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堂2013年底的嘉義市博物館特展,其中三件作品就是結合台灣在地「官將首」文化與三昧堂的創新風格所重新演繹的三昧堂「官將首」作品。
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之前對官將首文化真的沒有很深入的了解,幾年前我和學生們一起表演官將首,電視台記者來採訪時都用「八家將」來稱呼,當年有朋友跟我說過那是「官將首」,可是在那時的認知只要是看到廟會開臉的就會說是「八家將」,所以也沒有特意去更正。現在三昧堂做了官將首,為了要角色設定與創作故事,就要把「官將首」文化說清楚,才能真正達到傳統文化傳承的目的。
以下資料整理自網路資料,出處為http://home.educities.edu.tw/ptming/general/new_page_1.htm與千詩籤詩千千事。
八家將與官將首,兩種雖都列為家將,卻是不同陣頭。
「家將」指司法類神明專屬部將,負責保護主神執行驅逐邪煞、緝拿惡鬼任務,地位相當於人間警察。
官將首原名為八將首,即為家將的首領,相當於陰界中的刑警。
「官將首」掌管刑馬的神祇,如城隍爺、東獄大帝前的護衛,是陰兵陰將的領軍,具有護衛主神及驅逐鬼域的職責
官將首
相傳為新莊地藏庵(大眾廟)所發展出來的陣頭,昔日流行於北部一帶的廟會,如今已發展至全台, 為廟會中常見的陣頭之一。
增損二將軍是為青面損將軍與紅面增將軍的合稱,又稱為官將首。俗稱(關將頭、八將頭)相傳兩將軍原為危害人間的魑魅,後為地藏王菩薩的佛法所懾服,而成為地藏王菩薩的駕前護法。
奉旨庇蔭民間。因此官將首的原始造型為兩個人所扮演,後來由於礙於美觀之故,將其陣容增加為三人,而演變至今日的五人,九人不等。
而新莊的官將首更加上陰陽司公(陰陽判官),虎頭鍘與引路童子一同出巡,為其一大特色。
在廟會中正式扮演官將首者,必先齋戒數日,即不近女色,不食葷食,以表誠心。身、口、意要三清。
出巡時,面畫臉譜(底色分為青,紅,藍--------等色),手持三叉戟,手銬,火籤,虎牌,等刑具,身掛鹹光餅 (平安餅),經由法師開光,方可出巡。有別於八家將與八將。
以動作之分別與不同:八家將的動作陰柔,而官將首的動作陽剛。
(八家將為文差、武差、謝將軍、范將軍、甘爺、柳爺、春、夏、秋、冬四季神所組成)。
(八將 則分為青山靈安尊王的部將,及霞海城隍爺的部將兩種)。
故民間鄉里一見開面的人,就直呼八家將,實為以訛傳訛之舉,應加以判別區分。
官將首出巡時,每逢廟壇,必定敬拜該廟主神。
正統官將首不常見於一般的出陣,接駕的場面。
◎官將首和八家將不同的除了動作陽剛與陰柔的分別外,在步伐亦以傳統戲曲中的「鬼步」為基礎改良,故以踮著腳步方式來走,二虛一實,這是其與八將一貫的特色。
時下有些藝陣,如有些名為十三太保的藝陣亦用同樣的步伐,有些不貼切。
八家將與官將首同為家將藝陣,但其起源和扮相、出巡、排陣有極大的差異,單就辦識而言,其特徵差別如下:
分辨八家將及官將首的方法:
即使兩者的差異極大,但對一般很少接觸的人而言,依舊很難辨識,其實尚有一個最簡單的辨認方式,就是官將首都有裝有明顯獠牙,故只要該陣頭成員飾以獠牙,準為官將首無誤。「官將首」一般學生習慣以「夜叉」稱呼之,但這是極為外行的稱呼。
年底在三昧堂展場,若有聽到民眾指官將首為八家將,請記得和他們分享一下正確的觀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