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16 09:57:28| 人氣1,10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穿越夢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穿越夢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每晚平均做兩個小時的夢,
既是夢的導演、編劇、演員,也是觀眾。

  你是否也常夢見:
  被各種妖魔鬼怪追著跑?
  自己的親朋好友過世?
  考試來不及準備?
  和想都沒想過的對象親密接觸?

  夢其實就是一種「加了密」的語言,述說著自己不曾察覺的另一面;
  夢也是一枚心靈指紋,映照出一個人的成長背景和心靈狀態。

  從孩童、青少年、成人到老人,不同年齡做不同的夢。
  同樣被殭屍追、在樓梯間上下奔跑的夢,不同人都有不同感受。
  解夢技巧大公開,三步驟DIY解夢。

  作者王榮義為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主任,美國波士頓學院教育碩士,專長心理學。從事心理諮詢工作20多年,累積豐富的協談經驗,透過夢境解析,解答並安撫受傷的心靈。

  不同於市面上解夢書譯本,讀來似懂非懂、不易親近,本書提供的例子都是本土實例,與多數讀者經歷的時空背景接近,且融合西方科學理論及台灣文化背景,更貼近國人的實際生活需求。

  解夢技巧大公開:三步驟教你DIY解夢,並提供長期追蹤的真實案例,呈現其內心成長與夢境轉變的翔實紀錄。

作者簡介

王榮義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主任,對夢的探究超過20年。深感許多人因誤解而對夢有道聽塗說、怪力亂神的解讀,因此大量蒐集本土夢境實例,以心理學為基礎整理出實用解夢通則。希望透過此書,幫助讀者藉由夢境更認識自己及所關心的人。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院牧
  神學院兼任講師
  曾任長老教會大專中心輔導

  學歷:
  波士頓學院教育碩士
  愛丁堡大學神學碩士
  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

推薦序
遇見真實的自己(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楊育正)
夢裡夢外都自在(資深精神科醫師 吳佳璇)
讓夢,帶你與自己相遇(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作者序 
解夢協談,繽紛心靈世界二十五年

前言  惜夢解夢,人生更自在
夢的演進
神經學的研究
解夢的功能
改變人生做好夢

第一章 我為什麼這麼愛做夢——夢的資料庫
你知道嗎?人類平均每晚做夢兩小時
夢有黑白,也有彩色
為什麼做過的夢老記不起來?
似曾相識的夢
夢是一枚心靈指紋
不要害怕恐怖的夢

第二章 夢見一隻七彩狐狸——夢的語言,象徵的手法
為何要用象徵表達?
夢的象徵,以看得見的東西表達看不見的想法、情感
同樣考試的夢,不同的人象徵意義迥異
夢對每個人都有獨特意義
為「夢的象徵符號」做分類
.距離原則
.空間原則
.動物的象徵
.顏色的象徵
.通俗的象徵
.抽象的象徵

第三章 從夢見卡通怪獸到爸爸身上插把刀——夢的成長史
幼兒時期到國小低年級的夢
國小高年級的夢
成人的夢
老年人的夢

第四章 什麼人做什麼樣的夢——夢的十大性格
壓抑的人做奇怪的夢
從夢境看十大性格 
.自責與自我否定的人
.自我懷疑及自我形象差的人
.高自我要求、完美主義的人
.內心充滿恐懼的人
.不了解自己內心感受與想法的人
.假單純的人
.杞人憂天型的人
.缺乏自我方向的人
.自我感覺良好的人
.迎合別人的人
有陰影也能創造缺陷美

第五章 啟動解夢的按鈕——DIY解夢
第一步:記錄夢境
第二步:與夢境對話、遇見夢中的自我
第三步:近況的回顧與連結
長期觀察夢境的變化
夢境呈現的警訊

第六章 珍晴的十個夢——實例示範解夢與重生
巨浪的源頭
陽光的背後
夢中的對決
夢境解析的五個時期
.期待期
.失落期
.重整期
.新生期
.成熟

推薦序1

夢裡夢外都自在 

誠如作者在結論所言,「人生最喜樂的境界,便是能自我接納」,記錄夢境最重要的目的,正是透過這獨特、私密的管道,更認識、疼惜自己。如此一來,無論是清醒還是夢境,莊周或是蝴蝶,都「自喻適志」!

