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18 19:04:01| 人氣4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古兵書《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同時出土-在山東臨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臨沂風光



臨沂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十萬年以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遠古文明。二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在境內有多處發使用文字符號,現沂河和沭河流域發現的近百處細石器文化遺存,是一、二萬年前的人類所創造。早在5000年以前,這裡的人類就開始掌握了釀酒技術,使用砭石治病等。商朝時期,這塊土地上就豐存過郯、莒、費諸方國。週滅商後,魯國齊國是周王朝控制東方的重要支柱,臨沂地域除分屬齊、魯等國外,見於<<春秋>>的還有顓、陽、向、莒、郯、根牟、於馀丘、杞等國。春秋時期,除上述古國外,見於<<春秋>>的有啟陽,中丘、祝丘、費、防、台、東陽、武城、丘輿、向、次室、蒙、鄆、堂阜、蓋、艾、紀障、密、鄢陵等20個。這些大城邑的出現,是經濟文化發達的標誌。戰國時期,域內諸封國先後為齊、楚所兼併,至戰國末期,南部屬楚,北部屬齊。秦朝統一,地方實行郡縣制,全國分為三十六郡,臨沂地域屬瑯琊郡和郯郡。

 



孫子兵法.


古兵書《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同時出土-在山東臨沂




孫子兵法


古兵書《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同時出土-在山東臨沂




孫臏圖案.






竹簡.


在我國的先秦時期,一門出了兩位著名的軍事家,這本是巧事,兩千多年後,這兩位軍事家的兵法著作又在同一座墓葬中出土,這更之巧中之巧的奇事了。

  這兩位軍事家一是春秋晚期的孫武,一是戰國中期的孫臏。1972年春這兩人的兵書《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同時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同時被發現。

  銀雀山是臨沂舊城以南一公里外的一座小山岡,它的東面還有一座小山岡叫金雀山,兩山對峙,是一處漢代墓地。當年在銀雀山清理了兩座墓,下葬年代雖然都在西漢早期,但時間略有早晚。一號墓出土了“半兩”錢和“三銖”錢,而沒有出“五銖”,而歷史記載“三錢”錢武帝建元五年停鑄,“五銖”錢始鑄於元狩六年,故推測一號墓下葬於公元前140年至前118年。二號墓出土了“半兩”錢和武帝《元光元年歷譜》竹簡,推測下葬於公元前134年至前118年。《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竹簡就出土於一號墓中。

  一號墓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一棺一槨。槨室南北長2.64米,東西寬1.76米,高1米。槨室內有一層隔板將其一分為二,東部為棺室,棺內頭南腳北仰身直肢葬屍骨一具,已朽毀。西部為邊箱,隨葬了銅器、陶器、漆木器、栗米等。竹簡放置在邊箱北部陶器和漆木器之間。由於長期浸泡,聯綴竹簡的編繩腐爛,致使許多竹簡散亂。發掘統計,這批竹簡大約有四千寸百多枚,大多長27.6厘米,寬0.5~0.9厘米,厚0.1~0.2厘米,深褐色,上面墨書隸字,滿行者一般為35字至40字。

經過古文字專家多年的拼對釋讀,竹簡內除了《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外,還有《六韜》、《尉繚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以及《元光元年歷譜》等古籍、古佚書。其中《孫子》竹簡完整者三百多枚(圖一、二)。

 

內容除了傳世的《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等十三篇外,還發現有《吳向》、《黃帝伐赤帝》、《四變》、《地形二》等佚篇。

  《孫臏兵法》竹簡約四百五十餘枚,字數在一萬一千字以上。

 

全書(竹簡)分為上、下兩編,每編各十五篇。上編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纂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纂》、《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下編為《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積疏》、《奇正》。

  孫武與孫臏,本是兩位傳奇的軍事天才,他們所著的兵法又是傳之後世的用兵奇書。

  孫武乃春秋晚期齊國人,但他的軍事才幹在本國卻得不到施展,在另一位軍事家吳起的推薦下,帶著他的兵法著作輾轉入吳。吳王闔閭非常賞識他的軍事論理,命他以宮中侍女嬪妃為士卒演練陣法。他以嚴格的軍紀把這一百名弱女子訓練得如戰士一般,立跪起仰,列隊布陣,皆和規矩,這就是司馬遷筆下“孫武練兵,美女列陣”的故事。拜將帶兵後,西破強楚,攻入郢都,北威秦晉,顯名諸侯。吳國的強盛,孫武功不可沒。

  孫臏為戰國中期人,生於阿、鄄(今山東東阿、陽谷一帶,孫武子後人)。他更具傳奇色彩,甚至沒有留下真名,只因受過臏刑,遂以“臏”為名。他年輕時與魏國人龐涓為好友,同拜鬼穀子為師,因誠實好學,深得先生器重。後龐涓到魏拜將,深深妒嫉孫臏的才能,把他誆至魏國,施酷刑割掉了他的髕骨並軟禁起來。孫臏佯裝瘋癲逃回齊國,齊威王不嫌孫臏為刑餘之人,拜為軍師。他協助田忌屢建奇勳,特別在桂陵、馬陵兩次戰役中大敗龐涓,青史留名。馬陵之戰發生在公元前342年,龐涓率兵攻韓。韓國向齊求救。齊威王拜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馳援。孫臏再用“圍魏救趙”之計,迫龐涓撤兵。次年又施減灶之計誘敵。龐涓看到齊數日齊軍爨灶屢減,以為齊軍潰散,遂選精騎兩萬,由他和太子申率領急馳追殺。孫臏則在兩山夾峙,草木豐茂的馬陵道(今河北大名境內)埋伏了一萬弩兵,伐木塞路,並在一株大樹的樹幹上寫下“龐涓死此樹下”六個大字。龐涓率兵追至,已將黃昏,看到道路雍塞,方知中計,忙令士兵清理路障,又讓點火看清樹上字跡。這正是孫臏的信號,頓時萬弩齊發,利箭如雨。魏軍大敗,龐涓受了重傷之後拔劍自刎,太子申被齊軍俘虜。孫臏也因此青史留名。

  孫武與孫臏祖孫各有兵書傳世,為了區分,《漢書·藝文志》把孫武《孫子兵法》稱為《吳孫子》,而把孫臏著的兵法稱為《齊孫子》。到了隋代,《齊孫子》已佚,《隋書·經籍志》不再著錄,自唐代以後只有孫武的《孫子兵法》流傳下來。

在《孫子兵法》中,孫武強調用兵要合於“道”,何謂“道”?即“令民與上問意也”,就是要符合君王與民眾的共同意願。做到了這一點,就可以上下同心,不懼生死。“不戰而屈人之兵”——不透過兵鋒爭鬥,就能讓敵人屈服才是戰爭的最高境界。對待戰爭君主、將帥要慎之又慎,不能盲目,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而要“知己知彼”,必須知天時,知地利、知敵情,而後制定做戰方案,速戰速決。“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勝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只有這樣,才能“運籌帷幄,決戰千里”。

  《孫臏兵法》在《孫子兵法》相比,有繼承,有發展,特別是適應了戰國中期以後步、騎兵逐漸在戰場上受到重視的形勢,在攻城、列陣和在加強裝備軍事方面銳意創新。

  譬如攻城,在《孫子兵法》中視為下策。到了戰國中期,諸侯各自雄踞一方,“千丈之城,萬家之邑相望”,不攻佔主要城池就不足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孫臏兵法》特別強調攻城的方法,《下編》中有“雄、牝城”篇,根據城池所處的地理形勢和周圍的地形地貌,分為“雄城”和“牝城”,“雄城”五種,“牝城、虛城”六種,采取不同方法,分別對待。《孫臏兵法》上、下編各有一篇講行兵布陣,上篇“八陣”講如何根據不同地形、敵情,用不同陣法作戰,下編“十陣”講十種陣法的布列和應用。這十陣有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之陣、雁行之陣、鉤形之陣、玄襄之陣、火陣、水陣等。這些陣法特別強調多兵種混合作戰,車兵、步兵、騎兵、弩兵協調配合,選擇不同戰陣,這就比《孫子兵法》前進了一大步。《孫臏兵法》還十分重視新型兵器的應用,特別是弩,文中屢屢提及,強調在地形狹窄處要多用弩。馬陵之戰大敗龐涓就是一個很好的戰例,《孫臏兵法》開篇“禽龐涓”有此內容。

  自隋以後一千多年來,由於《孫臏兵法》佚失,獨有《孫子兵法》流傳下來,後世遂對它產生了懷疑,認為孫武本無其人,《兵法》為孫臏所著,或認為是東漢末年曹操改編或後人偽托。銀雀山竹簡《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出土,使這個困擾了學術界千餘年的難題迎刃而解,特別是《孫臏兵法》的出土,使這部失傳已久的奇書再現塵世,豐富了中國優秀典籍的寶庫,我們還真的要感謝銀雀山那位喜愛兵書的西漢墓主了。

 

《古兵探觀》工作室    於炳文  楊萍





臨沂地圖.


古兵書《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同時出土-在山東臨沂




臨沂風光.




臨沂風光






臨沂風光






臨沂風景.






銀雀山.






銀雀山是臨沂舊城.







台長: 土司
人氣(4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