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花景觀-六十石山開花面積大
花蓮縣玉里鎮海拔八百公尺的赤柯山,有佔地超過四百公頃的金針花海,整排柔綠的水杉樹,切割金黃花田,有如「小瑞士」般美景。
金針花海花蓮
很多人不知道赤柯山,在企業贊助下,他們組成農民劇團,到處演出「十三灣」的開墾故事,後來這個「全台最高的農民劇團」受邀到香港演出,慢慢讓赤柯山有了知名度。
說到花蓮玉赤柯山,會聯想到金針是吧!?但是您可能不知道,赤柯山的開發史只有短短五十年,在赤柯山上,有一群農民 組成一個劇團「十三彎農民劇團」,把赤柯山的開墾歷史及自己經歷過的故事,編成故事演出來,用演戲的方式推動赤柯山的文化。看到團員們粉墨登場,很多人都 不相信他們是農民,訝異他們的演技怎麼這麼好!好本領傳到了國外,今年七月,他們被邀請到香港,參加「2007國際戲劇與教育聯盟大會」,在全球九十多國 的教育家、劇場工作者、教師及社區工作者前展現演技。帶大家認識這群可愛的農民。<我們演的故事,都是我們山上在地的事><有時候會覺得還演不太過癮這樣><出去演出,大家掌聲很大,回來我們也很開心,大家邊喝雞酒邊笑>斗笠、扁擔、米籮等真實的農具,都被拿來當做表演道具,赤柯山十三彎農民劇團是台灣第一個完全由農民組成的劇團。(稍停)抱著假娃娃,45歲的潘哲雄,把大男人照顧嬰兒時手足無措的樣子,詮釋的非常傳神。 <我的小孩在哭了,會不會肚子餓了。肚子餓了,喝點牛奶。>[玉里鎮公所民政課長 黃羨喜]透過這次的演出,剛好也讓小孩知道以前的生活情形怎樣,我想這樣也很好,一個機會教育。這回在花蓮玉里樂合國小,十三彎農民劇團演出的是「今天不採金針,上學去」,描述過去赤柯山的小朋友上學途中發生的趣事。 [十三彎農民劇團團員 潘素琴]什麼東西都可以當零食呀,我們沒有很多零食可以吃,我們就是以野外的一些植物,譬如說我們常吃的秋海棠呀,還有野草莓呀,有一些野果也會採來吃。<等一下啦,媽媽說路邊的東西不要亂採來吃啦,沒關係啦,他們都在吃,我吃看看,好吃耶,喔,解渴,很酸。你們要吃嗎?小朋友,不要,真的可以吃啦。> 台下小朋友看得哈哈大笑,台上演員馬上脫稿演出,和台下進行互動。 <他們,他叫我們去採的,老師,什麼事,我有看到他有偷採,你還這樣想要威脅同學。手伸出來,伸出來,伸出來。>[樂合國小老師張維東]他們這團演戲演得很有趣,小孩子看得很開心,很熱鬧,演得很好。[玉里鎮公所民政課長 黃羨喜]我沒想到他們演出,可以和小朋友互動這麼好,這麼精采,本來想說小孩會不會看到快睡著,結果不會,很精采,大家很投入。<這個不是鳥糞啦,看起來很像鳥糞呀,這個是蝴蝶的幼蟲。之後就會變蝴蝶啦,像這個喔,對啦,就像這個,牠就叫黑鳳蝶,黑鳳蝶喔,講標準一點,黑鳳蝶,你講一次,黑鳳蝶,小朋友講一次,黑鳳蝶。>[十三彎農民劇團團員 潘哲雄]這一次配合校園演出,你就要去設計,當小朋友看我們演出的時候,除了演以前的故事,我們在這當中還可以帶進什麼,有教育性質,有教育的功能進去。非常喜歡演戲的巫智明說,他們演的都是自己的故事,十三彎農民劇團成立四年來,他們沒有背過劇本,所有的台詞都是自己想出來的。 [十三彎農民劇團團員 巫智明]就是我們小時候的經驗,我們親身經歷的事,說一個故事出來,才去接,把它連接起來,都沒有劇本,還要背劇本就會緊張、會不記得,會忘詞呀。[十三彎農民劇團執行長 潘素燕]一般的劇場他認為是,很多事情要預先規劃,然後很順的這樣走下來,可是在農民劇團來講,他是邊演邊調整,他們說越多觀眾他們就演得越開心,越會演。大膽、自然的演出,十三彎農民劇團成員的表演功力可不是蓋的,每次演出都博得大家的掌聲。 <這已經差不多二十多年沒整理了,二十多年沒人走了,就變成這樣。>說到十三彎劇團名稱的由來,非常有趣。過去交通不發達的年代,上下赤柯山都ㄧ定要經過這條有十三個彎道的小路,十三彎小路上有著許多赤柯山居民過去生活的回憶。 [十三彎農民劇團團員 林秀桃]老人家說以前他們來的時候,都沒有路嘛,都走這條山路,他們說有一段彎來彎去,彎來彎去,彎來彎去,很多彎,他們曾算過是十三個彎,小孩子讀書的時候,第二代小孩讀書的時候,他們也是走那條路,我們就想說我們劇團叫做十三彎比較剛好。<這你有吃過嗎?這很酸,這秋海棠呀,秋海棠吃吃看,這很止渴耶,很酸耶,酸才會止渴。>來到十三彎小路,劇團的團員七嘴八舌的說著過去的故事。 [十三彎農民劇團團員 周慶南]每天這樣走,因為我們要去學校呀,我們十幾個學生都要去學校,每天走,一趟下來,下山要走一個多小時,下山比較快,上山就比較久,有時候回去還要扛米耶,拿東西這樣。 [十三彎農民劇團團員 潘素琴]以前走到這裡的時候,從學校走到這裡,就會開始數,這裡第一彎嘛,就開始從這裡開始數,我記得這裡有很多姑婆芋,我們到這裡下雨的時候就會拿那個姑婆芋當雨傘。赤柯山居民以十三彎小路的生活記憶做為創作題材,把赤柯山的開墾歷史以及自己經歷過的事情,編成故事演出來。 <你好,你好,你好,阿伯,來找你,了解山上的歷史。>為了更了解赤柯山的過去、挖掘更多赤柯山的故事,林秀桃和老公黃明傼有空就去拜訪耆老。 [赤柯山耆老 張隆賢]都是從嘉義過來,一開始是親戚牽親戚過來,一開始大家都養很多豬,養豬就抬去賣就可以生活,和人家賒米。75歲的張隆賢,從嘉義搬到赤柯山已經有五十年了,他說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西部受災嚴重,許多嘉義人因此搬到赤柯山上,向林務局租地造林,當時生活相當困苦。 [赤柯山耆老 張隆賢]我們西部那時候,比較沒辦法賺來吃啦,這裡路比較不好,這裡比較可以開墾,西部沒地方開墾了,土地都很窄呀,來都是種蕃薯,十個這樣啦,都種蕃薯在生活,養豬啦。[十三彎農民劇團團員 林秀桃]種金針、養豬啦、養雞要挑下去賣,都是用挑的,挑到哭,我聽他們說有時候下雨,路很滑呀,很陡呀,跌倒不是這裡破皮、就是這裡破皮。老人家說完,眼淚在眼眶打轉。直到六十年代開始種植金針,赤柯山居民的生活才開始好轉,目前赤柯山上總共種了三百公頃左右的金針。每到金針採收期,農戶就會請大量人工採收金針,林秀桃的老公黃明傼笑說,過去他們都是在金針工裡挑媳婦。 [林秀桃的老公黃明傼]每一戶農戶他至少要約聘工人,臨時工,十個到二十個,我們不用出去找,要選媳婦有沒有,就看她今天有沒有認真採呀,她的工作習性啦,去她家拜訪呀,在赤柯山裡面,幾乎80%都是客家媳婦,因為客家人勤儉、持家。 [十三彎農民劇團團長 李俊東]因為我們都做有機的,所以全部都要人工。團長李俊東正忙著在火龍果園裡施肥,他說一開始他是在劇團幫忙搬道具,回想剛開始演戲時,他總是心跳加速,一定要先喝點酒壯膽,才敢上台。 [十三彎農民劇團團長 李俊東]說不會怕是騙人的,頭一次剛上台表演的時候,也是說講話有一些會打結,所以心裡都會,怎樣講?心跳會加快這樣,講話有時候會有一些口吃這樣。 <大隻喔,這一隻,好,等一下,休息一下,我交代老婆一下。>不只是團長李俊東,十三彎農民劇團裡九位團員全都是貨真價實的農民,沒有人是天生的表演高手。 [十三彎農民劇團團員 周慶南]演戲一下要想台詞,一下又要幹麻、幹麻,排演什麼的,都會害怕呀,比較困難啦,人家叫我們去拿鋤頭還是拿筆,我拿鋤頭比較輕鬆,比較不會拿筆,我們做事的人就是這樣啦。[十三彎農民劇團團員 林秀桃]我們裡面有幾個人不太敢,第一次我們要演出的時候,他也沒什麼說話呀,第二次演出的時候,他就很會說呀,其實我們的台詞都自己想的,都自己想,後來他演這個角色要說什麼話,他演第二次就敢說,演第三次就越講越多<看我老婆這麼開心,我很怕她到那裡去,覺得失望,我不知道要怎麼跟她說。>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這些農人們,不排戲、不演戲的時候,也忙著揣摩角色。像是林秀桃,就常常在茶園裡,一邊工作、一邊想著要怎麼樣才能把角色演好。 [十三彎農民劇團團員 林秀桃]有時候我就看電視,要騙人喔,要怎麼騙,臉上的表現要怎麼樣,肢體動作要如何,也是一直看戲一直學,都要呀。很多人都很好奇,樸實的農民怎麼會想要出來演戲呢?林秀桃說他們演的都是赤柯山上發生的故事,透過戲劇演出,他們要讓更多人認識赤柯山。 [十三彎農民劇團團員 林秀桃]累是會累啦,像我有時候很忙,又要採茶,晚上有時候又要排演,排演這個我們純粹是好玩,不是賺錢,幾個人好玩,把我們赤柯山農民的心聲說給大家聽。 <什麼都要自己來,佈景呀、造景呀,園藝什麼都要自己來。圖畫一畫,我們就照這個剪,照圖形剪,就貼上去佈置。>一切準備妥當,好戲就要開鑼!下音樂放下鋤頭,走出田地,跨向表演舞台,赤柯山當地居民成立十三彎農民劇團,用演戲的方式推動赤柯山文化,他們大方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希望透過演出,將他們美麗的家鄉赤柯山介紹出去。 採訪/撰稿 詹淑雲
金針花美味
麻油炒金針花
金針花景觀-花蓮赤柯山金針花
雖然赤柯山及六十石山相距不遠,但兩者金針花景觀不同,六十石山開花面積大,整片山頭都是黃金花海;赤柯山金針花海面積雖然不大,但是沿著蜿蜒的台9線向上,加上當地特有優美的丘陵曲線襯托下,畫面更為和諧,不少角落都有金針花開,多了幾分精緻之美。
原文網址: 花蓮赤柯山金針花 中秋節最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