吳佳璇

(作者是資深精神科醫師,康健雜誌專欄作家,計有《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戰鬥終了已黃昏》、《台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等七本專著出版)   

推薦序2

遇見真實的自己  

  提到夢,我想華人最著名而引人遐想的,是楚襄王夜夢巫山神女的故事,正是:巫山雲雨寒岩冷,夢境依稀令人愁!其次則為莊周夢蝶,充滿哲人的思辨。在西方則以聖經創世紀中所記,約瑟為埃及王解夢,並因而得居高官,帶領埃及及時為將來的七年饑荒做好準備,度過難關的故事。

  不論在民俗故事或個人經驗,夢都帶著神祕的色彩。十九世紀末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夢的解析》一書,將夢做為「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捷徑」,認為每一個夢都充滿了意義,並且與清醒狀態時的精神活動有所對應。與佛洛伊德同一時期的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相對於佛洛伊德則認為夢是一種隱諱地表達被壓抑的願望,榮格更強調夢具有一種補償作用,「夢不是偽裝和欺騙,而是一部用特殊語言寫成的書」。榮格還按時間順序把夢分為三種:指向過去經驗的夢、同時不同地的夢、以及指向未來(即預言性)的夢。後二者和我們熟知的夢的神祕色彩相呼應而脫離了科學的範疇,但也因此更常使我們對「解夢」充滿興趣和期待。

  做為行醫已逾三十五年的醫師,我一直深知我所接觸的病人是我最好的老師,他們不但讓我得以印證所學,從此出發可以有所創見,並啟迪我心靈,讓我藉以獲得生活和生命思慮後的智慧。本書的作者王榮義牧師是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主任,多年來陪伴許多心靈受創的人,傾聽、了解、給予支持和輔導。這樣的工作需要首先獲得極度信任,並貼近對方的心靈才能成事。王牧師自述在這樣的工作中,發現人要誠實地面對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他進一步發現夢「就好比是一齣隱藏版的個人成長和心靈軌跡紀錄片」,可以「就像X光或核磁共振一般將人的內在自我完整呈現,其中的困惑、矛盾、衝突無所遁形」。因此如果能了解夢的語法,就可能真正了解做夢者心靈底層的活動,並能因此幫助他。

  相似於榮格的論述乃基於大量實際解夢的基礎,王牧師的所見也是根源於多年來陪伴心靈上有需要的人,傾聽他們的經歷以及他們各自的、大量的夢的故事而來,加上王牧師本人的神學素養和心理學造詣,將各式各樣的夢整理成十種不同的形態,並與做夢者的性格特質連結。王牧師更提出夢的日記、表格及範例以引導讀者記錄夢境,透過夢境了解自己、照顧自己。

  對於夢的著述古今中外已經汗牛充棟,但所有的夢都與成長的社會背景、生活習慣、思維模式相關,除了個人意識,也有集體的意識成份。如何透過夢的語法了解隱諱其中的意涵,必須如本書作者王牧師如此具備學養、臨床經驗、並用心分析、歸納才得以完成如此本土性、深入淺出的佳作,且可以使讀者因而「與夢境對話、遇見夢中的自我」,並在生活中能誠實、正向面對真實的自我。

  王牧師解夢主要在「指向過去經驗的夢」,其實並未剝奪我們對夢神祕性的隱約期待,你我或許仍可以在夢中有夢想,並期待有夢指向未來。

  我個人讀後獲益良多,甚願為之推薦。

楊育正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推薦序3

讓夢,帶你與自己相遇

  「夢」是人類生活經驗裡必然存在的一部份,可惜的是,真正能產生好奇,進而願意探索,甚至深思的人並不多。在台灣,「夢」常因為迷信、無知與神祕感等因素,被任意地解釋,或常被連結到外在的人事物變化與對未來的預知,而讓人失去透過「夢」來接觸自我心靈,連結與探索更深內在的機會,非常可惜。

  「夢」不僅是自己對自己說的私密話,同時,也是自己最誠實的夥伴,總是將自己還未意識到的,或是意識到了,卻還不想或不敢承認的感受與意念呈現出來,演給自己看。

  如果,你可以對「夢」的語言有所了解,也能對「夢」的機制原理有所掌握,無疑地,你便握有進入自己內在心靈的鑰匙,也可能有了特別管道接觸他人內在的心靈世界。

  在我的經驗中,「夢」是我心靈的一面湖,或一面鏡子,照映出我生命的狀態與放在心裡的情緒感受、渴望與許多的需求。因此,透過「夢」,我也進行著自我關照的歷程,讓夢來告訴我,我需要被照顧的方面是什麼,以及,更深地整合我自己。

