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這樣的喜歡聽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青年戀愛了好幾年,女孩還是決定不了是否嫁給那個男孩。有一天,他們來到江邊散步,女孩看見對面風景很好,綠草如茵,萬綠叢中有一團紅色,一朵碩大的花朵,美得令人目眩,讓人心顫。女孩對男孩說,你既然那么愛我,那就幫我去摘那朵花。男孩一看附近沒橋也沒路,只有一條寬寬的江,嘩嘩作響的流水聲似乎在說“你不敢你不敢”。男孩二話沒說跳進了水裏,女孩看了湍急的水,就有些後悔,其實他要知道的只是“敢”與“不敢”,真的去了她有些後怕,想喊已來不及了。男孩艱難地遊著,好幾次水流把他沖向下遊,他都堅持住了。他想如果自己松一口氣,也許一切都會隨流水而去了,女孩會不會傷心,會不會再愛另一個人。終於女孩看見男孩上了岸,奔向那團火一樣的東西。突然,男孩僵住了,一動不動地像種在那兒的樹。男孩看到的只是一團紅色的塑料紙。好久,男孩才回頭看來時的路,對面穿著紅色的女孩變得有些模糊,像剛才遠看時的一團花朵。渾身濕漉漉的男孩,用手擦了擦臉,走向了另一個方向,他再也沒有回到女孩身邊……
假如沒有那團紅色,假如沒有那條江,假如那女孩沒這么說,假如那男孩不走,生活會是怎樣的呢?我們都無法預知。也許生活本來就是這樣說也說不清楚,我們常常因為一念之差而選擇了另一條路。
二
春天時,我們面對繁花似錦的世界,我們陶醉,我們心曠神怡,但依然不會有“但願長醉不願醒”的想法,因為我們內心還有奢望,很想知道這些花有沒有結果,我們想象著成熟的秋天,累累的碩果,秋天在那一頭強烈地誘惑著從不知足的我們。到了秋天,我們看到了真相,看到了哪些花有了果,哪些花沒有修成正果,我們雖然滿足了好奇心,但仍不免有些失望,我們會想,還是不知道時好,保留著朦朦朧朧的憧憬,保持著未知的神秘和希望。
夏天時我們說著冬天的好處,冬天時我們又反複想著夏天的愜意。我們似乎總在不滿中尋找著生活的出口,即便有時我們已經在站在那個出口。
三
小時候,我們常常羨慕大人們,有這么大的能耐,有那么多的權利,無需經過任何人同意,能夠做這樣那樣,不像小孩子做什么都被人管著,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時我們巴不得自己一夜之間成為大人。
長大後,我們才發現成人的世界裏有太多的人情世故,有太多的虛偽與掩飾,太多的煩惱與瑣碎,有這么重的責任和道義。我們有時感自己力不從心,感到心都有憔悴。早知如此,何必長大。於是,我們又羨慕小孩,天真活潑,無憂無慮,可是我們還能回到從前嗎?如果再回到從前,所有一切會改變,但那只是“如果”,現實是那樣殘酷,甚至有點面目猙獰。
四
看電視劇時,我們總被故事牽著,像猜想在白紙上會畫什么畫,故事會怎樣發展,充滿著神秘。但我們不滿足於這種想象,寧肯犧牲很多時間,陪著電視,陪著那些討厭的廣告,就想知道結局的模樣。等到故事“水落石出”後,我們又不免有些悵然,早知這樣還不如不看,又回頭想著不知道時的種種美妙。
開始做事情時,我們總是豪情滿懷,把結局想得非常完滿。做到結尾時,我們又後悔當初沒有這樣沒有那樣,才會有這樣的結局。
五
人生如戲,還是戲如人生?
有人演戲而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覺得人生不如戲裏完美。曾讀到一篇小說,女主人公因為演戲而陷入困境,覺得世上再沒有戲裏的男人那樣出色,於是以自殺來了結自己的生命。這當然是極個別的。
但站在人生的舞台,我們每天是否在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我們是否清楚有多少人帶著面具,而又有多少人以真心示人。可能到最後我們都搞不清自己是誰了,更不要說是別人了。
人生到底在戲裏還是戲外?
六
知道一個秘密,可以滿足好奇心,但保守一個秘密又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急於想知道時,我們希望整個世界都沒有謎一樣的東西;知道了秘密之後,又很後悔,因為知道了又要保守這一秘密,會成為心靈沉重的包袱,這時會寧願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七
有一個寓言,說一只饑餓的狐狸免強從一個籬笆洞中鑽進一座葡萄園,吃到了自己心儀已久的葡萄,但他卻怎么也不能再從洞中鑽出來,為了出來,他又不得不挨餓。這樣出來後的狐狸還是很餓。我想那狐狸肯定不知道在裏面好還是外面好。裏面可以吃飽,但卻因此失卻自由,隨時可能被人抓到。誰能說清怎樣的狐狸才幸福呢?在外面想著吃時的美好,在裏面想著自由的美好。
人有時也難免會這樣想。婚姻是一座這樣的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想出來。這些年離婚率不斷攀新高,進進出出,熱熱鬧鬧的背後是失望,深深的失望。可能人們之於婚姻的希望太高了,失望就在所難免;也可能人們根本就像那只狐狸一樣,搞不清外面好,還是裏面好。
很多年前有位名人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許多年後我們是否應該倒過來說說,沒有婚姻的愛情就道德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