於單純天真的角色,是埋沒了她的個性派演技,然而相信《蟲不知》裡沒有對手演員的特效演出,仍然是使她演技成長的經驗之一。

《伊莎貝拉》是梁洛施繼《蟲不知》後,再一次擔任主角,這部戲讓她在柏林影展受到注意,上映後演技也大受肯定。我並不覺得她演繹的層次已達影后的水準,但她的確是個深具潛力的演員,張碧欣這個角色的說服力,就建立在她奔放投入的演出上,外表叛逆內心孤寂,有引男主角遐思的性感又不流於狐媚,兩者間的互動曖昧卻又感人。其實這複雜的角色拿捏得不好就會變得流氣,但梁洛施展現出青春的神采,為角色注入了生命。

而杜汶澤呢?他曾是港劇裡的熟面孔,也是港片中出色的喜劇綠葉。可是從《六壯士》裡自卑尋死的小男人、《情義我心知》中真情流露的小混混,到《伊莎貝拉》放棄自我又難忘舊情的貪污警察,連續三年非喜劇而近文藝的演出,一次又一次拓展角色的深度,杜汶澤持續的證明了自己演員的可能性,也因為其低調樸實卻不失層次的演繹,和梁洛施的青春奔放恰成對比,各自突顯了角色又融合成動人的火花。


彭浩翔的電影名字,不論是開宗明義或暗藏玄機,總是巧妙的點出主題,《伊莎貝拉》更是一語多關的道出舊情、父女、母女等情結。它既是梁洛施戲外的英文名字,又是連結起父女關係的小狗名,同時也是母親為忘卻舊情而改掉的名字。當然,它還有「給上帝的承諾」這個美麗的涵義。

始終覺得彭氏的電影裡,存在著一種男性對女性的窺視,即使是女性主角的《公主復仇記》,也是男性眼光對女性情誼的看法。有人說,父親是女兒最初的戀人,女兒則是父親最後的戀人。《伊莎貝拉》踩著亂倫的界線,卻巧妙的解套,讓主角間有著曖昧的情愫,又沒有越界的危險,而能以父女的名義,讓時間和等待去淡化或延伸種種的可能。


其實我很好奇,究竟張碧欣知不知道自己的生父另有其人呢?早熟敏感如她,是真的相信母親的話,還是流著母親的血液、繼承母親的願望、愛著母親的戀人,就是她懷念母親的方式?

有時候人活在世上,是需要一些羈絆,一些責任,才能確定自己的位置。因為有約定要遵守,有承諾要完成,才能有勇氣撐過現在。馬振成接受了沒有血緣的女兒,是對舊愛的難忘還是補償?也許他是以一個父親的承諾,來和過往道別。


伊莎貝拉,不是給上帝的承諾,是給自己的承諾。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視娛樂交友間」

台長: Ocean
人氣(2,4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港片 |
此分類下一篇:《四大天王》誰的主控權?
此分類上一篇:《情義我心知》東京的月夜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