  這本書能夠被出版,我是盼望了好久,也相當地期待。我看過許多「夢」相關的國外翻譯書籍,總是認為有其艱澀,讓人很難貼近。即使我因為研究喪慟夢的主題,並且修習了心理諮商專業,在我讀來,都必須花費相當的心力與時間消化、理解、建構,何況對心理相關知識可能吸收有限的讀者。一般坊間的「夢」書籍,總讓人讀得挫折、讀得似懂非懂、讀得難以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更別說到要運用。

  因此,這本由本土心理協談專業工作者所撰寫的原汁原味「夢」書籍,無疑是讀者的福音,也是對「夢」想要一探究竟的人最佳的入門書。

  本書的作者——王榮義,是我所任職醫院的院牧部牧靈關懷牧師,也是我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單位的主任。在生活中,因為地緣之利,我總能向王主任討教與請問夢的原理,並分享出自己的夢。每每透過主任的引導,我都因此接觸更深的內在自我。即使,只是短短時間的談論,對我都是非常珍貴的啟發。

  所以,我可以很真摯地向讀者推薦,本書不僅在「夢」的學理系統,或是實務「夢」工作的經驗,都有非常厚實的內容,讓讀者可以在知與學的需求上,都獲得滿足。尤其推薦的是,本書所分享的「夢」都是本土例子,我們可以在那些夢中看見自己的經驗,更深地貼近自己,也更貼近我們的文化。在共同的社會結構與社會情境影響下,我們集體潛意識內容也隱藏其中,這和讀西方世界的夢例子,會有不同的體會與理解。

  這本書,真是相當好看的書。易讀、易懂,又不失專業性與實用性,我一讀之後,就難以擱置,心裡也不斷浮起一些想要推薦的面容,迫不及待地想要大聲說:「我們來好好地了解夢吧!能協助我們與自己相遇的書,終於等到了。」

蘇絢慧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作者序

解夢協談,繽紛心靈世界二十五年

  「牧師,我有一個夢,好奇怪喔!它完全不合邏輯!」

  二十五年前,我從事大專輔導工作訓練時意外接觸到夢的解析,之後便常有人對我傾訴他們自己無法理解的夢境。經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從事的臨床心理協談工作就像是巨大的「捕夢網」,落在網袋裡的夢境不計其數、稀奇古怪,透過這些夢境,讓我墜入一個更巨大、繽紛龐雜的人類心靈世界。

  為了能對「解夢」有更完整、更科學的學理基礎,十六年前,我至美國波士頓學院研修教育碩士課程時接觸發展心理學,讓我對每個發展階段的特殊需求與心理狀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發現,在心理學的研究和文獻上,已確認夢會隨年齡成長而改變形態,而性格也會影響做夢的情節與型式。

  兩年後,我進入馬偕紀念醫院從事院牧的工作,進而擔任協談中心主任一職,陪伴許多不同年齡層心靈受創的人面對、了解及照顧自己。在這期間,接觸比之前更多更複雜的夢境。

  發掘夢,聽懂真實的內在自我

  心理協談工作在於陪伴心靈受傷的人們,不同心理學派的訓練都有助於我在協談工作上更深入了解別人,協助他們發掘及面對內在真實的自我,在過程中從漸漸了解、接納進而疼惜自己。而「夢」是其中一個讓我能夠穿透協談者自我防衛機制的表象,快速聽懂別人真實內在的工具。

  從多年的協談經驗我發現,誠實面對自己是人們普遍最感到困難的功課,因為人們習慣為自己設定一個理想狀態的我,努力朝向理想而前進,但內心真實的我卻因為經常得不到自己以及別人的了解,而被打入潛意識的地牢裡。而夢,就像X光或核磁共振一樣,可以將人的內在自我完整呈現,其中的困惑、矛盾、衝突無所遁形。

  經由自己在協談工作上的不斷練習、歸納與修正,我發現,夢如同一種「語言」,像英文、法文、中文有不同的文法結構與文字一樣,夢也有自己獨特的邏輯和文法結構。一旦學會了夢的語法,就能隨著做夢者的夢境進入他的內心世界,體會做夢者當時的心情:是春風得意、輕鬆自在、喜樂滿足,或是擔心失落、矛盾衝突、舉步維艱。學會了做夢者的語言邏輯,做為心理協商者的我,也才能夠真正深入陪伴做夢者心靈底層的渴求。

  在許多正式或非正式的場合中,我透過夢境的解析,幫助過許多人了解並正視自己的內心世界,甚至讓這些困惑心靈,學習到如何經由記錄、觀察自己的夢境,逐漸學習照顧自己的心靈。

  夢會傳遞豐富訊息,只要我們用心體會

  本書是我從二十多年來的學理研究和臨床協談中接觸到的國人夢境資料,整理出最接近本土樣態的夢的解析原則,希望以淺顯易懂的解夢原則與範例,提供給希望透過解夢更認識自己的讀者、或有志從事解夢工作的專業人員,做為一個入門的索引,藉此關心陪伴照顧自己或他人,透過反覆的練習,漸漸與夢為友,並穿梭在豐富多元的夢境當中,用心去體會夢所要傳遞給我們的豐富訊息與意義。

  首先是簡略介紹有關夢的一些科學觀察及理論,從腦神經學的觀點解釋做夢的現象與規則,再從現象心理學探討做夢的目的與意涵。第二章介紹夢的獨特語言——象徵。象徵語言雖然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但只要緊緊把握做夢者對象徵的了解,再把象徵放回到夢境中,我們很快就能聽懂做夢者的夢境意涵。

  根據我多年的觀察與探究,夢的象徵有個人化與通俗性(亦即集體性)。無論是個人化或通俗性象徵,解夢時都一定要一再地與做夢者討論、確認。

  第三章帶領讀者探討夢如何隨著人的成長階段,發展出對應的形態。隨著年齡的成長,夢境會從幼兒期單純只在乎外在世界的夢境開始,慢慢發展到在乎自己外在形象如何呈現;青春期之後,人的內在角色愈來愈多元且趨於複雜,夢境就隨之發展出豐富且變化多端的情節。我舉出各種不同的夢境例子,以協助讀者了解不同年齡的人會出現怎樣不同形態的夢。

  第四章將我過去所接觸過的個案歸納,整理出十種不同形態的夢境與做夢者性格特質的關係。當然,人的性格複雜且多元,文中所歸納的範疇雖無法涵蓋所有的性格特質,甚至做為性格特質的唯一判斷,但是在整理與了解自己的夢境時,本章可以做為了解自己特質的一個最基礎的參考。

  第五章則教導讀者如何透過夢的日記表格及範例,記錄自己的夢境,學習認知夢境來照顧自己,並仔細觀察夢的變化,及早掌握和面對自己現實生活出現的變化和新的挑戰。

  最後一章記錄了我如何協商夢境與陪伴一位個案半年多的完整歷程,透過她的十個夢境,讓讀者可以較完整地體驗解夢者如何透過夢的分析,幫助一個人成長;人又能怎麼透過了解自己的夢,讓心靈茁壯;而成長中的人,又如何形成新的夢。

  最後,我要感謝二十多年前將我引進夢這個奇妙世界的郭青青修女,雖然那只是一天半的工作坊,卻讓我與夢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也要感謝那些無數信任我,不吝與我分享夢境的人。我的馬偕同事及協談中心的歷屆實習生們,常會熱心地提供他們的夢與我討論,因為他們的分享,讓我有機會接觸各式各樣奇特的夢境,透過解夢進而了解他們神聖、隱密的內在世界。

  另外我的家人更是我早期練習解夢的對象,這些對我的解夢經驗累積都有很大的幫助。我特別要謝謝我的伴侶美俐,她的支持與鼓勵是我將自己的經驗付梓的一大動力。

§內文1

人的成長歷程不僅反映在生理和心理,也忠實映照在夢裡。夢會因著人的不同發展階段而呈現出對應的形態,從幼兒期單純只在乎外在世界的夢境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夢境會慢慢發展到在乎自己形象如何呈現;成年後,人的內在角色愈來愈多元且趨於複雜,夢境就隨之發展出豐富且變化多端的情節。 

