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身體健康的張先生居然中風了!不但張先生本人非常訝異,其家人朋友也都百思不解,畢竟張先生沒有「三高」,不菸不酒,體態適中,甚至還有規律運動的好習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昨(二十一)日表示,原來病患罹患腦中風,原因竟是心房顫動所造成。
某天下午張先生突然發覺單側指尖麻木、抓握也變得較為無力,經過一個晚上靜觀其變也不見好轉,次日決定到神經科門診問個明白。由於「突發性神經學症狀」伴隨急性腦中風的疑慮,神經科醫師將張先生轉介至急診,經過急診、住院等一連串檢查,張先生被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中風原因來由於心房顫動。隨著用藥與復健,張先生的握力逐漸恢復、麻木感也大為緩解,出院後穩定追蹤中。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神經內科醫師徐廷儀表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一種心律不整。依盛行率調查,估計約百分之二的人曾有心房顫動,而且隨著年紀增加,心房顫動發生比率也跟著增加。當心房組織內產生不正常放電,導致心房收縮得忽快忽慢,這就是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除了可能導致心悸、胸悶、血壓降低等症狀外,更將使血液於心房內產生擾流、凝集為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流流出心臟,便容易堵塞血管造成器官栓塞,比如栓塞於腦部便是心因性腦中風。比起三高、肥胖、抽菸等顯而易見腦中風危險因子,心房顫動無聲無息,卻也更加可畏。
徐廷儀表示,心房顫動危險因子包含年紀大、高血壓、心衰竭、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建議具有相關疾病的人,務必穩定追蹤、服藥控制,以便避免衍生心房顫動。此外,心房顫動標準診斷工具為心電圖、心臟超音波。
徐廷儀指出,如有上述高血壓、心衰竭、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的人,若有心悸、胸悶等症狀時,可向醫師反映以便安排檢查。假如症狀發作當下剛好手邊有血壓計或血氧計,則應藉由聆聽測量中的心跳響音是否規則以便初步判斷。
此外,現今智慧型手機與穿戴裝置科技發達,各品牌裝置都有支援量測與紀錄心律的應用App,功能便利、價格低廉甚至免費,民眾不妨善加利用。
最直觀方法就是在發生不適症當下自行觸摸脈搏。一旦診斷出心房顫動,患者需要規律服用抗凝血劑,以便避免血液凝集產生血栓。【台灣新生報】2022/07/2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