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躁鬱症又稱雙極性情感障礙性疾病,簡單來說,病患情感會在兩種極端互相轉換。執業中醫師周大翔表示,兩種極端情感分別是「躁病期」與「鬱病期」,不斷的在「異常高漲的快樂期、情緒亢奮期」與「憂鬱、抑鬱期」間互相切換,根據病情不同,各期每次持續數小時至數天,甚至長達數周之久都可能發生。
周醫師指出,「躁病期」症狀常見情緒過度高漲,包括興奮愉悅及憤怒、易怒、亢奮、癲狂、喜爭論、過份慷慨、熱心,甚至無意識亂花錢、自認能力很強、言行誇張、活動量高、睡眠時間縮短或睡眠障礙。
周大翔醫師指出,「鬱病期」症狀常見情緒低落、食慾減少、對生活事物無興致、反應遲鈍、動作緩慢、絕望、嗜睡、異常罪惡感、恐有自殺企圖。常見發生原因包括家族中有躁鬱症病史親人、過度壓力或重大創傷事件(比如親人死亡、強暴、家暴或霸凌等)、藥物濫用、酗酒等。
傳統中醫認為,「癲狂病」與躁鬱症症狀表現最相似,主要病因為情志所傷,七情內傷導致情志不舒,憤鬱傷肝,肝鬱乘脾,脾失健運,釀生痰濁,最後導致痰氣鬱結,進而臟腑功能逆亂,陰陽失調,痰氣鬱結,蔽阻心竅所造成。中醫歸納情志疾病又屬「肝」臟象所管。
又因躁鬱症受到腦部中樞多巴胺分泌失調有關,屬於腦部疾病又屬「心」臟象所管,先天性家族遺傳基因造成屬於先天「腎」臟象所管,因此,中醫根據急性及慢性分屬三臟象合方用藥。
病患除了接受治療之外,生活中仍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及妥善調適心情,病情嚴重者建議每日小量運動,以便促進腦部循環保持順暢,家人可以透過傾聽了解患者主要興趣,引導病患將生活重心專注於喜好事物上,可以有效降低情緒轉換失調的障礙。【台灣新生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