孩童時期的夢單純而直接,開心、恐懼都不會掩飾,全在夢中直接表達,描述到自己比較在乎的人時,也會使用象徵符號來替代,不過使用的符號淺顯易懂,很容易聯想。進入國小高年級時,隨著人格自省開始發展,會在乎自己的形象和外界的眼光,關乎內在的夢境便會漸漸出現。 

成年後人生歷練和社會經驗愈來愈豐富,夢也變得更多元,並且愈來愈往自我角色、性格和內在衝突發展;但進入老年期,對複雜的東西開始彈性疲乏,內心牽動回歸單純,夢又慢慢趨於平淡。 

幼兒時期到國小低年級的夢 

人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主要照顧者就是他生活世界的重心,孩子心中會為他們留一個獨特的位置,並且會為他們尋找一個合適的形象,所以幼兒期夢境中呈現的象徵,幾乎都是反映出這些照顧者的形象。 

擺脫不了的女鬼 

有一位憂心忡忡的母親帶著她兒子來找我,因為小朋友常常夢到女鬼。與他獨處時我先問他女鬼的長相如何,他說女鬼留長髮,但長相漂亮並不可怕。 

我問他既然長相不可怕,那他如何斷定她是女鬼?這可愛的小孩馬上用很堅定的口吻說:「我當然知道她是女鬼,因為我無論向前向後、向左或向右,她都會出現在我的前面,瞬間移位速度之快無人能及,我根本無法逃離她的監視,她不是女鬼那是什麼?」 

我試著問他「生活中有誰是留長髮長得漂亮,且不管你做什麼事,都會不斷關心你的人?」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媽媽!」當我再問他:「那你仔細回想看看,這位女鬼的氣質跟誰長得很像呢?」他靦腆地笑著回答「媽媽!」當他明白過度關心的媽媽在夢中出現的方式時,便放心地笑了。當然接下來我用了更多的時間去了解與照顧這位焦慮的媽媽。 

國小高年級的夢 

這個時期的小孩開始會在乎大人如何評價他們,他們的自我形象大部分是由重要他人對小孩平常表現的評價所塑造的。 

例如,一個用貼心來吸引父母注意的小孩,不斷聽到父母說出鼓勵的話語:「這孩子最懂事、最貼心,從來不用我擔心」,久而久之,他心中的困擾、難過,就不會說出來給父母聽。而一個不斷藉由搗亂來轉移父母爭吵的小孩,在父母交相指責中,也慢慢會認同自己就真的是一個搗亂鬼。 

一閃一閃的骷髏 

有位媽媽與就讀國中的女兒一起來上我的解夢課,女兒說了記憶中兒時的第一個夢:「我夢到媽媽在不遠處站著,一下子是她,一下子變成骷髏,一閃一閃的;漸漸地我靠近媽媽,握住她的手,結果,我就變成跟她一樣一閃一閃的,一下子是人、一下子又是骷髏,不斷地變化。」 

詢問後得知,她對骷髏的感覺並不是害怕,而是認為它沒有生命、無法去感受。我感受到這個女兒心底的苦,因為媽媽常常無法了解她的感覺,所以漸漸地,她自己也受到影響,與媽媽一樣失去感受他人的能力。 

媽媽在聽完女兒的夢後眼眶泛紅,她說,自己的原生家庭,從小至今都為了錢不停吵鬧,讓她長期擔憂,無法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也因此常常忽視了女兒的情緒。這個夢境,讓母女倆正視了自己心底的結,因而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與接納的機會。 

成人的夢 

成人的夢境會漸漸從孩提時代與外界互動的情節,轉換成內心世界的波動,像是自責、自我要求改變、自我感覺良好或低落等複雜感受。特別是進入壯年期時,這個階段是人一生中壓力最大的時期,也是夢最多、最豐富的時期。 

為了表達當事者內心的真實狀態,夢境會創造出許多不可思議的變化、不合常理的場景切換,並尋找可以間接呈現內在自我的象徵。 

自殺的夢 

傑生做了一個惱人的夢,隔天跑來找我傾訴。 

「我昨晚夢到已經離婚的爸媽居然還跟我們住在一起。爸爸一直嫌棄我,覺得我很笨、很糟;媽媽則一直叫爸爸不要這樣說,因為我會難過,但媽媽的眼神充滿可憐我的樣子。他們一直拿我跟姊姊比較,姊姊默默坐在一旁沒有說話,眼神也同樣是帶著同情和憐憫,家裡沒有任何人幫我講話,我就一直被叨唸,最後自己打開窗戶跳樓自殺了,自殺前還詛咒我的家人。」 

