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昨(十)日化身社區醫師,在疫情時期仍不忘關懷社區長輩。柯市長指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最基本原則是「在社區裡照顧人」,扮演整合的角色,以失智症家庭為中心,採用公私合作模式,建構起跨域專業融合的照護服務。北市聯醫表示,針對失智者及家屬進行調查,共找出最關心五大問題。
第一,疾病過程所有面臨的挑戰,能否提前準備?第二,失智者如何維持自主能力,感受到有尊嚴、被尊重?第三,失智者照顧者的社會心理支持與能力提升,如何達到?第四,照護平等平權,如何跨越不同領域服務?第五,如何善用科技,提升服務品質與優化服務?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整體失智人口約占全台人口百分之一點二四。柯文哲指出,以前看失智症聚焦病人身上,現在必須擴及整個家庭;以前只用醫療專業看病,形成許多漏洞,現在知道要跨專業甚至跨領域融合,這樣才能把洞補起來。站在失智者與照顧者位置思考,「究竟他們最關心什麼?」這也是醫療體系最需翻轉的思維。
柯文哲指出,一個人無法做很多事,醫療更有其極限,因此,最好連結外界資源,包括NPO(非營利組織)、政府機關等。此外,北市聯醫失智症中心近期獲「今年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創新獎」,更榮獲「第三屆政府服務獎」,獲獎主要是肯定創新作為,能從病人及家屬的需求出發。
失智症病人需要妥善照護,如此才能擁有生活品質。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昨(十)日表示,失智症不只肢體功能喪失,還包括認知能力,現正努力正名為「認知障礙症」。此外,國外長照早已主張「以人為中心」,以「醫養結合」方式照顧病人,但台灣長照與醫療仍是兩個類平行體系,所以鼓勵回歸病人的需求,也就是以人為本。
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指出,院方首創從生到死、醫院到居家照護服務;「社交處方箋」,病人可以去博物館、國家音樂廳,活動不侷限在失智據點。使用醫病共享決策推動「無管人生」,透過手工細心餵食,讓吞嚥困難的失智病人重拾食的樂趣,而不需插鼻胃管進食。
近期推出失智ACP(預立醫療照護協商),更是首開先河,協助失智者提早為善終做好安排。直至病人臨終,還要輔導「照顧畢業者」,因為他們在家人過世後頓失目標,院方培訓已走出悲傷的家屬成為專業志工,以過來人經驗進行悲傷輔導,目前已培訓將近七百人。
簡單來說,北市聯醫最基本原則是「我們在社區裡照顧人」,回歸人的生活本質,創造更有意義的生命與生活。2020/12/11
文章定位: