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屋的模樣,不難想像。
長長的,幾十戶人家住在同一屋簷下。共享的長廊是住戶往來、聚會、娛樂的空間。屋外曬米挑米,屋下蓄養家畜,屋內熱鬧喧騰。
喜歡這種開放式的生活方式,除了拉撒性等私隱,其他活動都可搬到屋外做。天氣悶熱,跑到長廊上乘涼,晚上一頭栽入草蓆上睡。
豐收節或任何節慶到來,一整屋人(百人以上)盤膝而坐,女舞蹈員穿上傳統衣裳,男的戴上羽毛頭冠,在竹製傳統樂器的伴奏下,紛紛隨音樂起舞,邊聞著手上捧著的米酒香,這一夜,大家都醉倒了……
到美里的第三天,我的想像終落實了一半。
到一個叫作Rumah Aji的伊班族長屋。很老了,我忘了問有多老。
它由藍、綠、紅、橙、黃、粉紅等顏色的單位(叫單位又像現代組屋了)組成,這些顏色是住戶各自漆上的,在單一模式的管轄下,個人色彩不被抹殺,在長屋外,我見到了理想國度的縮影。
一踏入長屋,是又長又寬敞的走廊,望不到盡頭,我除下鞋子小心奕奕地探索……
也許是午間吧,年輕的都出外工作了,只見幾個老人和婦孺,坐在長廊上乘涼和玩耍。有個老婦人,還是光著上身的,就像之前在書上看到的,在60年代前更偏遠的叢林裡,原住民男女都一律裸露上身,因他們的字典裡沒有羞恥,只有自然。
我向他們打招呼,他們也很友善的跟我寒暄。
與Niah的長屋相比,Rumah Aji的住戶較純樸,也許是訪客少,他們對訪客完全沒有抗拒感,要求與他們合照,他們很爽快地答應,我一手抱起小孩時,他們還擔心小孩的尿布濕了,弄髒我的衣服。
我為他們的善良而感動。
“Sana ada satu lagi rumah panjang(那邊還有另一座長屋)。”一位老翁還給我報料,村裡不只有長屋,還有田,但多數年輕人都搬到城裡了,他們都接受高深教育,在辦公樓裡工作,偏僻的村落已留不住他們。
這種無奈的曲調,每個小地方都演繹著吧。
從窗外偷窺一些單位的客廳,大部份都佈置得很美觀整齊,沙發電視音響系統,該有的都有了,只是屋裡沒什麼人。
我再到長屋外望望,方圓百里內只看到樹叢、沙石、小路,想起剛剛抱著合照的小孩,他長大了,也會追隨哥哥姐姐的步伐,離開這裡吧?拍了幾張照,不再往下想,我便與他們道別。
只遺憾他們沒邀我留下,喝酒跳舞,度過一個熱情的夜晚。
圖說: (由上至下)
1. 五顏六色的伊班族長屋─Rumah Aji
2. 坐在長廊上乘涼的祖孫。
3. 其中一個美觀整齊的長屋單位。
4. 屋長名一樣長,Rumah Aji只是縮寫而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