聽完傑生的夢之後,我的內心為他感到深沉的痛,因為他內心的不同角色在不斷地嫌棄或同情自己。與爸爸相似的部分,主觀強勢、要求表現,會抨擊自己;像媽媽特質的那部分則軟弱無助,在一旁同情可憐自己。 

他說,從小姊姊的表現就比他弱,在喜歡比較的父親面前,姊姊養成逆來順受的特質,傑生也有某些姊姊的特質,所以對自責自棄的情況也愛莫能助。夢中最後傑生選擇自殺,代表他完完全全放棄自己,跳樓之前還咒罵家人(其實都是自己的投射),象徵他已自暴自棄。 

我告訴傑生,愛自己對他來說是一個難題,但他不是不想愛自己,而是因他從小沒有好好地被愛過,以至於不懂得如何愛自己。談完這個夢,傑生開始願意與我安排更多會談的時間,整理面對更多過往受傷的經驗。 

老年人的夢 

人的身體漸漸老邁後,不只生活上的活動力減退,對人事物看法漸趨穩定,心理層面也會回歸單純,這時夢境又會逐漸反樸歸真,像是小孩一樣平靜單純,因此表達也會變得直接。 

不過如果成長過程中有一直沒處理的情緒和包袱,有時會一直蓄積,反而到了老年愈加沈重,最終仍會衝破臨界點爆發出來。 

被兩個壯漢壓肚的阿嬤 

八十歲的來春阿嬤從小常夢到自己被人壓著肚子,甚至醒來都還能微微感受到肚子的疼痛,但過去壓肚子的力量沒有那麼大,隨著年紀增長、力量愈來愈大,疼痛的感覺愈來愈明顯。夢中,她清楚看到兩個年輕壯漢闖進她的房間,朝著她腹部用力深壓,她痛得想要掙脫,但因為壯漢力氣大,她無力脫逃,最後痛到翻滾。 

夢中出現的身體部位,愈靠近腦部的,代表思想;愈靠近下腹的,代表情緒。來春阿嬤被兩個壯漢壓著腹部,代表她壓抑的情緒,源自兩股強大的力量。 

原來阿嬤自己的原生家庭和嫁人後的夫家,都是父權至上的家庭,父親和先生都很兇,讓她動輒得咎,最後只能在自我壓抑中求生存。這種巨大的恐懼使她甚至連生父和先生相繼過逝後,仍不能解放自己,一輩子承受有話不敢說的痛楚,在夢中被壯漢壓腹的疼痛,愈來愈強烈。 

來春阿嬤聽了我的解釋後,回顧自己艱苦的一生,情不自禁哭了出來。然後我為她禱告。隔天阿嬤告訴我,她又做了一個夢,這次夢到她回到老家,發現老家已經重建,內部全都換新、裝潢也變了。 

我聽了十分替來春阿嬤開心,因為這個夢代表阿嬤決心改變自己,以後心裡有什麼話要直說,不再勉強自己壓抑情緒。辛苦生活了八十多年,來春阿嬤終於掙脫了桎梏,活出真正的自己。 

夢境的珍貴,是能從其中的訊息去探索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經歷了什麼樣的遭遇才成就了今日的樣貌。好好照顧成長過程中可能留下的心靈陰影,就不會使缺憾持續擴大、繼續影響往後的生活,也能進而形塑一個更平靜和篤定的人生風貌。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4091

台長: 格勒菜園
人氣(1,105) | 回應(2)|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文章轉載 |
此分類下一篇:【Lonely Planet創辦人的旅行愛情故事】
此分類上一篇:「我努力活著!心,不癱瘓。」

司佳
文章太長
雖有興趣
但無法一次看完
2012-11-17 01:55:52
版主回應
慢慢品嚐,細細體會。

一次會有一次不同的感受。
2012-11-17 08:29:40
司佳
只有最後舉的幾個解夢的例子是我不知道的
前面的理論都是我早就知道的
2012-11-21 17:30: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