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COVID-19傳染模式,主要藉由病人飛沫或接觸被病毒染污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醫師陳品君昨(一)日表示,COVID-19感染中,兒童染疫後臨床上以輕中症為主,無症狀比率也高於成人,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無力、肌肉痛等,但相較成人更多特異性症狀,比如胃口差、腹瀉、嘔吐等。
陳品君指出,兒童相較於成人感染比例比較低,根據台灣、歐美等患者數據顯示,兒童約占百分之二至五。兒童重症相對比例也較低,義大利與美國致死率約為百分之零點一,重症者多為小於一歲或具有潛在病史,比如心臟病、糖尿病、肥胖、慢性呼吸道疾病,因此,提醒家屬應注意心肺相關自體免疫疾病兒童,目前台灣尚無兒童感染COVID-19死亡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對人體危害程度可輕可重,從完全無症狀輕微感染至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以致需要葉克膜的嚴重肺炎重症皆有。已知高齡、免疫系統不全、有系統性疾病(糖尿病、肥胖、高血壓、心臟衰竭)族群是併發重症高危險群。
陳品君醫師指出,目前醫學研究證實,兒童肺部ACE2受體量明顯少於成人,相較不易因為暴露到病毒而造成感染。另一可能原因,就是兒童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相較於成人也較不易後續造成細胞激素風暴。此外,兒童感染源常具有家族群聚史。
根據中國大陸數據,兒童感染者當中,約有七成家中至少有一名感染者,美國資料數據則高達九成一兒童因接觸家庭或社區感染者而染疫。因此,第一線醫療人員針對具有接觸史的無症狀兒童,建議採取積極採檢措施。
陳品君醫師指出,雖然兒童相較成人,通常低感染率、嚴重度比較輕,但近期英國和美國出現非常罕見兒童炎症綜合症(MIS-C)病例,MIS-C的症狀會出現在感染數周後,也可能發生在無症狀感染兒童中,臨床症狀類似川崎氏症造成全身皮疹、結膜炎、口部粘膜發紅、腹痛、腹瀉,嚴重者甚至影響心血管功能,造成急性心臟衰竭或冠狀動脈擴張。2021/07/0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